清华大学举办2017年新年联欢晚会,邱勇 陈旭分别发表新年贺辞

2016年12月31日晚,2017年清华大学新年联欢晚会在综合体育馆举行。清华大学校领导邱勇、陈旭、史宗恺、邓卫、薛其坤、吉俊民、杨斌、李一兵、施一公、王希勤,与现场3500余名师生校友共迎新年。

新年联欢晚会是清华大学的传统活动,由新年电影晚会演变而来。整个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喜庆、祥和、团圆的跨年气氛。每年12月31日,清华师生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同回顾不平凡的一年,展望美好的新一年,已经成为如今清华人的新“习俗”。

清华大学举办2017年新年联欢晚会,邱勇 陈旭分别发表新年贺辞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了解的,本次晚会的主题为“我想和你17跨年”,该主题取自“一起”与“17”的谐音,表达了全球清华人共同跨年的美好愿景。整场晚会气氛热烈,从节目的组成、内容、形式等方面,突出了“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发表了新年贺辞。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2017继续前行,拥有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邱勇说:今天我们再一次聚集在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首先我们还是要感恩2016 。我看得出今天晚上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实现了2016年的“小目标”,我代表学校向所有在2016年取得成绩的同学们老师们校友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也正是由于你们的努力和你们取得的成绩,清华大学拥有一个特别的2016。

在2016 我们拥有一个特别的校庆:习近平总书记为清华105周年校庆专门写来贺信,他衷心祝愿清华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远在法国的1977级自动化系的校友牟文殊学长也专程回到母校,在西大操场跑完了105圈——这是一个马拉松的距离,以此向105周年的校庆祝贺。我希望,我也相信,明年还会有校友或者同学跑完106圈!今天晚上我也知道,我们在座的有很多大一的同学,我希望你们弘扬清华的体育精神,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身体。你们将于2020年毕业,当你们毕业30周年的时候,就是2050年。届时,母校将迎来139周年校庆。我希望2050年你们能够回到母校跑完139圈!

在2016年,我们还拥有一个特别的冠军。大家都看见了,在台上他们站在这里。6月15日,清华男篮在历史上首次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冠军!比赛异常激烈,相信他们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当然,我相信2017年他们还会继续使出“洪荒之力”!所以我对他们还有新的期待。

实际上,在2016年,我们取得了很多好的成绩,很多第一,很多冠军,所以,我建议我们把掌声送给所有在2016年在各类赛场上为母校赢得声誉的同学们、老师们和校友们!清华为你们感到骄傲!

在2016年,我们还拥有一个特别的教师节:9月10日,苏世民学院开学,清华迎来第一批来自31个国家的110位苏世民学者,习近平总书记、奥巴马总统专门写来贺信,苏世民项目的启动代表着清华大学培养国际人才的一个新高度。同样在9月10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艺术博物馆的开馆标志着清华大学开启了人文艺术的新篇章。更多清华大学解读:www.yangfenzi.com/tag/tsinghua

我们都很激动,我们都在展望2017年。我们都会感慨,我们难忘2016 ,我们同时感恩2016。在2016,清华大学变得“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 ”。

我们一起经历了2016,我们也将一起拥抱2017。

我们也必将继续前行,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诗和远方!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发表了新年贺辞。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2017年新年晚会致辞:2017,扬帆起航

陈旭说:2017年来了。2017,我们一起;2017,我们要起。在新的一年里,学校有很多很多的“起”。我们要开好学校的第十四次党代会,是我们新的起点;要进行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要更加起劲;我们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要更有起色;我们美丽宁静校园建设要开始新的起步;我们还要开始向着2020、2021的目标开始起跑等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致辞中提出来的: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让我们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团结在一起,闻鸡起舞、扬帆起航!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祖国的明天、清华大学的明天、每位师生校友的明天,都更加美好!衷心地祝愿、祝福全校师生员工和所有的校友们,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

谢谢!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青年决定着未来,创新创造着未来

由清华大学、东润公益基金会主办的东润创新与未来教育论坛于2016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科学创新改变未来”。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出席并演讲。她表示,青年决定着未来,创新创造着未来,东润公益基金会以弘扬公益精神和助力国家科技人才培育为己任,致力于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人才做贡献,对此她由衷的赞赏与支持。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杨振宁先生、丘成桐先生、Eric Maskin先生,尊敬的陈东升董事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参加由清华大学与东润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东润创新与未来教育论坛,在此我代表清华大学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在座的各位对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倾注热情和付出努力的各位嘉宾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青年决定着未来,创新创造着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少年强则中国强。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明需要一代又代有志青年继续奋斗,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世界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大学、中学、小学等,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土壤,高校更是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创新创业人才,激发经济新动能的责任。孔东梅:创新要有爱心和责任心|黎世伦壮澜等获东润丘成桐科学奖

清华大学一直将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近来学校不断推进综合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和世界变革的未来趋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价值素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坚持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学校重视创新教育工作,致力于为建设创新性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东润公益基金会以弘扬公益精神和助力国家科技人才培育为己任,致力于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人才做贡献,对此我由衷的赞赏与支持。激发青年一代的创新性思维,更好的培养具有创新热情和敏捷思维的新一代未来领导者是我们的共同的愿景和使命。

东润创新与未来教育论坛旨在为中青少年与各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企业家搭建对话平台,鼓励青少年热爱科学创新、科学研究,提升以青少年为主的公益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今天看到包括杨振宁先生、丘成桐先生等在内诸多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慈善家齐聚清华园,共同探讨创新与未来教育,共同关心青年少教育的发展,我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振奋,也深受鼓舞。

希望本届论坛能够助力青年学子的全面发展,守护他们对科学的向往与执着,能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研讨、支持和引领我国的青少年创新教育,也祝愿所有的青少年朋友们树立科学理想,坚持科学志趣,不忘初心,向着梦想的方向前进。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举办2017年新年联欢晚会,邱勇 陈旭分别发表新年贺辞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跨年 | 清华举办2017年新年联欢晚会:我想和你17跨年

开场短片《我的2016》以清华大学2016年“林枫辅导员”毕啸天同学的视角,通过与不同的个人与集体的“巧遇”,展现了2016年清华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同学们对2017年的美好展望。由街舞社带来的开场舞《Treasure in THU》,通过精湛的舞技和富有张力的表演,率先点燃了全场气氛。

清华附小同学表演了舞蹈《一起过新年》,用整齐的动作,展现了属于他们特别的蓬勃朝气,特别是当男生们身着酷炫的服装集体亮相时,观众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

晚会还为“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11位获奖教师进行了颁奖,包括水利系张建民老师、环境学院钱易老师、机械系田凌老师、自动化系王红老师、物理系姜开利老师、化学系庄京老师、经管学院薛健老师、人文学院赵蓉老师、社科学院晋军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蕉老师、艺教中心罗薇老师。这些在教师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一线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行胜于言”的深远含义。晚会现场播放的回顾11名教师动人事迹的视频,令人感动,观众频频用掌声向辛勤工作的园丁们致敬。获奖教师代表钱易老师上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表示自己非常享受、也一定会继续做好教师工作。

清华大学举办2017年新年联欢晚会,邱勇 陈旭分别发表新年贺辞

留学生们带来的歌曲串烧节目《Mixtape 2016》为晚会融入了国际元素。三位留学生分别演唱了自己改编的流行中文、英文歌曲,带给观众们不一样的体验,也展现了中国文化对其的深远影响。

由日本留学生藤原育也演唱的动画片《数码宝贝》主题曲《Butterfly》,点燃了同学们的童年回忆,全场的荧光棒在音乐响起的一刻纷纷被挥舞起来,整场晚会也被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由舞蹈队同学表演的《马兰花魂》,用动人的舞蹈和震撼人心的音乐,讲述着那段励志的故事。今年,清华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已经成功完成50场演出,邓稼先的感人事迹通过话剧队同学真诚的表演广为流传,其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因此得到一代代传承。

魔术节目《福气东来》第一次出现在了晚会现场,材料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石凯通过现场互动,让观众们在新年前夕见证“奇迹”的发生,引来大家一阵阵赞叹与掌声。最后,整场魔术表演以从天而降的福袋作结,象征着“福从天降”的美好寓意,为大家送上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晚会节目之间还穿插了许多互动游戏。今年的互动游戏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我们都是‘小画家’”、“我们都是‘小鲜肉’”、“我们都是清华人”。现场观众席被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抽取的幸运观众上台PK,将清华如标志建筑、典型活动等元素融入游戏,拉近观众与晚会距离的同时,展现了清华学子的良好风貌以及平凡而有趣的清华生活。

清华大学举办2017年新年联欢晚会,邱勇 陈旭分别发表新年贺辞

新年来临之际,晚会盘点了“2016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在这10名个人或团队当中,有热爱学术、发表SCI论文13篇、科研社工双肩挑的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唐城;有亦庄亦谐、以“专栏作者”身份签约凤凰网青年频道的知乎大V任仕廷;有2016年招生宣传片《iTsinghua,自定义》以及清华大学首支海外宣传片的总导演和负责人狄迪;有在新媒体平台主动发声,以独特视角以及诙谐幽默的文笔、展现清华学子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特点的“网红”双肩挑辅导员毕啸天;有担任8年学生街舞社社长、直接服务人次2000以上、每年编排或参与近40场演出的万里扬;有马拉松跑龄10年、清华在校生中速度最快、用行动发扬清华体育精神的“清华马拉松第一人”李晨曦;有因跑结缘、共同创立清华晨跑小分队并吸引近400名核心队友、努力宣传清华体育传统、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尹西明和朱心雨;有致力于服务清华校内师生学术交流及改善学术讨论环境、创立“O2O”学术交流平台、服务人数超过13000人的“微沙龙”团队;有携笔从戎、曾参加“九三阅兵”的高原火箭兵陈宇;有面对强敌仍不畏惧、不断超越、首次获得CUBA冠军的王者之师清华大学男子篮球队。他们在2016年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展现了当代清华学子应有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

此外,将古典与现代共同呈现、带来动人歌声的音乐剧社节目《Defying Gravity》;由啦啦操队、艺术体操队、健美队共同带来的、展现美、青春与活力的《欢跃》;引发全场师生捧腹大笑的曲艺队相声节目《杂学唱》;添加校园元素、以激情四射的舞蹈点燃全场的国标队节目《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由舞蹈队带来的富有节奏感的《那座桥》;著名阿卡贝拉社团带来的动人歌曲《带我到山顶》;由武术协会带来的、将精湛的武术技术与动感的悠悠球巧妙结合的节目《Spinning》;由校歌赛十佳歌手带来的歌曲串烧《唱响2017》;由学生艺术团合唱团带来的经典收尾节目《相亲相爱》等节目都精彩纷呈,带给观众完美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将气氛带入一个又一个高潮,博得现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对话李竹:“清华创业圈”是怎样炼成的

➤ 人文清华讲坛 | 郝景芳 “文学与现实:屋中的大象”演讲全文

➤ 95后女神学霸傅书宁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 清华大学女神杨华梦:至今坚信自己是打不败的

➤ 搜狗CEO王小川清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和时间做朋友》

➤ 清华大学文创院成立:陈旭 柳斌杰 于群 熊晓鸽 龚宇 都说了些什么

您可能还喜欢…

4 Responses

  1. 清华名人名言之汤佩松:科学就是积累、继承、突破和演进的过程说道:

    从1930年代在美国求学直至2001年逝世,汤佩松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生物学中这样的一个基本问题:生物体是如何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机体的?从青年时代直到耄耋之年,不管其间经历过多少艰难曲折,他始终致力于揭开这个生命之谜。

    汤佩松(1903-2001),是我国杰出的植物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17年,他考入清华学校,并于1925年秋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学习,次年转入文理学院,主修植物学,辅修化学和物理学。1927年底,他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928年,汤佩松进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通过博士论文的工作,他掌握了“生理过程间多功能关系”这一概念的运用。这就是后来他关于呼吸代谢多条路线及其与其他生理过程相互关系这一观点的萌芽。

    1933年,汤佩松回国任武汉大学教授。他回国后即着手建立我国第一个普通生理实验室。从1933年夏到1937年,汤佩松既忙于实验室建设、同时又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开设了生物化学和普通生理等课程,完成了7篇有关细胞呼吸动力学的论文,1篇有关光合作用的论文和其他一些论文,其中关于光合作用的论文被认为是该领域的1篇经典文献。

    抗日战争期间,汤佩松在西南联合大学农业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创办了植物生理研究室。这个实验室非常简陋,而且3次被炸毁,4次搬迁重建,最后搬到昆明北郊的小村庄大普集。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曾到这个实验室参观,并作了很高的评价。直到三十年后,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技史》第5卷中仍在称道汤佩松和他在大普集的实验室。抗战胜利后,汤佩松一度担任清华大学农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和北京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晚年的汤佩松在其自传中记述了他一生奉行的信念:首先是“忠于科学”,“科学就是积累、继承、突破和演进的过程。它来自个人,却属于全人类。”这恰恰是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科研历程写照。他的科研道路,从1920年代探索呼吸的生化研究,到1930年代开展“细胞呼吸动力学”研究,再到1950年代建立植物呼吸代谢的多途径理论,及1970、1980年代钻研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合膜蛋白的作用等;即使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期间,汤佩松的科研也从没有停止过,做不成实验,他就在理论层面进行思考,同样有重要的成果产生。

    面对自己的科学成就,汤佩松归功于客观条件,“在有利条件下,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这些使命。个人的作用只是偶然的机遇。”但实际上,我们都能从他的历程中看到他在科学道路上“积累、继承、突破和演进的过程”,看到他不断挑战的精神。

    注:本文重点参考《汤佩松:科学就是科学是积累、继承、突破和演进的过程》(作者:冯茵,原载于2008年4月28日清华大学新闻网)以及《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汤佩松》(作者:吴相钰、周发勤、匡廷云,载于《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2. 清华名人名言之侯德榜: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说道: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许多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侯德榜(1890-1974)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上世纪二十年代参与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永利碱厂,打破了外国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垄断;三十年代主持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南京硫酸铵厂;四五十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制碱新工艺,以及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在六十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一页。

    侯德榜,福建闽侯人。1911年,他辞去工作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学习期间,他曾考出过10门功课100分的好成绩,轰动清华园。1912年从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

    二十世纪初,化工在世界上还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侯德榜对化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工专业,经过八载寒窗苦读,于1921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铁盐鞣革》被《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特予全文连载,成为制革界至今仍在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即将学成回国之际,侯德榜在纽约遇到了赴美考察的化工专家陈调甫。陈调甫看重侯德榜学识渊博、工作踏实,力荐他到正在筹建的中国第一家碱厂——位于天津塘沽的永利碱厂(今天津渤化)工作。虽然侯德榜是学制革的,但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工业,他终于下决心从事制碱,选择回国担任永利碱厂的技师长(即总工程师),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人生历程。

    要创业首先需要实干的精神。侯德榜脱下西服换上工作服和胶鞋,身先士卒,同工人们一起操作。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经常干得浑身汗臭,赢得了工人们、甚至外国技师的赞赏和钦佩。

    当时盛行的是索尔维制碱法,面对外国的保密,侯德榜迎难而上,经过5年的艰苦探索,终于掌握了索尔维制碱法的各项技术要领,可日产180吨纯碱。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即世博会)上为中国赢得了一枚金质奖章,被誉为 “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

    侯德榜摸索出制碱法的奥秘后,没有据为己有、大发其财,而是公布于众,让世界共享这一科技成果。为此,他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专著《纯碱制造》,于1933年在纽约列入美国化学会丛书出版。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并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著名化学家威尔逊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直到2004年,书中的观点还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的论文引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先后3次以“工厂安全”相要挟,提出“合作”管理的要求。侯德榜和同仁们大义凛然,坚持“宁举丧,不受奠仪”,拒绝“合作”;同时积极响应抗战支援前线,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等物资。永利碱厂遭到日本飞机轰炸,被迫迁往四川。

    索尔维制碱法的致命缺点是食盐利用率不高,大约有30%的食盐被浪费掉,而当时内地盐价昂贵。侯德榜决定另辟新径。他边摸索边实验,不断设计、改进方案,带领技术人员进行了500多次试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终于取得了成功。这种新方法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即后来的“侯氏制碱法”,可使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而且污染环境的废物转化为化肥——氯化铵,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侯德榜被英国皇家化工学会和美国化学工程学会评为名誉会员。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中国建设迫切需要化肥,焦点集中到氨加工品种选择这个关键问题上。侯德榜提议用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这项新工艺通过了技术关和经济关。之后,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侯德榜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平静地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他为中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注:本文根据许诺的文章《侯德榜: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原载于2008年12月16日的清华新闻网)改编。

  3. 年度特辑 | 2016年清华大学学生工作年度盘点说道:

    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

    2016年对清华来说是充满变革的一年。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落定,博士生“申请-审核”制推进实施;苏世民书院迎来第一批学生,全球创新学院首栋教研大楼在西雅图奠基;“人文清华”讲坛开启,艺术博物馆盛装开幕……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为清华学生全面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变革、创新与发展的2016年中清华大学学生工作立足学校培养人的“三位一体”育人理念,薪火相承、开拓进取,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多样成长、传承创新大学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固本”,“深根”,让青年人更有信仰

    化工系的小安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尽管有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的感情,但真的谈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他还有着很多困惑。2016年,他所在的党课小组报名参加了“同读一本书”活动,并选择了特里·伊格尔顿的作品《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从分组精读、初步分享交流到分组通读、深入分享交流和总结,活动持续了三个多星期。小安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真切地触摸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中使认识不断升华。

    博士生实践服务团做专场报告。

    “同读一本书”是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设立的“固本计划”的一部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由“固本计划”提供全额或半额的资金支持,力求使同学在兴趣的基础上自主提升理论学习意识。2016年秋季学期,“同读一本书”共支持151个党课学习小组,47个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提供了超过1200本阅读书目的经费支持,2000余位同学参加。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学生部还开展了支持社会实践活动的“深根计划”,指导本科生党支部、党课学习小组开展红色主题实践以及围绕“服务班级同学、服务学生宿舍责任区、祭扫清华英烈碑、探访学习清华英烈历史”等主题的学期中实践。研工部则牵头制定实施了学生党支书培养支持计划(“领雁计划”),通过案例课、下午茶等方式加强党支书培训和交流,并组织40名党支书赴井冈山进行红色实践活动。

    校党委书记陈旭与党员骨干读书班学员交流。

    要想让同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员骨干必须带头。学生部牵头实施“先锋计划”,组织一批学生党员骨干学理论、读经典,过去一年,超过两百位党员骨干开展了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集中理论学习,赴井冈山、延安、遵义等红色教育基地读书、实践。

    面向全体同学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也颇具亮点。校团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开展“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围绕“十三五”规划、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热点,开展主题团日700余次,组织社会实践6700多人次;时事大讲堂举办讲座25场,覆盖面逾7000人次。以“小五爷园”、“清华研读间”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矩阵”建设不断完善,传播清华精神,塑造典型人物。其中人物报道编辑成册,发行《清华少年说》,引发热烈反响。

    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分享会。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优势,重点建设博士生讲师团,面向党团支部、高校中学、政府企业,围绕“两学一做”、“长征胜利80周年”、“四个全面”等主题开展“核心律章”品牌报告,报告全年累计覆盖5千余人次。清华大学首个兼读硕士学位项目也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以培养有志于公共部门工作的学生,第一批共9名研究生入选。

    学术创新,从一杯咖啡开始

    小张是一名社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有着坚定学术志趣的他,喜欢一个人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但是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张发现,一个人读书再多,学术的视野也仍然是狭小的;通过与他人的跨专业,甚至跨学科的交流,往往可以让研究“柳暗花明”。2014年5月,有人向他推荐了清华大学“微沙龙”平台,他开始积极地利用这一平台,发起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2016年,他成为了“微沙龙”的六星级用户,伴随着平台的成长,他也收获了学术交流的喜悦。

    “挑战杯”科展上校长邱勇观看学生作品并与学生合影。

    微沙龙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发起,服务于校内师生的“O2O(线上到线下)”学术交流平台。2016年,“微沙龙”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已推出了3.0版本,注册师生从8千人跃升至2万多人,其中教师注册用户达到750人。在清华,每天都有60场微沙龙被发起,其中5场由清华教师发起或参与,邱勇、史宗恺、薛其坤、谢维和、姚强、庄惟敏、苏丹等老师都在“微沙龙”平台与同学面对面深入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互动。

    邱勇校长参加微沙龙。

    在“一杯咖啡”促进学术交流融入学生生活的同时,更“大手笔”的学术支持计划也有序开展。2016年,由清华大学团委主办的“闯世界”计划共支持287名本科生前往全球84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学术研修,平均研修61天;依托科研院投入500万元经费支持的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年度支持项目147项,发表论文41篇,申请专利17项;“巅峰学者实验室”计划,则专门支持研究生赴诺奖实验室开展短期访学。

    “老师好不好,学生说了算”,第十五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顺利开展;同时58位名师走进“真人图书馆”,畅谈学术经历,师生互动增强。“学术新秀”和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奖者分享交流会的举办,深化了“新秀”“特奖”的朋辈激励作用。主题曲《学术酱》宣传“酷享学术”理念,全网点击量近300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西南等4位国际顶尖学术大师先后受邀做客“巅峰对话”。

    “创青春”无止境

    小李是一名清华园中的创业者,而在选择创业前,他和大部分工科生一样,每天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奔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科研成果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既然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什么不试一试?他开始参加各种创业教育培训,从清华“创+”平台获得了支持,并经过努力,成功得到融资。2016年11月,他的创业项目加入清华团队,与其他项目联手参加了2016“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新资助体系建设十周年总结研讨会。

    响应李克强总理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清华积极深化创业教育与指导工作。由清华大学团委发起成立的“创+”平台借助公益性和商业性结合的投资方式,吸引社会主动参与的学生创业支持的全新立体化模式,目前已打造为一个联接学生创业者与高校、政府、产业、资本的多边平台。截至目前已有360支团队入驻,累计融资金额数亿元,轻客电单车、深鉴科技、八度阳光等项目获得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16年12月,“创+”平台设立“逆向创新示范中心”,旨在引导学生对产业命题进行深入研究,反向从产业中寻找命题,帮助学生创业团队解决市场问题的同时,也解决国家产业升级中实际问题。

    2016年7月,“脑泡”创新创意平台搭建上线,注册用户3200余人,累计发布创意1050条。“Seek for Seed”研究生创意大赛,开展线上创意众筹活动,推动了创新灵感落地生根。

    2016年,清华创业教育与指导工作成绩卓著,成功获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创青春”大赛中,清华大学代表队取得了五金一银,全国第二名的成绩。一年一度的“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览、创业嘉年华等活动更是在校园内营造了勇于挑战、不断创新的文化氛围。

    男篮问鼎,花开东海

    2016年6月14日晚的一声哨响,给清华体育留下了历史性的一刻。首次打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总决赛的清华大学男子篮球队以70:64击败太原理工大学,一举夺得2016年CUBA总冠军。而这一年,实现突破的不仅是男篮,清华女篮也荣获CUBA全国季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清华大学田径队获得第54届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冠军,实现了甲组团体总分“七连冠”。

    清华男篮首夺CUBA冠军。

    2016年,清华校园体育不断创新形式,扩展覆盖面。本科生“班级体育大联盟”篮球、足球、排球系列赛事举办,30个院系400余个班级7000人次参赛,“百人跑团”等多项群众性体育锻炼项目也顺利开展。研究生运动会开展了“启航跑”活动、“彩色泡沫跑”、冰雪、健身体验等活动,累计参与师生近9000人次,使“无体育,不清华”的理念深入人心。9月5日的“中国女排清华行”活动,更成为了体育的盛典,在共话女排精神的同时发出了“自强时代,自信中国”的时代强音。

    首都高等学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七连冠。

    10月6日,清华原创话剧《马兰花开》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为海军官兵完美呈现了正式公演的第50场演出。学生艺术团获得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合唱、交响、民乐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并先后出访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威大学等地,展示清华学子的“文化名片”。“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会已丰富为“一二·九”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建筑学院同学有感而发,创作了纪念歌曲《征程》。

    献血同学与志愿者合影纪念第20000名献血者到来。

    2016年清华的学生工作成果还有很多,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班团资源支持计划”覆盖达201个团支部;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全年总献血量2282单位,近年来首次突破2000单位,研究生支教团获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卓著,2016年QS世界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清华位列第三;学生资助工作亮点纷呈,“新资助体系”建设迎来十周年;20名学生参军入伍。现有各类学生社团251家,2016年首次双语招新,1400余人次国际学生学者报名参加。亚洲青年交流中心第三批81对中外学生入住,苏世民学者项目“书友计划”首批选拔89名志愿者,“iTalk”、“Friday Talk”、“Top Talk+”等国际化品牌活动和“iCampus”校园双语化项目持续推进,首个学生英文微信公众号“Xiaoyan Online”顺利开通,极大促进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胜任力。

    女排队员与同学大合影。

    2016年,清华学生工作立足“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清华大学学生工作体系在引导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发展中不遗余力、砥砺前行。在新的一年里,学生工作系统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探索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形式,立足清华育人理念,面向同学成长需求,为每一名清华同学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4. 更好的清华等你来 | 校长邱勇:清华大学106周年校庆致辞说道:

    在这温暖宜人、充满生机的四月,我们迎来了清华大学的106岁生日。我谨代表学校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之前,在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母校写来贺信。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一百余年来的办学成就和优秀传统,要求清华大学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这既是对所有清华人的极大鼓舞,更是对我们的巨大鞭策。

    过去一年,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朝着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奋力迈进。

    更创新的清华,全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努力创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进大类培养,将49个本科招生专业整合为16个大类专业,强化通识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实施博士生招生改革,采用“申请-审核”制,优先选拔具备浓厚学术志趣与良好学术潜质的学生。设立“开放交流时间”(Open Office Hour),教师每周固定时间接待学生自由咨询,缩短师生距离,让师生在面对面交流中迸发思想火花。设立长聘教授讲坛,让最优秀的学者展示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学养,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聚焦学科交叉、军民融合、前沿部署和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生态。

    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核电站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核能技术继续领跑全球。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界面高温超导、下一代互联网等一批前沿研究布局到位,呈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杨知行教授领衔的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科研成果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发现的清华简算表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乘法表。薛其坤院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施一公院士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经管学院钱颖一教授获2016年中国经济学奖。

    更国际的清华,全面深化全球交流合作,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好地联结中国与世界。全球战略颁布实施,国际化办学能力和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2016年9月10日,旨在培养未来世界领导者的苏世民书院正式开学,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分别发来贺信。

    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共建的全球创新学院招收了首批学生;与瑞士日内瓦大学开展全面合作,共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日内瓦建立培养和输送中国大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与就业的基地;推动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米兰共同打造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启动建设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全面提升学校在前沿创新、国际合作和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水平。

    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2016年学生出国学习交流人数再创新高。首次启动清华全球南方文化浸润系列项目,大力推进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生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学生到非洲、欧洲、中东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倡议成立亚洲大学联盟,共同谋划亚洲高等教育的未来,为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清华的倡议已得到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5所亚洲名校的积极响应,联盟将于今年4月29日在清华正式宣告成立。

    更人文的清华,进一步深厚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文理渗透,培养更多能够真正肩负未来使命的优秀人才。人文清华讲坛开启一年多来共举办8场演讲,文学家格非、国学家陈来、社会学家李强、伦理学家万俊人、历史学家彭林、思想史家汪晖、国际关系权威专家阎学通等一批清华知名学者在讲坛上分享灼见,让清华新的人文之光照耀校园、辐射社会。

    2016年9月10日,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推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展示艺术之美和科学之美,开启清华人文艺术新篇章。大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连续两年向本科新生赠书,实施学生深度阅读计划,发布首届水木书榜,推动学生热爱读书、勤于思考,建设更加人文、更加宁静的书香校园。顺利召开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格非教授的长篇小说《望春风》荣获《当代》年度最佳长篇小说。今年3月30日,时隔15年再次召开文科工作会议,着力提高基础文科水平,强化应用文科优势,推动文科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辛勤耕耘、成果丰硕。今年3月16日,清华大学召开新百年首次全校教职工大会,进一步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士气,全校师生员工正满怀期待、充满信心,共同用扎实的工作,开创新百年发展的新格局。我相信,在所有清华人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