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伯君、雷军、史玉柱、董明珠、黄章…重温珠海“92黄金一代”

这几年,深圳涌现了一大波像大疆、光启、柔宇那样的青年创业传奇,珠江口对岸的珠海则好像缺乏几个“扛大旗”的人物。

可能很多人已经忘了,珠海也曾拥有过“92黄金一代”的激情燃烧岁月。求伯君、雷军、史玉柱、董明珠……这些如雷贯耳的创业英豪,都曾经都在珠海起步,在大时代的变革中发现机遇,收获人生的第一桶金。

求伯君、雷军、史玉柱、董明珠、黄章…重温珠海“92黄金一代”

从左至右:求伯君、雷军、史玉柱、董明珠

文|郑佳欣 吴志远(选自南方日报、南方+)

1992年,史玉柱将巨人高科技集团迁到珠海。

1992年1月,雷军到珠海金山公司总部实习,成为金山的第6名正式员工。

1992年3月,迟斌元、沈定兴、徐庆中接过获奖的汽车、住房、巨额奖金时,百万重奖科技人员的珠海一时间聚集了全国的目光。

如果说珠海的“92黄金一代”揭开这座城市波澜壮阔的创新史,今天我们不禁要问:当英雄逐渐老去、远去,谁来接棒这座城市的新一轮创新?

一、那一年的珠海,这些年的巨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子。“百度系”“金山系”“搜狐系”“腾讯系”“华为系”……创新巨头的人才流进流出,形成了各自的圈子,在科创界形成一股股巨大的势能。

我们看看金山系的创业公司代表:

冯鑫:北京暴风网际科技有限公司CEO,曾任金山毒霸事业部副总经理。

王峰:蓝港互动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曾任金山高级副总裁。

王东晖:阿米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曾任金山软件执行董事兼CFO。

尚进:小米副总裁、小米互娱总经理,曾任金山北京研究院总监。

许晓辉:猎豹移动副总裁,曾任金山市场总监。

蒲繁强:北京乡间货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曾担任金山软件市场总监。

……

回溯到金山系最初的起点。1988年,香港金山公司老板张旋龙将求伯君请到了珠海,让他专心开发心目中的WPS系统。1989年,WPS问世,几乎是一夜之间,“WPS”成了电脑的代名词。这年,求伯君25岁。

1992年,北大南门的一餐全聚德后,雷军跟随求伯君来到珠海。

这一年,珠海向中国科技界投下了一枚“重榜炸弹”——百万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也正是这一年,30岁的史玉柱受珠海重奖科技人才吸引,率巨人团队从深圳移师而来。

当时的金山,当时的珠海,人才纷纷涌入。“那时公司招人特别好招,金山从十几人发展到现在800多人,在珠海的科技人员也都愿意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金山老员工章立新回忆。

来到金山,雷军快速成长。1998年,当求伯君将总经理的位置交给29岁的雷军时,马化腾才刚从深圳大学毕业创办腾讯,李彦宏还在美国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担任工程师。

可以说,珠海抓住了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波科技人才的爆发,迅速聚拢了一批创新人才。求伯君与雷军的珠海往事,便是这段历史的最佳印证。

史玉柱与珠海的往事,也是这幕大戏里激动人心的一段情节。史玉柱雄心勃勃跨城而来,想在珠海打造全国第一高楼“巨人大厦”,却因资金链断裂而折戟,身负数亿债务,于1997年败走。2009年,靠脑白金保健品和巨人网络再度发迹的史玉柱卷土重来,高调为巨人集团南方研发总部奠基。但是两年半后,波折再起,因项目迟迟未动工,总部地块被收回,史玉柱与珠海轻轻握手,就此别过。

从此相忘于江湖。“金山系”的创业者逐渐在全国遍地开花,雷军把小米科技的互联网产业园落到了广州琶洲,史玉柱在上海盖起了第二幢“巨人大厦”……

回头再看,如今,珠海“92黄金一代”大多已经离开珠海。

在新闻里,雷军在武汉给武大捐科技楼,史玉柱在上海抛出亿元年薪招CTO的大计划,求伯君在北京当上了北京新昌商会会长…… 更多史玉柱解读:www.yangfenzi.com/tag/shiyuzhu

当巨头们的珠海故事逐渐成往事,很多人也在问:珠海还能不能再吸引新一代的“雷军”、“史玉柱”们?

珠海,还能不能重新成为那座人才蜂拥而至的创新之城?

求伯君、雷军、史玉柱、董明珠、黄章…重温珠海“92黄金一代”

二、魅族告别“小而美”的启示

比起雷军和“金山系”,魅族的到来,迟了十年。

2003年,黄章在珠海创立了魅族。魅族曾经是中国最知名的音乐播放器品牌,但却在2006年放弃MP3产品线,全面转型进入智能手机领域。

后来MP3的没落、智能手机的崛起,印证了这一决断的远见。2009年,魅族M8上市,迅速蹿红,很快登上“国产第一智能手机”的王座。

魅族也依靠精致的产品俘获大量粉丝,成了“小而美”企业的代表。而高中毕业的黄章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产品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黄章在家用木头刨出手机模型,反复把玩,确定出最佳手感的方案,再由公司开模生产,曾传为一时佳话。

产品定型后,黄章隐身幕后,他坚信魅族精致产品可以打动用户。2013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随着小米等对手快速崛起,黄章不得不在2014年重出江湖:“大家好!我刚从火星回到地球,我将以最开放的心去包容,去接纳这个世界。”

2015年2月,魅族宣布获阿里巴巴5.9亿美元投资,从此走上销量、市场份额双增长的快车道。去年全年,魅族累计推出5款新机。

手机“红海大战”,越发残酷。今年,魅族再次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几乎按月发布新品。最近,由于上市公司“牵连”,魅族财务状况首次被披露出来——2015年亏损10亿元。有人发出疑问:放弃“小而美”,一个“大而全”的魅族还有能力扭亏为盈吗?

“小而美”的魅族,在某些方面与珠海这座城市有着相似之处。珠海是一座公认的“小而美”的精品城市。珠海之“小”,体现在经济规模、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市场规模均相对较小。珠海之“美”,则体现在生态环境好、城市环境宜居,人均GDP、经济总体质量较高。

告别“小而美”的魅族,也陷入告别珠海的传闻纠葛。魅族方面称,魅族总部不会搬迁,但是位于深圳南山的魅族深圳分公司已承担起游戏中心、智能家居及网络开发等业务。

在以功能论输赢的年代,珠海能不能留住正在快速长大的魅族们?这是摆在眼前的新命题。

三、新时代的珠海呼唤新的创业英雄

2010年,张云飞创立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无人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6年时间,他让无人船的梦想变成现实。

为何选择珠海创业?“这里生态环境好,生活成本低,人才政策好,幸福感强。”张云飞说。

一般而言,能级高的城市凭借更优质的资源和更好的就业机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由此形成聚集效应,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大城市聚集。

人口流动中,小学生数量变化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有研究者认为,小学生数量变化与城市吸引力变化关系密切。更多董明珠解读:www.yangfenzi.com/tag/dongmingzhu

对比珠海、佛山、中山、江门四座城市从2010年到2015年五年的在校小学生数据变化,可以发现,珠海的在校小学生在四市中增速最快,正在赢得更多的增量人口。但是,增速的高企难以掩盖总量上的短板。

最近五年,珠海的总人口保持增长,并且在近两年有所提速,最近五年常住人口的增速超过制造业大市佛山,但是从总量来看,珠海总人口较少,基数也比较小。

求伯君、雷军、史玉柱、董明珠、黄章…重温珠海“92黄金一代”

根据统计公报,2015年末,珠海全市户籍人口112.45万人。从户籍人口来看,2011年末,珠海户籍人口为106.01万人,在5年时间里,珠海的户籍人口增加了6.44万人,增幅为6.07%。

从数据看,户籍人口的增长跑赢了常住人口的增长。

作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聚集地,城市的发展和演变本质上是产业集聚行为推动的结果。让更多人才来珠海创新、创业,珠海需要更多承载人和产业的平台。珠海可以特别针对文化程度和技术能力较高的人口适当放宽入户政策,使人口发展情况与珠海的发展方向相适应。

截至今年6月,珠海建成国家级孵化器3家、省级孵化器3家,省级以上孵化器数排名广东前5,在孵企业(项目)累计2049个,直接带动就业达22290人。

但是,这可能还不够。魅族部分业务的搬迁,已经敲响警钟。

珠海的产业链配套如何更完善、创新要素如何更聚集、人才聚集效应如何更突显?

珠海需要找回当年登高一呼、啸聚“92黄金一代”的精气神,找回属于这座城市创新创业新的英雄。

珠海是有机会的,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经为珠海的产业链配套、创新要素集聚创造了新的产业条件。

前不久,广东省制造业协会、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6年广东省制造业500强企业名单。其中,珠海入选企业数57家,比2015年增加35家,入选企业增加数量全省第一。

2016年,广东制造业500强入选企业数量排名第一的城市为深圳和广州,入选企业数量均为99家。而珠海入选企业数量位列佛山之后,高居全省第四把交椅,超越东莞、中山等传统制造业大市。

这背后,一大批珠海企业正在快速做大做强。

珠江西岸的制造业崛起的趋势越来越凸显,新动能、新区位的红利在未来五年还将进一步激发。珠海装备制造业快速赶超的势头,有望持续。

从珠海走出去的雷军创立了顺为资本,助推了金山系、雷军系的壮大。珠海如何顺势而为,或许可以再找“雷布斯”取取经。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故事远未结束,但这事不怪成龙

➤ 清博研究院:从董明珠发飙看中国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危险心态

➤ 董明珠:格力做手机不怕竞争激烈

➤ 盘点大嘴格力掌门人董明珠都得罪过哪些企业?

➤ 马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会成为中国的川普吗?

➤ 周鸿祎董明珠微博之夜惺惺相惜 大谈工匠精神

➤ 大转型代表人物张謇:一个总能在坏局势里发现变革契机的商人

您可能还喜欢…

11 Responses

  1. 人见人爱的郭嘉说道:

    提起金山,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求伯君、雷军。而真正创立金山的呢,却是他们背后的另一人——张旋龙。因为他创业于80年代初,也算是IT行业比较早的人物。所以就做为首期我们草根说事《IT创始人》节目开讲的人物。

    故事的开头,得从张旋龙的父亲开始讲起。张旋龙的父亲叫张铠卿,生于毛里求斯,属于华侨吧。亲戚大都在国外,所以他们的很多东西都是进口的,家里还雇佣保姆。早年张旋龙的生活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啊!

    张旋龙的奶奶因在香港过世,他的父亲去香港继承遗产。去了之才发现奶奶的财产几乎被亲戚都分掉了,他父亲只好在香港落脚,白手起家,从头做起。行过医,还养过鱼,卖过服装。但都没做成,再后来,开始做“芯片”生意,事业才开始走上正轨。这是后话~

    我们远在内地的主人公呢是不知道他父亲的状况的,准备去香港投奔他父亲,实现文革时未能实现的“大学”梦,准备去香港读大学。等去了香港才知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原来他父亲蜗居在10平米不到的小房间。之前张旋龙的父亲回过老家一趟,衣着光鲜,出手阔绰,这让张旋龙以为他父亲在香港发了财。可怜天下父母心,出门在外,谁不是报喜不报忧?

    张旋龙的“大学梦”最终没有实现,但他没有抱怨。第二天就到亲戚的皮箱厂上班了。“从扫地到车床、刨床,什么都做。”每个月的工资是550港元,从早上开始到晚上工作12个小时。虽然在香港初期,工作和生活都很艰辛,但是张旋龙适应的比较快。并且对于在香港这样陌生的地方,如何能获得尊重,张旋龙还领悟了:“第一要学会赚钱,第二要学会打扮自己,最后是看做什么事情。”

    80年代的香港

    在80年代初的香港,正直香港经济黄金的十年。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比如毗邻香港的珠三角,有越来越多港商开的工厂。东莞,因为地理优势和人工成本低,开始汇集一大批港商办厂。比如东莞的常平镇、樟木头镇,就有小香港的称号。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可谓处处有商机啊。香港当时作为特殊的城市,因为其环境,很多胆大的、敢闯的人,都拼博到了第一桶金。而当时在咱们内地,情况则比较不客观。当时做买卖,会被扣上“投机倒把”,改革开放才刚开始。这也不难怪人家港商,比咱们内地积累的更快,走的更远。

    90年代末的东莞镇区已媲美地市级水平了

    张旋龙有个弟弟,叫张小龙。他从捡来的一份报纸上看到导游招聘的广告,月薪一万。月薪一万,在当时可是不得了啊。在这里,主播打个岔,80年代初,咱们国内的工资水平在60多块钱,年薪约700多。万元户是当时大家人人向往,人人憧憬的目标。万元户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按照工人月收入90,教师月收入50计算,1万元相当于一个工人不吃不喝10年的工资,一个高中老师不吃不喝16年的工资。可见在当时,不同环境,收入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回到这个导游的事,做导游要会多种语言,比如广东话,英语,普通话。而张旋龙,白天在工厂上班,这是求生存,晚上还到夜校读英文,这是求发展。于是张小龙建议他哥张旋龙可以去试一下。网上有说这里的张小龙,是日后威震江湖的微信之父,有待考证啊~~

    张旋龙有说有笑的性格,让潮州老板认可他适合做导游,面试通过后他开始做学徒,不久就获得带团的机会。一次,张旋龙有幸带了一个马来西亚很有钱的团,这个团买了几十万的东西,回扣了好几万块。月入万元,在当时绝对非常的吃香。相当于现在年薪百万啊,这也让张旋龙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在他接下来的事业中,起到很关键的因素。

    80年代初,西方国家依然用“巴黎统筹委员会协议”限制中国的技术进口。张旋龙的父亲因一些关系,可以从国外拿到芯片。前边有提到他行过医、卖过服装都没做成,他开始利用自身优势,开始做“芯片”生意,而他的事业,也因此开始走上轨道而辉煌。当然,这里边一大功劳是张旋龙。

    张旋龙父亲的芯片最早是卖给了株洲电子研究所,研究所用这些芯片做成了机器。这款机器后来被写进六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号召全国科研单位向株洲电子研究所学习。可以说这次举动,有非常好的口碑宣传,后来连中国国防科工委,都找张旋龙的父亲,让他通过私人关系从美国带芯片,然后带进大陆。这些芯片用在了潜艇、卫星等方面。后来这些人就对张旋龙的父亲讲:“老是从你这拿芯片也不是事,你还不如成立家公司,我们从你这买。”香港金山公司由此在张铠卿的出租房诞生了。“金山”的名字,就是从他名字中的“铠”字拆分而取的。我们的主人公张旋龙,至此放弃了导游工作,开始协助父亲经营金山公司。

    香港金山公司当时才10多个人,除了芯片、还代理苹果电脑,显示器,IBM的电脑。以及兼容机,可以理解为组装电脑。当时的品牌机,比如IBM要3万多,长城也要2万多。所以这个兼容机市场还是很有空间的,金山生产的电脑比市场上的要便宜一半以上,当时是1万多块。价格上有优势,销量还是非常不错的。

    1984年,张旋龙来到北京的中关村。算是第一个来北京中关村做生意的港商了,前边有提到,香港金山公司是做芯片的,与不少国字单位合作。有公信单位背书,招牌还是很吃香的。加上80年代港商,代表着有钱,高大上啊。那时候的港商、外商到哪都是热烈欢迎的对象啊。

    张旋龙在中关村最终选择了一家叫“四通”的公司进行合作,后者做为金山电脑总代理。之所以选择四通,主要因为张旋龙觉得这家公司与其它公司不一样,比较细心,会把电脑拆开来看,比如哪张卡是真的,硬盘是什么牌子等。从销售技巧来说,熟悉产品的销售才是一个好销售,这也不难怪张会选四通公司了。

    之所以提这个四通公司,是因为它就是后来投资了新浪网的“四通立方”。这是后话了,我们在新浪网创始人这一期再聊聊。有关四通的更多介绍,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当时流行的四通文字处理机

    香港金山在选择和四通合作后,张旋龙经常去四通那。有一次去四通,被人拉着看一样东西。原来金山电脑的金山汉卡LOGO换成了四通汉卡,大家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贴牌,比如服装的贴牌,换个标签就是一个新品牌。而改这LOGO的人,就是日后金山公司的灵魂人物,求伯君。

    当时求伯君这一举动,成功引起了张旋龙的注意。张觉得这是一个人才,后来在一次展览会上,一批电脑的BIOS有问题,启动不了,求伯君一个通宵就搞定了。这更让张相信求伯君是个技术天才!

    当时的电脑市场,开始有HP等大公司进入。张旋龙于是停掉了兼容机业务,一是在生产流程等工艺上,与大公司有差距。二来,也不想因为质量而影响信誉和品牌。停了组装电脑业务后,张旋龙想开发软件。为什么开发软件,张旋龙说:做出自己的软件,才是卖自己的技术。但总是卖外国的东西,就始终是个代理,是老二。我想当当老大!

    开发软件需要人才,于是张旋龙想到了求伯君——这位在计算机表现出出众的天才,求伯君被说服加盟了香港金山,并建议做汉卡和文字处理软件。至此,张旋龙改变了求伯君的未来。求伯君也开始敲写中国软件史光辉的一页;当然,像求伯君这样的天才,即使没有碰到张旋龙,也一定会在别处展露光芒。

    提到汉卡,想必大家有些陌生,不知道啥玩意,其实主播也不知道是啥。百度了下,可以简单理解为能处理中文,打字排板的便携U盘。只不过当时是以卡的形式,插在主板的卡槽。

    当时的个人电脑,打印机如果想打出汉字是不行的,因为功能少,配置低。不像咱们现在的配置,动不动内存就8GB,硬盘几个TB。当时呢得装上这个汉卡。当时的比较出名的汉卡有联想汉卡,金山汉卡。

    有了目标和计划,那当然是开干。张旋龙在深圳,给求伯君租了个酒店,求伯君开始在深圳这个酒店专心写软件,有点像闭关,不出门,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睡。对于工作和兴趣的热爱,求伯君的肝炎发作了三次,甚至把电脑搬到病房里写代码。对程序如此专注和热爱,才会有WPS这么一款中国造的文字处理软件。

    WPS最早的版本

    当时金山的汉卡做出来后,仅通过口碑,一年就卖了3万套,一套2200块钱。在当时的90年代初,2200块可不是小钱啊。足以见当年科技公司的吃香,也让大家看到了汉卡这个比较丰厚的市场。在这个时间,日后著名的企业家——史玉柱,开始白手起家.就是这个汉卡。有关史玉柱的故事呢,我们会在之后的节目里提到,就不在此转移话题。

    汉卡的火爆,让金山公司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在1992年的时候,香港金山却与方正合资了,公司变成了方正香港公司,于1995年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第一家以中文计算机软件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之后张旋龙担任方正总裁,在他的努力下,方正的业务遍布国外。

    香港金山与方正合资了,张旋龙没有忘求伯君,不然也不会有之后的事。他把软件分拆出来,交给了求伯君动作。并且让求伯君在珠海新成立一个金山,求伯君也从深圳搬到了珠海,就在莲山巷8号写程序。张旋龙在珠海为他买了一套价值200万元的别墅,作为对求伯君为香港金山巨大贡献的奖励。在这里求伯君完成了WPS的最后代码。此后,金山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都将重要研发力量放在了珠海。

    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珠海对于研发人员而言,是一个很宜居、休闲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求伯君的才华成功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雷军,雷军在第一眼看到WPS,当时就震惊了。他说“我不相信中国还会有这么好的软件,觉得这个软件一定是在香港做的”。之后雷军加入了金山从实习做进,成为了金山公司的第六名员工。这是后话了!

    往下的事情,想必大家都比较较熟悉,金山由求伯君领导着前行,WPS之父求伯君在和雷军这对最佳拍档开始带领金山走过一个个山丘。开发了我们耳熟悉能详的产品:剑侠情缘、金山词霸、金山毒霸、金山快译等。2007年金山在香港上市!

    求伯君、张旋龙、雷军合影

    可以说没有慧眼惜才的张旋龙,也许如今大名鼎鼎的金山是另外一个样子,那雷军还会去找求伯君,并创造出WPS、金山系列软件、剑侠系列经典游戏吗?历史没有如果,看似偶然,却带着必然。

    知名IT作家刘韧曾在文章《中关村关系图》中这样评价张旋龙:“这个人一个不漏地把握住了四通、方正、联想,分别在它们最鼎盛时期,与它们合作;这个人1984年进入中关村,不办公司,只谈合作,不做企业家,只做商人,与中关村各色人等,关系万千重;这个人一直躲在幕后,却又一直处在浪尖,喜欢他的人称他“常青树”,艳羡他的人称他“不倒翁”。”

    在金山20多年的长征历程中,作为最初的投资人,张旋龙始终在幕后支持,一路走到今天。也因此,很多媒体评论说:张旋龙、求伯君、雷军三人一路团结携手没有分家,这在中关村是个奇迹。在这20年里,金山虽是软件公司,更像是生产人才的“黄埔军校”,从金山出来创业的人,如今随便说一个都赫赫有名。比如暴风影音冯鑫、蓝港互动的王峰、CSDN的蒋涛等。因篇幅有限,张旋龙的故事就说到这。大家可在网上了解更多详细!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梦想金山》《中关村关系图》等参考资料,因篇幅原因,未能尽详,在此请大家多多包涵。更多的精彩和详情,大家可网上查看。

  2. 张十三说道:

    Word文档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微软的办公软件。而金山的WPS大家也不陌生,免费实用,体积小功能大。大家可能不知道,WPS软件是早于微软Word就推出的哦。所以,WPS算是十足的国产软件。而开发这个国产巨作的人,本期草根说事《IT创始人》——他叫求伯君。一个天才程序员!

    在90年代伊始,国内的IT科技开始蓬勃发展。作为中国软件史浓厚的一笔,不得不提金山,而说金山,则少不了三人:张旋龙,求伯君,雷军。张旋龙咱们在上一期讲了,这一期咱们就来聊聊求伯君。

    求伯君,出生于1964年,浙江人。比张旋龙小8岁,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有“中国第一程序员“之称。求伯君读书时的成绩很厉害,可以用学霸中的霸神来形容也不为过。他对数学很有天赋,在高一时候参加绍兴地区高中数学竞赛,轻松夺得全县第一名。于1980年,他又轻松考上了位于长沙、以学风严谨著称的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在这一时间线,比求伯君大8岁的张旋龙,已在香港做着月薪万万的导游工作,正准备协助他父亲的金山公司。同样有过吃苦经历的两个人,生活轨迹正在慢慢靠近。

    求伯君大学读的专业是“数学系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或许数字好的人比较有逻辑思维,所以求伯君的计算机专业课成绩很好。在大三的时候,求伯君给学校图书馆开发了图书管理系统软件,这种成就,让他对计算机更加痴迷。

    说到中国第一程序员,主播想说说提外话。咱们国内有名的大作家王小波,也是一位牛B的程序员。想必知道的朋友不多,王小波绝对属于极客中的极客。据说王小波写软件的原因,是当时电脑上可用的软件少,那昨办?王小波只能自已动手,比如为了更好的写小说。开发了属于自己的小说写作系统,简直是吊爆了有木有?

    著名作家王小波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代表我国巨型计算机最高水平的计算机——“银河”诞生,这更激发了求伯君的钻研意识。到毕业的时候,求伯君在电脑软件、硬件方面的水平已经很高。但由于考试总成绩并不能名列前茅,因而在毕业时没能留校,而是在1984年夏天的时候被分配到了河北的一个石油部物探局仪器厂。

    以求伯君的爆表的才华,待在这个石油部物探局仪器厂肯定是屈才了。正好这个单位来了一位深圳大学实习的妹子,直到妹子实习结束,对姑娘有意思的求伯君却没敢表白。这也引发了求伯君去深圳找妹子的念头!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与珠海、厦门一道成为改革开放的试点。随后,深圳经济迅猛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来深圳准备相逢妹子的求伯君,也被这座城市迷住了。:“他发现深圳的世界真漂亮,什么都新鲜。在深圳,第一次听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1982年初耸立在蛇口工业大道路口的一句标语,曾经震动全国。这句在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号,在当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直到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

    深圳对每个热血青年的诱惑力都是非常巨大的,经济差距带来的心灵冲击和观念巨变,令人激动。与河北徐水那个封闭的小县城相比,深圳无疑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的天堂。更重要的是,深圳的计算机应用非常广泛,那种计算机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魔力让年轻的求伯君看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著名的地产大佬潘石屹,初到深圳时,就兴奋的说“深圳,我潘石屹来了。”从这一点,足见当时深圳这座城市的魅力,让无数年轻学子,放弃铁饭碗,南下追梦。

    一次有意的远行和无意的震撼,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生命中充满太多偶然。这次深圳之行对于求伯君而言是大开眼界的!之后,求伯君辞掉了石油物探局的“铁饭碗”,准备去深圳闯一闯。

    如果说作战要兵马粮草,打仗则得身怀绝技才有机会。闯深圳也需要有过人之处——这一点求伯君很清楚,正好在帮同乡解决打印机问题的过程中,求伯君萌生了重写只有自己能用的24点阵打印驱动程序的想法,将其改进成一个通用的、支持多种打印机的打印驱动程序——在当时各种打印机用的驱动程序功能都很弱,兼容性也很差。让聆听点亮心灵,让创业汲取能量。欢迎关注草根说事微信公众号!

    他准备在去深圳前,把这个软件开发出来。经过通宵达旦,仅仅9天时间,这个5万行汇编程序的、求伯君的软件处女作——高级打印驱动程序就诞生了。以自己家乡的西山为参照,求伯君把自己的处女作命名为“西山超级文字打印系统”。在去深圳之前,求伯君需要先到北京再转车南下。在北京同学的怂恿下,求伯君把自己的打印驱动程序拿给四通公司看了看。这个驱动程序正好适合四通当时正在推广的打印机。于是,西山打印驱动程序就以2000元的价格、分10个月付清的方式卖给了四通。也就是这时,求伯君的才华成功引起了来北京中关村做生意的张旋龙。

    之后的事,就如我们上期《IT创始人:张旋龙》里讲的,求伯君加盟了金山,在深圳开始闭关写WPS软件,之后搬到珠海,完成了WPS剩余的代码。在一次计算机展会上,求伯君见到了对他仰慕已久的雷军。雷军说“我永远记得这一天”。当天求伯君身着一件黑色呢子大衣,光彩照人,颇有成功人士雍容典雅的大家风范。“我看到的是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全身名牌。我当时真是有些被震撼了,觉得那就是成功的象征。”雷军说,他将一张只印了自己的名字和寻呼机号码的名片递给了求伯君,而当时求伯君递给雷军的名片上赫然印着“香港金山副总裁”的名头。

    1992年到1994年,是金山办公软件最辉煌,如日中天的时期。要知道那会儿,微软的Word文档还没在国内普及,功能不也及WPS丰富和人性化。所以当时国内有关WPS使用指南的书籍,都是由求伯君写的,大家一定想不到,如今IT界网红雷布斯,在当时也出版过几本WPS教程的书呢。码字就算了,码代码更强,这么逆天的才华和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真的好吗?

    微软的Word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抢WPS的用户,想把WPS的老用户转移到Word。正好金山在帮微软做汉化,微软就希望金山的WPS在文档中可以兼容Word。金山当时觉得没啥,不就互相兼容嘛。可惜最后还是互相伤害了,微软伤害了金山。早在微软发布了Windows95后,因绑定IE浏览器,把国外最大的著名浏览器“网景”给搞死了。如今还是这招,靠系统占有率的优势,加上之前有兼容WPS的接口,很多用户转移到了Word上。WPS开始由盛到衰。这导致金山的脚步有些乱,当方向乱的时候,就容易出错。俗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有道理的,金山开始反攻,开始上线“盘古”软件,类似现在的Office办公套件。可惜这个投入了200多万,倾金山全部团队心血而开发的“盘古”还是失败了。

    当年的盘古组件

    求伯君把这次失败归纳了四点“一、盘古力量分散,没有发挥WPS当时在文字处理的优势;二、没有沿用WPS这个很有号召力的名称;三、盘古自身不够完善,没有做到所见即所得,完全是DOS版的照搬;四、公司没有销售经验”。盘古的失利,让很多不想再做开发的人离开了金山,包括雷军也是非常沮丧的。当时的金山,只剩一二十人在坚守阵地。微软当时正好在国内成立开发中心,打算挖求伯君。当然,求伯君没有去微软。如果去了,那中国的IT行业从蝴蝶效应来说,应该会改写。

    当时的金山其实是“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状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得不说微软Windows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普及,跟盗版有很大的因素。如果说盗版让微软占领了市场,那么也可以说电脑的CD光驱成就了盗版。在90年代后期,软盘已经比较少人用了,改而用光盘。而且光盘的容量大,可能要几十张软磁盘才能装下的游戏,一张光碟就搞定。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虽然“盘古”失败,但求伯君和雷军坚持不放弃WPS。就因为共同的理想“让每台PC上都跑我们的软件”,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了生存,求伯君和雷军甚至想去做房地产,做保健品。难道是看到史玉柱大闲人脑白金的热卖?哈哈!

    当然,他们没有做保健品。求伯君把张旋龙送给他的别墅,200万卖掉了。然后全力开发Windows 97的WPS97,每天工作12个小时,金山当时只有10来个人,却要和微软word的200多人较量,可见付出的劳动和汗水不是一般。在发行了WPS97后,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带来了收获。WPS作为首款运行在Windows上的国产文字处理软件,被许多媒体评为1997年中国电脑界的10大事件之一。

    时至今日,WPS个人版已经免费,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也推出了免费的手机WPS、平板WPS。时光飞逝,从在DOS下简陋的WPS1.0到如今在掌上,也可轻松享受办公瞬间。20年的光阴让人恍如昨日,

    对于求伯君来说,他依然是创作WPS1.0时的那个程序员,一个一心一意实现自己心中梦想的侠客,一个企图让自己的民族软件梦想引导IT业方向的导师。从他和他的金山中,走出了很多被称之为“旧金山”的IT创业者,比如蓝港王峰、暴风影音冯鑫等。他们在金山寻找梦想,离开金山挖掘自己的金山。

    2011年11月18日晚,一场被命名为“君之传奇”的隐退仪式成为了年度IT业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时年47岁的金山创始人、原金山董事长兼CEO求伯君宣布退休。在求伯君隐退仪式上,雷军通过微博表示:求伯君是我二十年来的良师益友,老板加战友!四十七岁,这么年轻退休,真的是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前辈有小米,我们有步枪”。周鸿祎拿起“AK47”,再度向雷军发出了挑战宣言。众所周知,他们二人均来自荆楚之地湖北。但真正符合那种“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风范的,却只有从小在河南长大的周鸿祎;而在湖北度过了人生前20余年的雷军,其风格却是长袖善舞,纵横捭阖。

    雷军出生于1969年12月,比周鸿祎年长一岁,他92年从武大本科毕业后便加盟了金山软件。兼具天赋与勤奋的雷军,很快就在中关村声名鹊起位居要职,堪称当时IT界的超级偶像。而周鸿祎则是在西交读完研究生后,在1995年来到了方正集团,雷军此时已经贵为金山总经理。

    周鸿祎对于这位事业有成的老乡很是羡慕与佩服。因为两人妻子在方正是要好的同事,周鸿祎便通过这层关系在饭局上与雷军正式结识。在随后的日子里,“小周”和“雷大哥”很快活地完玩一起。但很快,周鸿祎便觉得不那么痛快了,因为他意识到豪爽的“雷大哥”其实“骄傲而难以接近”。有一次,周鸿祎找雷军去谈自己的方正飞扬软件,被雷军评价为“马桶上绣花”,没啥意思。

    从此以后,虽然还是朋友,两人的距离却越拉越远。至于其中缘由,除了总经理和程序员间身份的差异外,小内觉得迥异的性格更为关键。年少成名的雷军,有因成功而生的骄傲和自负其实十分正常,可偏偏周鸿祎却内心敏感而要强,这甚至还使得他早早地离开了方正进行创业。至于离开方正原因?据说和周鸿祎脾气过于火爆有关,他甚至和同事直接在办公室干过架。

    在周鸿祎打造3721,战百度,斗雅虎,创办360并成功复仇的那段激情岁月里,雷军则作为CEO带领金山与微软抗衡,在2007年上市成功后激流隐退化身天使投资人。可以说,两人走的轨迹天差地别,似乎按这么发展下去并不会再有交集。但是,逆转很快便再度发生,他们最终从友变敌。

    混战之中藏玄机

    360的横空出世,不但让周鸿祎亲手做掉了“雅虎助手”,其免费杀毒的理念还严重打击了金山等老牌公司的市场份额。在这个时代快速变换的阶段,本来就略显老态龙钟的金山因此深处困境。求伯君只好邀请雷军出山,以求其能带领金山走出危机。

    2010年3月,金山推出金山卫士,试图向360安全卫士反击;5月21日,旨在进一步打击对手的360宣布安全卫士与金山网盾“不兼容”;4天后,周鸿祎“突然”连发42条微博揭露与金山的恩怨,双方的争斗就此爆发。5月底,金山就微博事件起诉了周鸿祎,除要求公开道歉外还索赔1200万,此事被誉为“微博第一案”。

    7月,雷军正式归来。11月,金山宣布毒霸全面免费,并与可牛杀毒进行整合。12月31日,金山召开发布会,揭露360窃取用户隐私的问题,360方面随后表示这是金山在造谣,双方的争斗日趋白热化。雷军在重掌金山后,面对咄咄逼人的小老乡,出招皆狠,毫不留情。

    在那个不平凡的2010年里,周鸿祎除了率领360与金山等传统安全公司争夺市场,还与腾讯之间爆发了那场著名的“3Q大战”,并对傅盛及可牛进行“追杀”,其结果却是一举把金山(雷军)、腾讯、可牛(傅盛)三大对手逼到了一起。

    除了可牛和腾讯这两个被周鸿祎推到身边的盟友,雷军在投资布局多年后,一支由YY、迅雷、UC、凡客等诸多公司构成的雷家军也初具规模。与此同时,他的二次创业项目小米手机也在渐渐浮出水面。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还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甚至表面上周鸿祎的势头要更胜一筹,但雷军播散下的种子很快就要发芽成林。

    手机一战定胜负

    2011年,是雷军从软件劳模变成互联网英雄的一年。在这年,小米手机正式亮相,他出任金山董事长,猎豹也正式成军。完成华丽转身的雷军,体验到了比中关村偶像更为风光的荣耀。

    2011年,对于周鸿祎来说也是迈向巅峰的一年。虽然在此前的各路争斗360明面上并未占到好处,但名头实际上因此打得更响了。安全卫士、杀毒、浏览器三管齐下,360的用户获得了海量增长。这年3月,360完成了在纳斯达克的上市。

    在此后的时间里,两人之间的“公仇私怨”仍在继续升级。8月份,360在“微点伪证案”中败诉,向金山员工李铁军道歉并赔偿。9月份,360继续向金山方面发起诉讼,起诉傅盛涉嫌商业机密盗窃,傅盛本人随后发起了反诉讼。

    步入2012年,360的智能手机计划渐渐浮出水面。由于“360特供机”的模式与小米类似,又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爆发了。6月29日,一套利用火灾现场、被炸伤的婴儿图片抹黑360手机的图片在网上广泛流传,疑似是米粉对360方面此前攻击的报复。周鸿祎随即转发并进行谴责,雷军则否认是小米员工或水军所为。周鸿祎不依不饶,向雷军提出“约你见面谈一谈,下周一上午十点朝阳公园。”雷军再度拒绝,并表示“他有什么本事约谈我?把自己看得太大了”。

    看似赢了嘴仗的周鸿祎,却输掉了此前欲与360进行合作的华为,痛失硬件厂商支援的360只能再寻盟友。尽管阿尔卡特、夏新、海尔均接过了橄榄枝,但实力有限的他们并未能让“360特供机”一举打响。与此同时,雷军和小米手机却在快车道上越行越远了。

    最终,周鸿祎不得不接受了“特供机”高调登场却惨淡收场的现实。收起“AK47”后,他似乎在试图修复与雷军的关系。在2013年初,两人在央视活动中偶遇,然后一起喝茶聊天。随后,一张两人密谈的照片便疯传于网上。有人说,这是周鸿祎授意他人偷拍的。但小内不以为然,若是有意偷拍,那必须要凸显周鸿祎而“压低”雷军啊,可那张图非但没有还有些相反,肯定是个“猪队友”所为。

    AK47 Will Be Back

    随后的时间里,握手言和的两人再无直面交锋记录。不过,拥有手机梦的周鸿祎并不可能就此服输。2014年,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约”数次成为热门话题。而周鸿祎这边,或许是看到“英语老师都来做手机”的局势,他加紧与“南方诸厂”接洽。从老相识华为,到“敌人的敌人”魅族,再到后来终于和酷派走到了一起。

    由于是“二次革命”,周鸿祎吸取了当年“惹是生非”的教训。虽然还是如一的高调,但只谈自己不再轻易评论具体哪个厂商。就算要搪塞雷军,他也选择了通过去格力学习,和“董阿姨”套近乎的方式。甚至,"雷周"两人还在亚布力峰会上站到一块合了个影。

    360与酷派合资公司管理团队目前已经出场亮相,“代号AK47”这个微博也被重新激活。在一张有关360 OS的宣传图片上,“这可能是比MIUI更适合小米的OS”挑衅意味明显。而周鸿祎本人也声称“新手机品牌暂时保密,前辈有小米,我们有步枪,所以代号AK47”。

    2015年,在雷军和周鸿祎之间的一场全新对决即将到来。

    分野并非一日铸就

    既然小内认为雷军和周鸿祎之间的恩怨,缘起于两人在性格上的差异。那最后我们便再谈谈两人是如何因为迥异的性格演变到“天地对决”。

    出身于干部家庭的雷军,从小就是“三好学生”,他还擅长运动并着迷于围棋。可见,雷军的年少成名,长袖善舞,谋定而发与其成长环境与经历息息相关。而十余年的金山二把手,让他变得愈加沉稳和圆滑,“把朋友变得多多的”便是由此而来的心得。

    结合以上诸多要素,便形成了那个率领小米“单点突破,全面开花”的雷军,那个“广投资,不惜落闲棋来布局”的雷军。

    和雷军不同,周鸿祎的父母是测绘师。因此他从小便远离家乡,和父母也聚少离多。生性活泼,却在一定程度缺少了家庭的温暖,由此便催生了那个从幼儿园打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好斗周鸿祎。好斗这点,在他最大的爱好射击上也可以得到体现。那些因打架而领略的人生冷暖,则让他不随便轻信任何人。

    所以,周鸿祎敏感而好斗。从3721与百度、CNNIC的争端,到与雅虎闹翻并复仇,再到360时期那数不清的各种争端,“圣斗士”这个头衔小内看来非他莫属。

    性格与为人的差别,一步步造就了“雷周”如今的分野,但也铸就了雷军系和360这两大互联网江湖势力。

    换个视角来看“雷周”

    我们再来从圈内“第三方人士”的角度来看看雷军和周鸿祎的不同。

    说到来自湖北的互联网大佬,除开雷军、周鸿祎之外,陈一舟可算得上第三号人物。对于自己的大学同学雷军,陈一舟表示全行业没有人比雷军更努力,“我们行业平均的努力程度可能只有他的一半”;对于自己的老相识周鸿祎,陈一舟认为“他肯定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360不会轻易失败,只要他招惹的人别太多就行”。

    据了解,陈一舟本来在武大物理系,后来转到计算机系,便与雷军成了同班同学。在创办Chinaren之前,两人曾在雷军的车里争论了一下午。雷军说你这个项目距离钱太远了,而陈一舟说这个有前途。后来,Chinaren果然遭遇了没钱的结局。可见,雷军那些“马桶上绣花”往往的确正中要害,只是某些人太敏感罢了。

    另外一位与雷周二人熟识的圈内大腕是张小龙。当年张小龙与雷军同时在武汉求学,一个华科一个武大,虽未谋面但两位明星码农也是互知对方姓名。1998年,雷军打算收购Foxmail,便联系了张小龙。两个码农的对话,是从“捉虫”开始的;在“寒暄”过后,雷军单刀直入提出以15万的价格收购,相谈甚欢的双方当时达成了口头一致。后来,由于金山技术团队觉得自己ok,这笔交易最终泡汤,而Foxmail后来以1200万卖给了博大互联。

    同样在1998年,张小龙还结识了周鸿祎。周鸿祎当时经人引荐,南下拜访这位“成功但落魄”的明星程序员。因为都有看电影这个嗜好,或者说英雄惜英雄,两人算是一见如故。此后,周鸿祎偶尔再到广州时,两人还会结伴去买盗版碟。

    在微信迅速崛起的那段时间里,包括雷军、周鸿祎在内的不少人都认为张小龙不过是把成功建立在QQ用户的基础上。对此,张小龙在一次饭局上曾这么跟周鸿祎说,“你们是不知道,最想干掉微信的不是米聊,而是手机QQ”。

    故事说完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出门道。小内总结如下:雷军傲气潇洒,长袖善舞,但难深交:而周鸿祎则敏感直率,爱招惹是非,但交友情真意切。

    2015年,这场在雷军和周鸿祎之间的“天地对决”还将书写新的篇章,谁胜谁负其实早已不是重点。既然盖茨和乔布斯都可以对头相惜,并缔造两大传奇企业,那为什么在中国就不可能呢。

  3. 张攀说道:

    多数人知道王小波是小说家,部分人分不清财经作家吴晓波和小说家王小波是不是一回事儿。却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可以算的上中国早期的程序员,在90年代初的时候因为国内应用软件缺乏,爱捣鼓东西的王小波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了汇编和C语言,编了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任何一个都是大牛级的GEEK才会去尝试的东西,比如求伯君。王小波通过卖软件还挣了些钱,当时很多中观村的老板要拉他入伙,当然写代码这种来钱快的活对屌丝王小波还是有吸引力的,所幸他还是拒绝了人家。

    王小波一个写小说的为什么沦落(/升级)成了程序员?这还得慢慢说。王小波大学在人大学的是贸易,毕业后在人大当了几年老师。后来去了美国匹茨堡大学读经济的研究生,到那老师跟他说你就是一写作的奇才,以后必能称霸华语文坛。老师又说你在我这什么都不用干了,好吃好住,毕业证照发,抓紧时间写小说。学成归国几年后,王小波接着又回到人大做统计学的讲师。

    因为做统计,各种分析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以前人手工计算,有了计算机当然最好使用计算机,基本理工科的都知道用MATLAB做个毕设和作业是多么重要。所以当时计算机对王小波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但是90年的时候,软件相当稀缺,电脑又相当不智能。王小波不得不自己写软件,当然开发软件也不是那么简单,所以他先是学会了FORTRAN,汇编,C等各种语言,接着又要学习数据结构,算法的相关知识,还有编译原理。

    在做出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解决了自己的需求之后,王小波对写软件的兴趣已经没有多少了。因为他觉得写软件可以赚钱,写小说同样也可以赚钱。处于一个程序员的修养,王小波还是不断地从数据结构和算法来优化这两个软件。93年的时候,王小波买了一台286,这在当时是一台奢华无比的机子了,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高兴得一塌糊涂。不过这台顶配机子还是满足不了王小波的要求,后来他把时间花在了不断地去优化这台机子上面。

    王小波可以算的上是个GEEK。大学学的贸易,后来又学化学,再后来转到了数学系。他的同学形容他解数学题就像杀猪一样,特别来劲,一道一道解决,那感觉可能就像打CS拿人头一样爽。不过解多了也觉得没意思。

    王小波小说里的男主角基本都是理工男,除了天天意淫还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其中一些还有自己的发明,比如《未来世界》里的王二是个工程师,整天想着和单位一起研制的永动机,还有《红拂夜奔》里的李靖发明过一个巨大的开跟号机器,在战场上,这台机器运转起来挥舞着杠杆边开跟攻击敌人,有的人死在根号3下,有的人倒在了根号5下。这些都只有GEEK才会想得出来。

    王小波干过很多事情,下过乡,考过大学,出过国,学过经济,打过代码,成了小说家,去世的那一年完成了心愿做了编剧。还有的的人说王小波不只干过这些,还干过李银河。总之不管他干了什么,他身上让我们尊重的还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下一款游戏没人逼着全盘抄了”。

    所以你看,王小波要是生在了今天,说不定就跟这个外甥一样,去给人写网络小说、编段子、做游戏去了。做得不顺,也会吐槽骂娘,骂得比别人都好看。

    王小波说过,

    “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

    我们创业者,究竟是像他的那种人,还是不像他的那种人?

    ———————-

    本文作者老编辑,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道消息(laodaoxx),原标题《1995年,王小波的博客停止更新》。老编辑的团队正在招募一名对世界不太友善的女性写手,对时尚和设计要有点感觉,对科技互联网有点兴趣。简历发送到4@bushangban.com

    王小波的编程能力肯定是不逊色于同一时期的雷军和马化腾的,那时候雷军刚加入金山,马化腾正去创业的路上,只不过雷军后来成了金山总经理,马化腾当上了CEO,项目能力和商业能力肯定是不及后两人的。90年代有很多中关村的老板邀请过王小波加入公司当程序员,王小波也认真地考虑过,只不过后来觉得写东西更赚钱更有意思,一一回绝了。王小波的才华不限于此,他编剧的电影《东宫西宫》获得过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也入围了戛纳电影节,说不定活到现在在娱乐圈也是一个腕儿。

    其实很多大家确实是多面手,历史上很多数学家文学功底也十分过人,高斯曾经还纠结过人生目标到底选择文学还是数学,语言大家赵元任更是同时精通语言学、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和西方音乐,可谓请棋书画数理哲无一不通,涉猎之广让人折服,君不见美国有数不清的摇滚乐青年痴迷于编程,最后有一方作为。

    王小波的文章读起来不见得多有文采,但透出一股肆意妄为的劲儿,自由洒脱,他精通这么多的东西,比起那些稍有一点能耐就当权力打压别人的人,真是对自由精神最好的注解。(我夹带点私货,把自己曾经写的悼念王小波的文章放上来溜溜吧。)
    因为王小波的IBM PC/XT内存很小,李银河又不准他花钱买新的,所以他费了很大精力把软件的大小控制在55K以内,这让他很得意。但是因为turbo.c的原因,软件兼容性不太好,而且图形显示的速度一直不行,让他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如果当时有互联网让王小波可以把这些文字共享出来,那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代科技博客作者。

    但是1995年,中国接通互联网后不久,王小波的“科技博客”却停止更新了,最后一条是:

    本来中国有几个国内网发展得很快,现在又出了问题,谁要上Internet,必须到有关部门去登记,留个案底,以备当局监控,很有一点监狱的气味。我还不想找这份麻烦,再说,通过ChinaNet联网,每月也要交七八百的月费,我也没有这么多的钱。既然×反对信息时代,我们就不进这个时代罢,有什么法子。所以还是写信好了。

    来不及创业

    王小波如果不是这么耿直的Boy,他本来是有机会创业的,在他的“科技博客”里面,他已经看出来很多商机,

    现在国内软件一面混乱,又逐渐有形成市场之势。首先以年兄学统计这一事实来看,回来做事非有会用的软件不可。

    中文软件(严氏By×)我用着尚好,而且又用C语言仿编了一个,程序是我的,拼音字典是人家的,执此招摇撞骗,骗了一些钱。

    史玉柱、雷军的第一桶金都是汉卡,如果王小波抓住了软件汉化和中文输入这个“风口”,就不只是骗一些钱的事情了。

    我有一段时间很关心PC的发展,听说美国微机多媒体搞得甚火,微机接电视,音响,vedio等等。这玩艺听上去倒是蛮有意思的……Macintosh根本就没打进中国市场,你非带几个可用的IBM微机软件回来不可。照我看,苹果机还是买不得。因为IBM-PC的兼容机队伍庞大。INTEL又总能推出新一代CPU,将来还有大发展。

    机器坏了。居然叫人敲去150dollars,老兄真是有钱。现在的微机修理都是换线换板,机器一坏,先找块表量量是不是电源坏了。只要不是电源坏,估摸是哪部分不好,就去买块版换上。我的机器里什么牌子的板子都有了。送出去也是这么修,还要敲你手工钱。我看150什么板子都能买来……中国要加入关贸总协定,这类东西要掉价。

    王小波还关心了一阵硬件的发展,研究了国内进口电子产品的政策。因为穷,所以锻炼了自己维修装配电脑的动手能力。如果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王小波应该在中关村盘下一个档口销售、维修兼容机,说不定就没有后来刘强东的故事了。

    可惜王小波很快见异思迁,开始把精力放到了文学上面,

    我现在软件写得出神入化,并做出了各种写小说的工具,别人的软件已不用了。

    不过现在我对微机已无兴趣,因为发现写小说也可赚到钱。

    从今年初开始写长篇,首先做了写长篇的专用软件,现在基本调通,开始写了。

    我们知道写下了《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的老榕,后来做了中国第一代B2B电子商务网站8848。一大批文艺青年,包括张向东和王微,先后投身媒体、门户和视频网站的创办。

    更不要说今年是内容创业的风口,王小波若是活着,即使已经是接近65岁的人,也符合超级IP的设定,出来拿投资,Papi酱的1200万肯定是不在话下。

    但是有个创业的外甥

    然而王小波毕竟是个耿直的Boy。

    我们没办法验证他如果创业究竟会发生什么,历史不容假设。

    但是王小波在《我怎么做青年的思想工作》一文里面写过他的一个外甥姚勇(姚勇本尊 @王书 也跑过来答题了,大家速去围观),也是一个耿直的Boy,喜欢摇滚,喜欢文艺,又喜欢编程,一心把王小波当成楷模。爸妈的话不听,舅舅说话就听。

    姚勇听舅舅的话考上了清华,毕业做了程序员,但是没放下摇滚梦,帮水木年华做了一段时间音乐。07年他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回忆王小波,说丁磊曾经来挖他做3D游戏引擎,他不认识丁磊拒绝了,后来发现丁磊居然成了中国首富,

    “我当时还摇滚青年的范儿,傻逼嗬嗬还真拒了个首富。要知道后来想做的这白日梦会给我带来那么多技术之外的破事儿,我早上赶着颠儿颠儿给人写3D引擎去了。”

    所以就在07年,这个耿直的Boy上赶着颠儿颠儿去给马化腾写了《QQ炫舞》,全盘抄袭了《劲舞团》。

    一个是张国荣,一个是王小波。

    你得承认不少人是在张国荣自杀之后才听说并喜欢上这个“哥哥”,王小波也一样,97年他死得很突然,名声也在身后突然爆炸了起来。

    1994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终于在大陆出版了,华夏出版社搞了一个研讨会,一共只有20多个人参加,李银河亲自上阵做了会议记录。

    1994年也是中国互联网元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第一个接入了互联网,丁磊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一个账号登上了yahoo,张朝阳从MIT回国,王志东创办四通利方,马云创办海博翻译社并在美国第一次看到了互联网,张小龙也是那一年毕业直接辞掉了电信局的工作去了广州。

    如果你在那个时候搞一个互联网研讨会,估计能到场的也就是20多人。

    说不定里面就有王小波。

    1992年前后,王小波写了两年“科技博客”

    知乎网友Vernsu把王小波作品、书信里面和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信息全都摘录出来做了一个网页,大家可以点击 王小波和编程 查看全文。

    一共18条,其中14条写于1991年春节后到1993年春节前这两年时间里。1992年“更新”最为频繁,王小波写了自己做统计软件、输入法的事情,还有购买、维修计算机的经验之谈。

    从中能看出来王小波是在美国读研究生期间接触的计算机,回国之后在人大负责一个计算机室,但是因为软件奇缺,又要做一些社会学研究的东西,所以开始自己接触编程。

    王小波先后学了Fortran、汇编语言和C语言。为了做出软件需要的中文窗口和在电脑上输入自己的小说,他参考严氏拼音做了自己的输入法,实现了自定义拼音字库、输入后再修改这样的“高级功能”。

    我舅舅是王小波。我是个禁不住人肉的老百姓。资质平庸。 王小波一篇《我是怎样做青年思想工作》的杂文在我青年单身适龄的年代,给我个人做了最大程度的广告。算是他老人家留给我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他那台用了很久的PC,在他去世前一年送了我。
    他是汇编高手。自己用汇编写了DOS下的汉字输入法。输入法有个功能,可以加4声。 一般拼音输入法没有这功能。这需要普通话读音正确的使用者。90年代总共也没几种汉字输入法。看过他用自己输入法打汉字。速度几乎和盲打英文一样。那时候我大学,正在疯狂苦练吉他。并没有弄懂他用了何种技术。虽然我从小学也用Z80和APPLE II 做些机器码编程做游戏。但到了中学为了高考,计算机就荒废了。
    他人生最后几年,WINDOWS 3.2开始普及。然后是WIN95。 他开始从DOS转向WIN32 SDK编程。最终非常任性地熬夜苦干了很长时间,把输入法转为WIN32 SDK 在WINDOWS下正常工作。当时WINDOWS已经有不少汉字输入法。 尤其到了WIN95时代。 他这么做也只是出于兴趣而不是在DOS时代的必须。就WIN32 SDK我们还讨论过一些。那时候win32 sdk真的是很难用。主要是互联网还没有(我是96年后用上的),资料很少。匈牙利命名法陌生。WIN32的体系和DOS大相径庭。全部都很陌生。而且完全抛弃了DOS那套东西。所有90年代DOS底层程序员向WIN32的迁徙都是一部血泪史。
    他人生最后一年,多媒体开始普及。光驱,声卡,2D加速卡普及。95-96年他开始和我合计做多媒体出版。原因现在想起来很悲伤 —— 他的书很难在大陆出版 。 他不得不想办法让他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看见。而平时维持生计,只能忍着严重的痔疮,每日给各种杂志写杂文稿件。 多媒体的兴起,让他感觉也许利用他的技术优势,自行制作电子出版物。配上插图,音乐,用电子书籍方式可以让自己作品为大众所见。他给我看了已经制作了一部分的DEMO。就和现在用Micromedia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的电子多媒体制品很像。电子书内容是黄金时代。有图案的背景。按空格可以翻页。同时有音乐。好像偶尔还会有一点动画的特效(我记不清了) 。但当时的DEMO完全是他自己用WIN32写的EXE 可执行程序。 他那是从WIN32 SDK移植输入法时,基本掌握了消息处理,GDI,窗口控制等方法。还有一些底层的TRICK。
    我大学后和王小波比较近。那几年每周末都在他母亲家相聚。他母亲5个儿女,只有他1个人在国内。于是他就经常住在母亲家,怕老人一个人,是个大孝子。母亲家旁边有个筒子楼里2间房的小屋,公共厕所和水房,冬天暖气烧得极热。偶尔我会和他住一块。里屋是他的生活起居和写作桌。外屋很小只有张床。他弟弟的孩子和我偶然会睡外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烧普洱茶的电炉和玻璃茶壶。里面总是有极浓的茶水,下面沉淀着大量茶叶。估计熬夜就靠那个
    目睹了他后半截人生(从我记事起到他去世,中间他出过很多年)。感慨很多。王小波有个八叔,当时双手打算盘,无比聪明是个天才。年少夭折。王小波父亲因为搞逻辑学,引起毛泽东注意,被毛接见聊了一下逻辑学的学术相关问题。69心脏病发独自倒在家中过世。王小波去世方式和他父亲一模一样。区别仅在更加年轻。王小波哥哥在受文革影响挖了10年煤。后来去美国博士念数理逻辑,解决了一个100多年未解的数理逻辑问题。最后的博士毕业论文自己系的教授搞不定,专门找了数学系的教授来看。毕业后他哥哥专心开饭馆挣钱养育2个女儿成人。准备财务自由后再著书立传。
    我的最大感慨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天才也好,资质普通如我也好,人都只有一个人生。王小波妈妈去年92岁,10月刚去世,白发人送走了自己两个儿子,又过了十几年才走。之前得过癌症,靠自己毅力锻炼,恢复了。王小波去世后一年,王小波弟弟又突然去世。当时孩子都没敢告诉老人。老太太感觉不对,但又无法得知真相。只是和我说她的疑心。当时国内只有我一人,只能瞒着。不停劝慰老人没事。老太太喃喃说,“除死无大事,除死无大事啊” 。
    除死无大事。 人生在世,碰到什么坎,都只会是你人生中一个普通的节点。时间一长,什么都会成为过眼云烟。 留份宽心,也许这样导致目标感没有强到能和社会精英逐鹿。但只要有耐心,不怕挫折,假以时日,目标总会实现的。作为一个42岁还在以玩游戏看动漫为生活主体的大叔,保持健康和有活力地追求智慧和有趣,做自己热爱的工作,保持善良,做精神自由的人,是我从王小波的人生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希望每个喜欢王小波的人,都有自己充实和健康的身体和精神。

  4. 杨帆说道:

    作为外甥,他眼里的王小波是什么样子呢?这个王小波对他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或许,能告诉我们另一面的王小波。
    出事前不久,姚勇说,舅舅嘴唇的颜色已经变紫了,电话中也透露出不舒服的感觉。出事前两天半夜一点,姚勇接到姥姥的电话,老人仿佛有预感似地说,找不到王小波,可能是出事了。“当时我们都没当真,后来姥姥的弟弟出去寻找,在昌平的房子发现了尸体。”

    4月11日早晨7点,姚勇还在睡觉,父亲接到了电话。姚勇匆匆和父亲一起赶到姥姥家,帮忙给剑桥网站管理员写信找远在英国读书的舅妈李银河——当时email还不是那么普及
    人物·姚勇
    “被王小波教育过的外甥”——在王《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一文中提到“天资聪明,虽然不甚用功,也考进了清华大学”
    “这孩子爱好摇滚音乐,白天上课,晚上弹吉它唱歌,还聚了几个同好,自称是在‘排演’,但使邻居感到悲愤;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吉它上有一种名为噪声发生器的设备,可以弹出砸碎铁锅的声音。每逢考期临近,他就要熬夜突击准备功课;这样一来就找不着时间睡觉。几个学期下来,眼见得尖嘴猴腮,两眼乌青,瘦得可以飘起来。他还想毕业后以摇滚音乐为生。”
    临近下班的姚勇疲态尽显,不时摘下眼镜狠狠地揉搓眼眶;尽管如此,面对镜头的眼神还是有些失去焦点。每天精神高度集中地工作以及经常熬夜写代码,让“疲惫”成了这个32岁IT青年的常态,一如其他所有努力拼搏、处于创业阶段的IT人士。
    姚勇留着长发,这可能是他“IT青年”形象的唯一“破绽”。若干年前,他曾甩动长发,用吉它弹出令人兴奋的音符,引发台下阵阵尖叫。后来他一度成为国内著名演唱组合“水木年华”的主唱,他的形象出现在“水木年华”“新歌+精选3”专辑的封面上,这是该乐队唯一一次以三人形式出现。
    姚勇的又一重身份是王小波的外甥,或者按照他朋友的说法,是“被王小波教育过的外甥”——在王《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以下简称《思想工作》)一文中提到的“天资聪明,虽然不甚用功,也考进了清华大学”的那个外甥,就是姚勇。在王小波生前的最后几年里,姚勇是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亲人之一;也正是因为王小波,促成了姚勇从手捧吉它到手握鼠标的转变。
    思想工作者王小波
    24岁前,姚勇的简历基本按照音乐人的标准写就——小学开始学习小提琴;初中进入军乐团、交响乐团;高中喜欢摇滚,苦练吉它;大学成立了自己的乐队“泡沫”,担任主唱和主音吉它。
    “这孩子爱好摇滚音乐,白天上课,晚上弹吉它唱歌,还聚了几个同好,自称是在‘排演’,但使邻居感到悲愤;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吉它上有一种名为噪声发生器的设备,可以弹出砸碎铁锅的声音。”王小波在《思想工作》中这样写道,“每逢考期临近,他就要熬夜突击准备功课;这样一来就找不着时间睡觉。几个学期下来,眼见得尖嘴猴腮,两眼乌青,瘦得可以飘起来。他还想毕业后以摇滚音乐为生。”最后一句话,令姚勇的父母大为头痛。
    当时姚勇的家人在国外,每周他都要去姥姥家,也就经常能遇到侍奉老人的王小波。而高中阶段就读过《黄金时代》并颇以为“爽”的姚勇,和这位和蔼可亲的舅舅很有共同语言。于是,王小波在《思想工作》里说,“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我都要负起责任,劝我外甥别做摇滚乐手,按他所学的专业去做电气工程师。”
    时隔十多年,姚勇已不记得舅舅当时确切说了什么话来说服他,大意是“人在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事情”、“要花多少精力去学习”、“不必非得那么辛苦搞艺术”、“走上社会的起点要高,不能大学毕不了业”等等,都是些亲人之间常见的教诲。但姚勇说他听得进去,因为舅舅把他当朋友,平等、平和地对待他。
    王小波去世后,姚勇才读到《思想工作》,兼之当时他觉得自己艺术天分不够高、音乐之路也很难走,又重新回想起舅舅劝服他时说的话,品出另一些深意。在《我的舅舅》一文中,他说:“作品的灵感只能是来自于作者本身对于痛苦的体验。当我察觉到这一点时,我的舅舅感到了身上的责任。他不希望自己的经历在下一辈中重演。”
    于是24岁后,姚勇的重心从20年来一以贯之的音乐,转向他同样喜欢且看上去更有前景的IT。
    编程高手王小波
    说到IT,在姚勇看来,舅舅可是个编程高手。在他刚进入清华电机系,对编程还不熟悉的情况下,舅舅已在用C++写自己的中文输入系统、中文编辑器和多媒体系统。姚勇说,生前,舅舅一直在做自己的电子书——他希望他的书为更多人了解。
    姚勇和舅舅几乎没有代沟,很多时候他觉察不出舅舅有长辈的样子。对姚勇来说,王小波更多的是一位可以热烈讨论技术、科技触角灵敏的和蔼长辈,而非一位作家——印象中,王小波几乎不在家中讨论他的书稿,姚勇笑称,可能是因为他的第一部小说《唐人秘传故事》并不入文学功底同样深厚的家里人的“法眼”,认为它不是商业小说,无法糊口;而他的小说、杂文,大多都是在他去世后出版,家人才得以看见。
    姚勇说,舅舅在家里不太说话,本身也不是健谈的人,可能只有在和他聊起电脑技术的时候,话匣子才被打开。
    姚勇回忆,他常常周末去姥姥家,舅甥两人就坐在计算机前,讨论电子小说和编程细节。有时候王小波会向他展示编程的进展,“敲完键盘,歪过头来冲边上的我嘿嘿一乐”,有时“和我一道痛骂微软公司的险恶——在他们发明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编程犹如噩梦。”
    一次,姚勇在舅舅面前抱怨父亲不给他买计算机,舅舅表示理解,并当即决定去买一台奔腾,把自己的电脑送给姚勇。“我乐得不行,简直可以说是欢天喜地。”王小波还亲自把这些自己用了好多年的家当抱下来,给姚勇打了辆面的,“在关上车门时,我冲他招手,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看到他微笑着站立在马路边上缓缓向后退去的身影,心中闪过一阵阵温暖之意。”
    突然的死亡
    1997年,王小波去世前的最后一个春节,是和姚勇、姚勇的姥姥一同度过的。和往年一样,舅甥二人在院里放了鞭炮,迎接崭新的一年。
    之后,从小身体不好的姚勇受长期扁桃体化脓的困扰,打了一个月点滴,还与父亲因学业的事情闹僵,正躺在床上无人照料时,王小波打来电话安慰,让姚勇好好照顾自己,还担心着他的学业问题,“怎么样也得拿到毕业证呀”。
    出事前不久,姚勇说,舅舅嘴唇的颜色已经变紫了,电话中也透露出不舒服的感觉。出事前两天半夜一点,姚勇接到姥姥的电话,老人仿佛有预感似地说,找不到王小波,可能是出事了。“当时我们都没当真,后来姥姥的弟弟出去寻找,在昌平的房子发现了尸体。”
    4月11日早晨7点,姚勇还在睡觉,父亲接到了电话。姚勇匆匆和父亲一起赶到姥姥家,帮忙给剑桥网站管理员写信找远在英国读书的舅妈李银河——当时email还不是那么普及。
    在打开电脑的时候,姚勇哭了,那里有舅舅未竟的《黑铁时代》和未出版的杂文,然而这位高大的骑士却再也不回头了。
    那年秋天,姚勇制作了一个网站,把舅舅的一部分作品放在上面,纪念这个教育他人生道理、和他讨论程序、带领他进入网络世界、影响他之后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没有舅舅的日子
    1998年,姚勇留校做了程序员;2000年,跟朋友一起开发网络游戏3D引擎;到了2002年,姚勇用“潦倒”来形容自己的状态,身边的钱刚够吃饭;与此同时,“水木年华”的一名成员离开,清华校友卢庚戌想邀请气质和音乐上都“摇滚”的他参与进来,姚勇犹豫再三,终于舍不了做音乐人的夙愿,点头同意,但又放心不下他的3D引擎,就买了个笔记本,在演出等候的时间段,继续做他的技术。“当时真的累坏了,几乎每天都要飞行、演出,别人不演出时还有空余的时间,我得写代码,一个脑子永远分成两半,一边完了忙另一边,永远没有休息的时候,因为两边都是自己的兴趣。”
    2003年,姚勇的心脏出现了早搏现象。他决定退出,重回网游领域。
    也就是在2003年,某天晚上十点多,丁磊把姚勇叫去,希望他来做3D客户端。姚勇说,当时不知道也不认识丁磊,觉得还是希望自己创业,就没搭理这事。2005年12月31日,姚勇在博客上写道:“前段飞机上翻某本精英杂志,几年富润榜,似乎就03年他是中国首富。我心说行,也就我当时还摇滚青年的范儿,傻逼嗬嗬还真拒了个首富。要知道后来想做的这白日梦会给我带来那么多技术之外的破事儿,我早上赶着颠儿颠儿给人写3D引擎去了。”
    几年间,姚勇胃病频发,事业也有过不顺利。“现在的社会不需要舅舅说的智慧、趣味,要的是钱。舅舅的思想曾经在我脑中存在,现在也一直都在,但你面临的责任、处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现实,逼迫你不能用这些思想解决问题。但经历了那么多,我的信仰仍然是我的兴趣,是我坚持的动力所在。”
    还是在2005年12月31日这篇博客中,姚勇写下如此一段:“身边所有被资本支撑的产品,都呼啸而过。伴随着几十亿几十亿滚滚而来之后又滚滚而去。只有我,依旧在原地,抱着最初的那些童真不放。青春逝去, 再不复返。有时醒来想,为兴趣而活,真这么错么?想实现一点梦想,真这么难么?”


    技术流派:
    1、李彦宏,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李彦宏所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2、扎克伯格,这个不说了,典型的自己动手实现想法直接创业那种,也是众多大佬里从来没给别人打过工的。
    3、雷军,1992年,雷军与同事合著了《深入DOS编程》一书,有10年的程序员生涯。
    4、丁磊(俺老板),创业前在Sybase和飞捷做过软件开发,网易初始阶段的软件肯定也弄过,估计编程生涯不少于5年。
    5、周鸿祎,在方正集团做过程序员,年限不详。
    6、马化腾,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的编程工程师,做寻呼机软件的开发,至升任开发部主管,年限在6年左右。
    7、史玉柱,做汇编的,后来估计很少用了。
    8、乔布斯,在惠普工作过,年限比较短,这家伙20来岁就自己创业了。
    9、比尔盖茨,13岁开始编程,哈佛大学辍学编程,后来鼓捣了个dos卖给了IBM。
    10、李开复,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在苹果、微软和谷歌都工作过,职位还不低,编程生涯大于10年。

    非技术流派:
    1、马云,当过英语老师,弄过中国黄页,困难的时候贩卖过小商品,不懂技术。但是却是中国目前最热的互联网大佬,也是靠互联网发家的首富。
    2、陈天桥,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
    3、罗永浩,这个大家都懂的,他是搞英语的,不过现在还说不上大佬。

    说实话,懂技术的互联网大佬,随便一想会蹦出很多名字(美团的王兴和已去世的江民还没列在上边)不懂技术的想半天也只能列出三五个,其他的要么公司规模不够,要么知名度不够。

    我自己的结论是,在IT领域,懂技术不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是懂技术会提高创业成功率。如果你要创业但不懂技术,也必须找个弄技术的来帮你。

    对于屌丝而言,要创业没钱又不会忽悠的话,就一定要懂技术,因为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直接付之于实践(现在云服务器和域名都很便宜,再屌丝也租得起),像扎克伯格那样,有了成型的产品再去融资就相对容易多了。不要老看马云怎么怎么样,马云在阿里巴巴之前也创业过,在人脉资本和经验上都有积累,再说他的口才和眼光没也几个能比得上。

    楼主问的是不是编程高手,我个人认为上边大佬中至少一半是高手,懂技术会提高创业成功率,降低与员工间的沟通成本,知道什么需求能做,那些是难题,解决了难题会不会直接占领市场,成本是多少,懂的越多自然越好。但并不代表这个是必要条件,对于大佬而言,重要的是方向和决策,带领大伙走向胜利,所以技术和资本类似,是手段和工具而已。

    谈到驾驭别人,钱、亲和力、沟通和表达(忽悠能力)都很重要,技术不是最重要的。懂技术的互联网大佬多,是因为懂技术想法多易于动手实现,创业成功率高,不代表因为他懂技术才驾驭了别人,而是因为这个大佬有其他更为重要的素质,能够高瞻远瞩,凝聚团队,推动事业前进。

    条件:1、互联网大佬;2、技术大牛。
    人物筛选及其事例参考《沸腾十五年》和目前互联网公司排名,部分来自百度百科。
    说明:人物+大学及专业+证据
    1、丁磊-网易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迅类专业;
    事件:163免费邮箱的开发人员之一。
    2、李彦宏-百度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事件:“超链分析”技术专利。
    3、马化腾-腾讯
    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
    事件:深圳大学毕业后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做软件工程师。
    4、雷军-金山/小米
    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事件:大学四年级创业开了一家软件公司——三色公司,产品是一种仿制金山汉卡。
    5、周鸿祎-360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西安交通大学读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硕士;
    事件:组织开发成功中国第一款自主版权的互联网如见——方正飞扬电子邮件。
    6、陈一舟-人人网
    武汉大学物理系计算机专业,麻省理工机械工程系MIT硕士,斯坦福大学商学院MBA机电工程;
    事件:创办chinaren。
    7、史玉柱
    浙江大学数学系本科,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系硕士;
    事件:独立开发的汉卡软件和“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盘。
    满足一部分条件的人有鲍岳桥(联众)、王志东(四通利方今新浪)、陈天桥(盛大)等
    期待大家补充
    谢提醒,丁磊是成都电子科大的。
    后续补充
    8、王兴-美团网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事件:校内网
    9、李开复-创新工场
    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事件:微软中国研究院
    @李浩然 王小川目前并未实质意义上的自立门户,所以我怕并没有将他列入其中。
    有人提到马云,其实马云是不懂技术的,当时的技术人员是何一兵(企业博客网),中国黄页他以技术入股。
    @叶夜 王江民已仙逝,但他也是技术大牛。
    求伯君已经退休了。
    其实互联网大佬中有很多是技术大牛的。

  5. 卢诗翰说道:

    傅盛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相对于天天叫嚣的公司,我认为默默努力的公司更值得信任。提到金山好像不得不提到腾讯与360。金山与腾讯有一样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低调做产品,产品质量非常高。反观360,产品很臃肿,还常常偷偷的替用户做选择,不自己进入设置项还发现不了。360现在推出的产品也非常多,但是都不精,软件质量相对差一些。
    目前身边的朋友,总的来说用金山的与用360的大概是一半对一半。
    补充一点,好像很少有人同时用这两个公司的产品。这点好像比较特别!

    来我给你分析下
    1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90年代,国内大学生是非常稀有的,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师范,当时是免费入学还有额外的国家补贴的,而且毕业还包分配,当时的师范是非常吃香的学校,而国际贸易,外语等和国际搭边的专业,当时是最热门的。在看看大学期间荣誉: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之后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所以从稀有度来说,横向比较
    那就是今天互联网界最有逼格的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类专业,还带着一排金闪闪的大学期间履历呀有么有
    (现在尤其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藤校海归不少,但现实中我确实没有怎么见过80年代的大学生)

    2 当老师的时候评过杭州市十佳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由于很多人来请他做翻译,忙不过来了就成立一个翻译社

    和很多人觉得一个小屌丝去创业的感觉不同,马云当时在教师岗位上,本身已经非常出色了,而且是有较硬的荣誉加身的。

    换做今天,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海归,还发了行业内知名文章,有较高行业知名度,并且开始有商业方面的思考了

    3 翻译社亏本,马云跑去义务进货卖钱
    对,他的第一次创业~一开始是失败的
    心灵鸡汤常说,当年马云一无所有创立阿里,勇敢一点,你就是第二个马云
    其实,现实的情况是,马云第一次创业的海博翻译社,是失败的,你如果只有勇敢,基本也就是第二个海博翻译社

    强如马云,还是做的和自己英语非常相关的翻译社,还拥有教师届极强人脉,依然面临公司无法顺利发展的情况

    当然,相信在这次失败中,马云第一个是拥有了独立创业的经验,第二就是在义乌进货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广泛的小企业主们,为未来埋下了伏笔

    看好前3点,这是没有一点运气成分的

    4 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大家认为最合适的人是马云
    你看,催债这个事情是命运的机会,但你必须有实力才能抓住他
    1 外资公司人士能做这个事情,但是体制外,身份不合适
    2 大使馆外交人士也能做这个事情,但身份敏感且有公务在身,也不好操作
    3 体制内的英语教师身份合适,且一个教师请点假基本无影响,那么杭州十佳教师,又极擅长英语,能够在西湖边和老外对话,还有丰富翻译经验的马云自然就进入政府的视线内

    你觉得这个是运气吗?但是当时的情况,这个机遇面前,马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第二

    5 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曰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inapage)。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朋友做外贸的朋友开始准备

    来来来,把你的商业计划书拿出来溜溜
    人家是创业困境-发现新机遇-验证新业务点-开始转型
    拥有一次创业经验情况下,还做了初步的市场测试有非常积极的市场反馈,这才决定转型
    并且执行力极强

    你的商业计划书连风投都骗不了,更别说去市场上实打实的测验一下

    6 回国后辞职,自己拿了7000元钱创业,做中国黄页
    一年后的1996年,营业额做到了700万
    你看,换做今天就是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海归,有较高行业知名度,首次创业失败,但二次转型开始走上发展轨道

    (这个履历,应该是各家风投现在最喜欢的类型了,也应该是有意向创业公司的人们最喜欢加入的公司类型了)

    7 中国黄页上线后,马云带合伙人何一兵到北京拜会当时的互联网偶像张树新。张树新很忙,她花了半小时见马云。
    从瀛海威出来,又望了一眼那块著名的“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离还有多远”牌子,马云对何一兵说:“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第一、她的观念我听不懂;第二、我做的是企业上网,她做的是老百姓上网。”
    95年,国内计算机还没几台的情况下,马云已经开始有了 TC和TB的初始概念
    这个时候,国内的亿唐,瀛海威确实名声更响,但相比有过一次失败创业经验的马云,他们明显是离商业更远一些的,也缺乏对最底层广大群众及各企业主情况的思考

    我能想到的:对业务有清晰的认识,不盲从行业大流

    8 1995年12月,他再次来到北京。中国黄页在杭州出名之后,马云要进一步在全国成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一名司机。马云将稿件递给司机,同时塞给他500元钱。“不管什么媒体,发了就算你的。”司机很有能耐,发了5个媒体,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马云意识到了《中国贸易报》有眼光,马上找到了该报副总编孙燕君,跟他谈了两天两夜
    “当时他和我一样不懂互联网,但是他觉得互联网肯定有戏,他说马云,我支持你。”
    一个月后,北京长安俱乐部,孙燕君请了京城各大媒体30多位编辑记者,马云出3万元钱,得到了向京城媒体集体宣讲互联网的机会。北京网速太慢,没办法联网,马云就将内容全部拷到硬盘上。
      大清早,将两台从杭州带来的486电脑安装好,马云就在那里等编辑记者们陆续到场。那天,马云讲了两个小时,讲什么是互联网,网络有什么好处。
      马云没等到文章见报,因为,第二天上面就有文件下来,要求暂时不要宣传互联网。“他们说,马云,你如果能够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马云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人民日报》办公室里的一个行政人员。有天晚上,马云和他聊得很晚,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人,他问:你们在聊什么?马云说在聊互联网。这个人就跟马云聊起来,这个人就是《人民日报》发展局局长谷家旺。临了,谷家旺说:“你应该给《人民日报》处以上干部讲一次Internet。”马云给《人民日报》讲了两次Internet,并参与了《人民日报》上网的框架构思

    这一段是我最喜欢的
    其中体现出的娴熟的商业手段,领先与人的互联网意识,懂得关键时刻放手花钱的魄力,我认为都是值得学习的,此外,中国黄页在行业模式成功后,立刻能想到去北京打开全国市场,这已经是非常互联网化的思维了
    怎么说呢,人的命运,既要有自己的努力,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历史中的先行者们开始汇聚着冲向未知的前方
    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会是后来名动天下的人

    9 1997年初,在得到外经贸部进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邀请后,马云决定放弃中国黄页。外经贸部给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200万元启动资金,还说给马云他们30%股份。马云很兴奋地从杭州带了5个兄弟北上,6个人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连续苦干了15个月。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全干了出来。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事情做出来了,但马云们的股份在体制内却很难落实。“我们那时候就拿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你注意一下,在97年这个节点上
    外经贸部进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马云已经是最合适的负责人选之一了
    有过中国黄页的成功经验能管技术团队,本身懂英语能对外交流,此外还有一定行业知名度能镇住场子有威信,同时早年有体制内教师经历,懂得如何与政府官员打交道,此外有过创业经验,懂中小企业主们
    外经贸的人们,给予方面不靠谱,挑人还是非常准的

    当时同年代的小马哥呢,更加书生气
    三石哥懂技术,但气质明显难与官员们沟通
    那时的求伯君雷军应该适合,但他们当时在做软件,更偏向纯技术开发,产品是技术驱动型的,而且是单纯的制作完后渠道出售,对商业市场的认知应该是比不过做过中国黄页的马云的
    8848从之后的情况看,团队比不上马云
    亿唐的情况之前说了,纯海归MBA团队对中国市场企业主们了解反而不够,难以地面推进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一名英语教师,已经可以说是站在了当时中国互联网商业的前端了

    10 在外经贸的待遇不如意,加上1998年底的互联网越来越热,借助外经贸部平台,马云认识了杨志远,结交了广泛的外贸关系。名有了,关系有了
    商业模式是现成的,在外经贸部就探索了出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净利润287万元,从实践上证明这个市场的存在和这个商业模式的坚固健康。
      实现方式,马云坚持用BBS。“只要能发布供求信息,能按行业分类就行。”其他人不同意,拍着桌子和马云吵。马云拍自己脑袋,还是认为自己对。“阿里巴巴用户是不怎么会上网的商人,一定要简单。”
      1999年3月,马云在外地发电子邮件要求手下立即完成BBS设计,手下还是不同意。马云怒了,抓起长途电话,尖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 他真想立马飞回去,猛拍他们脑袋。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海归,有较高行业知名度,首次创业不顺利,但二次转型开始走上发展轨道,之后被BAT巨头收购合作后,项目成功,但因待遇原因又决定自己创业,并且有非常明确且已经证实的创业思路 (有人说不是雷军的小米吗,其实他们这点是有点类似的,当然你会发现小米初期发展也是飞起)

    11 后面就是蔡崇信加盟,孙正义投资,雅虎中国投资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我就不再说了
    蔡的来到打开了国际融资的视野,但首先当时的阿里本身已经是业内顶级的团队了
    之后孙正义做出必须要投的决定,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

    阿里巴巴,在99年创立的初始,就根本不是一家创业公司
    他更接近小米,是一个已经成功的人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后,并找到了可证实的,有成熟盈利模式的道路后,厚积而薄发出现的

    从傅盛把公司改名成猎豹移动开始就能看出端倪了。

    猎豹移动是一家主打国际市场的公司,英文名字是否容易被海外用户认可和喜爱,极为重要。

    其实,金山原来的英文名kingsoft并不差,不知道傅盛是不是因为觉得猎豹的英文名cheetah在中国人听起来象“气他”,既适合通过公开黑360来刷用户存在感,又容易博得同为360死敌的大后爹雷军和二干爹腾讯信任等多方面原因,非要坚持改成cheet(ah)。

    但是,cheet(ah)这个词被老外读起来或看起来都极象cheat(骗子),雷军那可怜的are u ok英语水平看不出来也就罢了,金山ceo张宏江可是如假包换的微软海归,眼睁睁看着土包子傅盛硬把旗下子公司改名叫“cheat”公司(骗子公司或者“气他”公司)居然还拍手赞成…

    换了猎豹的普通员工只敢背后偷偷狂笑但当面绝不敢明说也就罢了,张宏江可是猎豹的父公司金山集团的ceo呀…

    张宏江、傅盛、雷军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多微妙可想而知… 这样的公司会有怎么样的未来更可想而知…

    顺祝猎豹公司心想事成,早日完成“气他”或cheet(ah)大业!

    不对人做评价了,雷军和傅盛我都认识并且是在我去360之前,更早时0506年我在大旗负责市场部直接打奇虎的市场,与老周为敌。我自信比大多数360及金山的员工都了解更多的信息,我自信对人的判断也更准确。但我说任何话都不合适。只希望金山也能越做越好,这样360也更有动力做好产品,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网民

    先BS马健,竟然邀请我进来回答这种弱智提问。

    哥在金山毒霸干了10年了,认准金山之后,就再没换过工作,经历过金山毒霸的各种风雨。

    金山和腾讯是在3Q大战之后才彼此认为对方是最可信赖的盟友,我从不认为最有钱的公司才是好公司,腾讯有钱没钱都不改变我对腾讯的看法,我认为那些骂腾讯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羡慕嫉妒恨。我本人还认为腾讯是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之一。

    说说我对360的认知,最早知道周红一这名字是在电脑报上看到一个软件叫黄金猫眼,一个给MODEM提速的拨号工具,而且我记得文章中说,这软件是雷军推荐的,雷军说中关村有个叫周红一的人,那个叫黄金猫眼的软件写的还不错。那个时候,我还没来北京。

    大概是2003年,金山毒霸在全国人民一片唾骂声中和周红一合作,捆绑推广3721上网助手。因为当时据说周红一和雷军的私人关系挺不错。当时我在客服,我个人强烈反对,我认为3721是病毒,我还找过珠海某程序员做3721专杀。

    后来的事知道的人也就挺多了,看软件,看公司,就看领导人,领导是流氓,产品自然不可信任。别人信不信,那是别人的事儿。就算老周赢了全世界,在我眼里,他就一流氓。

    可牛和金山安全合并为金山网络之后,傅盛成为领导者。不管那些枪手怎么贬损他,他所取得的成绩人所共知。金山毒霸、金山卫士、以及移动平台的各个产品,开发周期均大大缩短。喜欢我们的用户也越来越多,马健已经提供了很多数据,我就不用多说了。

    还想告诉一些人的是,没有哪家公司是被骂死的、被枪手黑死的,楼主这种人再多也不管用。哥在金山干了10年了,哥还打算继续干下去。马健,别理这种弱智的提问者了,你好好改你的电池医生,俺写稿去了。

    我在360呆了3年,之后可牛呆了2年,然后直至金山网络1年,全程都在参与,我想我更有发言权,那我就来说说实际情况,以拯救楼主这种不明真相群众。

    金山网络是否已经成为了腾讯的“瘦狗”? 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过,以傅盛的性格是独立干事情的人,和目前公司发展情况在我看来,完全没有所谓的瘦狗一说,最多算是战略合作。金山网络不管是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都在寻求突破口,这一年的发展也很明显,金山毒霸用户增长400%+,金山卫士1年做到几千万活跃。无线互联网业务成长飞速,何来瘦狗一说?

    为什么雷军面对老部下的反映,会说:“我知道公司状况不太好,要不你给我一份简历,我看能不能把你安排到我投资的那些公司里。” 这是个笑话吧?据我经验来看合并这件事每个公司都会遇到磨合,两种文化的磨合,两种价值观的磨合,创业团队+老牌软件公司融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失败的案例也不是没有,参考阿里和雅虎中国的合并,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人退出,而同时会有新人加入,是正常的人员流动,一年里把两个公司文化融合的如此到位我感觉已经是个奇迹了。至少目前离职率比很多大公司都低。

    不管外界如何传谣言,我只能把这种谣言看作羡慕嫉妒恨,从一个普通员工的角度来看,整个金山网络团队都与最初我在360时的气势和热情毫不逊色,这一年做到了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相信明年会更让你们惊讶,也欢迎有志之士加盟。

  6. 青铜拂尘说道:

    马云即使没做成阿里巴巴,也会比那些动不动拿自己跟马云比较的人优秀得多,尤其是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自比马云当年如何如何的创业者。

    1.马云英语好,好到直接可以跟外国人对话,现在的创业者里面如果没留过学的或许有人能做到这样,但不会很多。英语好的前提是多年持之以恒的自我学习。

    2.马云口才出众,演讲能力一流,现在则是超一流。有几个创业者能像马云那样演讲?都是车轱辘话成功学反复说。你看马云早期的演讲。

    3.马云是个出色的教师。这在创业中的能力会体现在,因人施教,善于辅导别人。

    4.马云有惊人的说服别人的能力,现实扭曲力场强大。要不为什么会有超一流高管加入?

    5.马云能做大事,但是照样能能做小事。做翻译社,去义乌进小商品补贴翻译社可见一例。

    6.马云创办阿里巴巴之前已经有过连续创业的经验,有过惨痛的教训。(有失败经验,同时从失败中反思)

    7.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就有一套面积很大的房子(湖畔花园),自己买的。(有经济基础)

    以上这些只是随便列出的几点,实际上,马云当时的优势已经是今天很多人根本摸不到的天花板了。我不知道这些新司机哪里来的自信拿马云跟自己类比。

    实际上,什么都做不了的人,先做点基本的事情证明自己比较好。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想让那些准备创业的人得到一个信息
    “就算是你们推崇的创业导师,马云他也是在有比较高学历的基础上,又在自己当前的岗位(教师)上取得了一定的荣誉,最后才下定决心走上了道路,还是和自己专业有关技能有关的,而且还几经磨难”

    绝对不是什么都没有但是有满腔热情和创业的胆量就一股脑的上了

    再举个我自己接触到的例子。可能更具说服力
    第一代那么多电竞的创业者,学历最高的大酒神目前走的不是最远,也是之一
    IMBATV BBC是复旦大学的
    人皇印象里是河南科技大学的
    VP呢,RURU是湖北美术学院的
    (这个例子一定要重点讲,那时职业圈大家都不正规,比赛要提交队标头疼死一票人,然后许多队队标是找她帮忙设计的,后来她又学会了做网页设计。。。为何人家能在职业圈越走越远

    亲们,当年一票网吧方便面党里面,一个会做队标,能做官网的人,说不定还能给你们做个统一队服,线下赛一开场你们5个着装统一走过去,对方一群T恤背心党受到巨大精神冲击,BP都慌了好嘛
    ———–野球场上对方拿出了战术板是什么感受————-

    所以经常有人问我天梯多少分能不能进职业圈,少年,进入行业的路有很多呢,但把你的专业学精,肯定是大有作用的 就算是知乎被黑出翔的无用的生物专业,还能卖卖牛肉粒呢 (手动删除线))

    而很多初中高中辍学的电竞选手,在游戏的赛场上光芒万丈
    但在人生的赛场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可避免的掉队了
    因为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退役后,往往也只能选择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的做视频,开淘宝店,去斗鱼熊猫开直播间的道路

    人的视野和思维,通常情况下是极受你的所学等影响的
    你把10个普通大学生关在屋子里一个礼拜头脑风暴创业思路,最后能写下来的点子也无非就是那些什么奶茶礼品送外卖、漫吧桌游代金券,花店书店咖啡馆一类的东西。

    因为接触面少,所以能想到的都是校园和校园衍生的那些玩意儿。一上来起点就不高,再加上学生的执行力和资金有限,很容易把格局越做越小:什么服务大学寝室的送餐啦,用来给大学生把妹的课程表啦,帮社团搞印刷品纪念品啦,跑到大学后门一条街去发传单啦,联系校园附近的商家打广告啦。。。
    这种创业,不说死路一条,也是非常难做的

    ——-更新分割线————————

    另外,因为有人说看见第一段觉得在扯淡就不想看了
    包括评论区也好对学历问题的超级大的分歧,让我突然想到一个事情

    可能大家都没有错,但是这个社会的割裂确实已经从各个方面产生了
    至少在高端人才这个细分上,已经到了双方无法互相理解的地步了
    刚好我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提出了这个观点
    从收到的反馈来看,我很可能说对了

    作为关注马云很久的人,这个问题我要好好回答(反驳)楼主了。
    楼主说马云没什么了不起,觉得他只是运气,这一点我不完全否定你,运气马云是有的,他赶上互联网的风口,这是大前提。
    然而我有一点要说的是,马云,就算不是互联网不是电子商务,他也会成功,可能成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大,但是也会是很成功的商界领袖。
    首先,马云是外行领导内行,他是不懂IT技术的,这就很难了,你去看看国内其他大佬,比如李彦宏,马化腾等等,他们都是技术出身,而马云,他是看形势的。什么叫看形势?对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洞悉,以及对市场的准确把握。马云创业的时候去过政府的外经贸部,深入了解过当时中国的经济。而且我几乎可以想象的是,马云当时肯定对中国的经济做出了一个判断:未来房租价格的增长,成本的提升必然会导致电子商务的兴起,这是战略。
    其次说说战术。
    电子商务有很多种模式。美国做的最好的是亚马逊,这领域的老大。但是马云并没有仿照,他做的是C2C淘宝。他为什么要做C2C?这是一个很深刻的举动。因为当时的环境,不适合做商城。当然,用马云的话来说是帮助更多中小卖家,所以,阿里巴巴前期的淘宝是不收费的,是免费卖东西的。但是你如果真的以为他马云只是纯粹发善心你就错了。这种举动在经济管理书籍里有一个很专业的定义叫:免费的就是最贵的。换种说法就是用免费打开市场。那时候的ebay凭借自身财大气粗,特别鄙视这种做法,但是马云成功了,做法非常吻合一本书《免费:未来的商业模式》,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马云为什么战略性的选择C2C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模仿义乌市场,不了解义乌市场的可以去百度。
    我再说说马云的战略布局吧,这方面最重要的是物流。ebay就是死在这上面的。当时ebay是打算自营物流(就像现在的京东),但是马云没有这么做,他直接虚拟经营了(不懂虚拟经营的可以去百度)。森马服饰就是用的这种模式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总的来说就是他把物流外包了,他让卖家自己去选择物流企业发货,自己只做电商平台。马云为什么不自己做物流,当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抢占市场。ebay埋头弄物流的时候,马云大规模砸钱烧钱弄广告,扩大知名度。说到这个,是因为ebay的打压,当时ebay几乎垄断了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广告,故意想把淘宝扼杀在摇篮中,马云没办法,只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小网站,广告牌,甚至是公交车载电视上打广告来抢夺市场,事实上他最后还是成功了。
    既然谈到物流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一下京东。
    京东一直是注重物流的,自建,不马虎。但是马云没有,他只是合作,然后发现第三方物流不太好之后也只是办了个菜鸟物流来整合来调整。马云喜欢共和,不喜欢帝国,他喜欢和别人合作,各自发挥优势来共赢,这一点在马云在阿里巴巴占股份很少以及阿里巴巴是合伙人制度就可以体现。
    我为什么说没有电子商务马云也会成功。以前我看到过马云谈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句话,他说就算不做电子商务,阿里巴巴也会在其他领域做得很好,因为这是一种商业模式,是一种企业文化。其实马云这个人吧,我觉得是很有雄心壮志的一个男人,也能容人,你看他麾下什么样的人才没有?只要遇到了就不错过。创业之初的十八罗汉,后来的首席财务官蔡崇信,首席技术官吴炯。包括给他风投的孙正义。”而且,我觉得马云很有战略眼光。战略这词一时解释不清楚,像高技术做产品什么的都是战术,战略就是真正能看到成败,能看得很远的人。马云是一个很能干大事的人,我甚至有时候会想,如果他这种人出生在乱世,成为一代帝王也不一定。

    我再说说支付宝和小额微贷。

    支付宝是因为中国当时没有保障的线上支付体系,马云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些人说这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差异,所以马云钻了空子,每次听到这种话我就想笑。支付宝只是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而已,它的目的是让支付更加安全。而小额微贷,就是真的很具战略眼光了。中国有很多小企业,它们活得很艰难,融不到资,得不到发展,因为规模小,银行不帮他们。马云说,他来帮。就在阿里旗下建立了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平台。其实他这个思路,是从创业之初一直贯彻过来的。阿里巴巴是做什么的?是做通路的,淘宝尤是。淘宝是一个平台或者说是一片土地,让自立耕生的卖家自己来成长。但是淘宝初期帮助的是小卖家。这些卖家都是什么人?大部分都是要养家糊口的人。马云想帮助他们,这和创立蚂蚁微贷的目的是一样的。
    甚至于马云不自己做物流,一方面他不想让现有的,合作了很久的大型物流企业的员工失业,毕竟以阿里巴巴的财力,想做物流是很容易的。京东拼命建物流的时候,马云不屑一顾,他给人家算了一笔账,如果刘强东一意孤行,那么以后将要养活十几万员工,负担无比沉重,会导致企业头重脚轻。而他的阿里巴巴现在才两万多员工。这就是战略眼光。用一种很简单的思维,去做出很复杂的选择。
    再谈谈守业问题。
    马云这个CEO吧,自己就是企业文化。他在阿里巴巴占股很小,小到不起眼,但是一说到阿里巴巴别人就只知道马云,一说到成功的企业家,就是乔布斯马云。马云是很有人格魅力的,去听听演讲就知道了。马云控制企业的方式很独特,他不是利用股权控制的。这一点可以对比史玉柱。史玉柱曾经说过。,给员工就不能随便给股份,宁愿给多几倍的钱,因为中国人喜欢内斗,有点股份就做不了决策了就会拍桌子吵架吧啦吧啦……为了这个问题我专门问过别人:管理企业到底是用股份控制别人还是用文化控制,别人跟我说是用文化。马云就是用文化团结别人的人,他的股份是送的很随意的,草创之初的员工都送了很多人。马云不太care篡位的问题,因为他确实比别人看得远,比别人看得精准,让别人不得不信服他。
    我再说说克制这方面吧。
    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最关键的是要会抵制诱惑,要会拒绝。马云创业的时候,募集到多家风投,但是他拒绝了,他说不要那么多钱,那时候阿里巴巴是很缺钱的,有多缺钱呢?负债。但是他拒绝了,他为什么拒绝几百万的融资?因为他害怕融资钱太多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包括他拒绝为政府打工,拒绝成为别家公司(雅虎)的高管,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志向,不动摇的人。
    马云是失败过几次的。每次失败他都没有放弃,甚至在他最低谷的时候有很好的工作等着他他都没有接受而是一直创业。我觉得他很了不起,包括他成功以后,一直坚持做公益 ,关注医疗,环境,都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_______补充____

    首先说一下评论里被屡屡提及的几个话题。
    1. 有人说马云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是靠背景。
    这个问题我不清楚。但是题主问的是马云取得成就的能力,我只是阐述我自己的理解。至于背景什么的,我觉得马云创业之前和创业之初貌似都很惨淡(比如说三次高考,应聘三十多份工作失败什么的)。
    2.关于孙正义
    孙正义这个人确实很厉害,看人的眼光也准。但是马云找孙正义是去融资(要钱),募集风投的,而且孙正义几乎不参与阿里巴巴的经营管理。马云那时候找遍中国,国内没有风投相信他。就算是没有孙正义也会有王正义,李正义来帮马云。一个风投人肯定要看得到企业的潜力才会风投,孙正义能看上马云,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肯定有不一般的地方。毕竟是金子丢哪里都发光,更何况还是由发掘金子的人来看。
    3.关于易趣
    易趣的创始人神童邵亦波先生很厉害。但是这个人就是太厉害了,人生完全顺风顺水(可以百度他的经历)。估计也没什么野心,搞易趣完全是兴趣,有点起色之后就卖掉了,卖给ebay了,好像是因为家庭原因。其实你去观察,一般这种特别有天赋,人生特别顺利的人,都不会有那种特别渴望成功的野心。易趣做得怎样我没关注过,因为太昙花一现了。但是这也算是时运吧。
    4.关于支付宝事件
    这个牵扯到法律问题,也是敏感地带,牵扯到一些政策,总而言之是为了名正言顺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吧。我个人觉得马云不怎么贪钱,不然他就不会用合伙人制度来创建阿里,并且创业之初拒绝很多风投的钱,使用股权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而且,一个贪钱的企业家,格局是不可能做得这么大的。
    5.并没有写软文,只是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而已,觉得马云在企业家里面很特别,所以比较关注。

    马云作为一个有梦想的普通人,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更何况阿里巴巴也为大众提供了方便,我们还是祝福他,祝福他的阿里巴巴吧。

  7. 无声艾伦说道:

    1.还是个小毛孩的时候,信息这么闭塞,就跑去西湖边跟老外侃英语赚钱,这种想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很多人压根没有过。
    2.大学的时候就是杭州学联主席了,别信肯德基找不到工作是真的。
    3.他当年去外经贸部也不是打零工的,人家干的是合资公司总经理,正儿八经的处级干部。
    4.中国互联网还没成熟的人时候敢搭上身家,这种魄力不是谁都有的。
    5.回过头来看,他一路的布局能力商界无出右者。
    update:“1999年10月,杭州阿里巴巴投入运行半年后,获得高盛、富达投资、AB等投资500多万。马云老师拒绝38家风险投资后(据马老师说,国内的企业思想僵化),接受了以高盛为首、包括富达投资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Invest AB投资在内的首期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阿里巴巴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在一般的商业片中,所谓的英雄,是那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奇迹,在最后一刻翻盘逆袭是最有看点的;平平淡淡的成功会让人觉得理所当然。从这个角度看马云就是如此,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你只要坚定的看好互联网,用好人,走对路,当然能够成功,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努力,真的如此吗?

    站在现在的角度看和当初创业者的视角,是截然不同的。没有走过的道路,眼前都是迷雾;等有人走过了才能看清,成功的创业者,就是在看不到路的时候,也能知道希望在哪里,坦途在哪里,当然,就算不知道哪里有坦途,至少也要知道哪里是坑。

    马云的成功,我觉得有几个方面。首先就是眼光、学习能力和决心。中国黄页时期,是马云认识到了互联网,从接触开始就保持了足够的信心;然后从互联网中找到了电子商务这条路,并且一直做到现在。电子商务并不是一个很狭义的领域,阿里是从一片迷雾中成长起来的,路在哪用户在哪怎么做,市场变化比我们看到的多很多,作为领导人,判断的依据肯定不能靠拍脑袋,这就信息的充分收集和快速学习的能力。不但如此,还要将学习的成果快速的运用执行,说服整个团队快速推进。

    第二个能力是培养团队。众所周知马云的创业团队都是他自己的学生,所谓的十八罗汉。当初靠的是热血和信任,并没有出众的大牛和资深人士。时至今日,你再去看当初创业团队的哪些人,这些年中这批人的成长;除了他们,在阿里当前的团队中,你能看到很多同样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的牛人,这些足可证明,阿里的成功不仅仅是用对了人,用好了人,而是有能力把一块块的璞玉打磨成自己需要的栋梁。

    第三个能力在于布道,这是我最推崇马云的地方。我觉得马云的布道,和其他人推广或者忽悠的最大区别在于,他真正把自己所想的,阿里正在做或者准备做的东西,原原本本的说给大家听,把本质剖析给大众,然后知行合一的去把他说的理论一一实践出来给大家看。

    总的来说,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随便的。马云看似很顺,阿里也从没站在悬崖边上,这只是证明了船长的高明。
    无与伦比的说服力和鼓舞力,对外有很好的宣传作用(参看“赢在中国”),对内有很好的鼓舞作用(参看马云内部讲话),连罗永浩都承认“马云的演讲功力中国第一”(参看冯唐节目《搜神记》)
    为此,我还专门写过篇文章拆解马云的说话之道,正文如下:
    马云被很多人奉为神,这当然是扯淡啦。马云要真是神的话,也不会去信王林和李一道长。不过作为内地第一代商界偶像,马云的个人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邪教般具有煽动力的口才上。口才这东西固然有天赋、气场、个人背景、知识储备这些东西的加持,但也并不是没有模式可循。这篇文章就拆解一下马云的说话之道,让大家在需要说服别人的各种场合,也能使劲说(hu)服(you)!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马大帅的一些被广为流传言论:

    “在我刚开始创业的那个时候,有人说:
    如果阿里巴巴能够成功,
    无疑是把一艘万吨巨轮从喜马拉雅山脚下抬到
    珠穆朗玛峰顶,
    我就要让他们看看我是如何把这艘万吨巨轮从珠穆朗玛
    峰顶抬到山脚下。”

    “我们家保姆,我给她1200元,杭州市场价800元。她做得很开心,因为她觉得得到了尊重。而那些高层他们月薪四五万元,即使你给他加一万元丶两万元,他也不会感到什么。但是你对广大员工增加一些,那么士气会大增。”
    “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创业要找最适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阿里巴巴公司不承诺任何人加入阿里巴巴会升官发财,因为升官发财丶股票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会承诺你在我们公司一定会很倒霉,很冤枉,干得很好领导还是不喜欢你,这些东西我都能承诺,但是你经历这些后出去一定满怀信心,可以自己创业,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做好,你会想:“因为我阿里巴巴都待过,还怕你这样的公司?”

    马云的说话之道可以被拆解为三部分:
    1.否定一个现存的流行观点
    2.提出一个自己的新观点
    3.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论证自己的新观点
    是不是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比如来看这段话:

    阿里巴巴公司不承诺任何人加入阿里巴巴会升官发财,因为升官发财、股票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会承诺你在我们公司一定会很倒霉,很冤枉,干得很好领导还是不喜欢你,这些东西我都能承诺。但是你经历这些后出去一定满怀信心,可以自己创业,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做好,你会想:“因为我阿里巴巴都待过,还怕你这样的公司?”

    我们来分析一下,“升官发财”其实是人之常情,而马云却说“阿里巴巴公司不承诺任何人加入阿里巴巴会升官发财”,在说话技巧上实际就是 “对现有流行观点的否定”。
    一上来就否定流行观点,当然会给人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气场。就像知乎上答题最霸气的开场白是:“实名反对所有答案”,非常期待他接下来说出什么花儿来。
    紧接着第二部分,马云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而且是非常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新观点:“但是我会承诺你在我们公司一定会很倒霉,很冤枉,干得很好领导还是不喜欢你,这些东西我都能承诺。”天哪!老板承诺员工在自己公司会很倒霉,估计在业界应该为数不多。但是正因为有这样独特的观点,才能彰显别具一格的个人魅力和独特气场。
    最后的第三部分,实际上是论证之前提出的新观点,让大家为你的新观点买单,知道你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哗众取宠,知道你胆大包天的观点背后还是有严密的逻辑和事实依据支撑“但是你经历这些后出去一定满怀信心,可以自己创业,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做好,你会想:“因为我阿里巴巴都待过,还怕你这样的公司?”
    在拆解完马云的说话之道后,你是不是发现其实马云也没那么神,我们普通人在需要说服别人的场合,不管是求职面试、业务推广、融资洽谈,甚至是泡妞,都可以参考马云的说话技巧,从而打造自己的现实扭曲场。只是因为身份和个人背景的不同,说话的气势以及相应的话术,要根据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进行一下调整。
    说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用了马云说话之道的例子——罗永浩,看完你会发现:艾玛,传销教主”界的圈子好小,哈哈!
    老罗当年在”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演讲上,为了推广他自己的老罗英语培训学校时,也使用了类似的说话技巧。
    首先,第一步是否定现有观点:罗永浩以一种戏谑的口吻,集中罗列同行“过度营销、过度宣传“的例子,否定了英语培训行业现行的傻X式忽悠的假大空做法:
    第二步,老罗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自己的学校不像同行保证的那样“神奇、N天搞定、不费力”。来老罗英语培训学校学习,既要花大力气背单词,也要下苦功夫学语法,而且课程结束还不一定能保证水平能提高多少,还需要学生学后经年累月的积累才能真正的提高水平。
    最后一步,老罗站在更高一个层次论证他的以上观点:我虽然效果没有人家承诺的那么夸张,但是我们踏踏实实呀。你们这些笨学生与其听信过度宣传到人家那里被忽悠,不如老老实实来老罗英语培训学校扎扎实实的学点东西。
    讲完了罗永浩的例子,再举一个。比如你在泡妞的时候,想要向某个姑娘展现你又诚实又实诚的品质。一般情况下,你可能会说:
    “我这人从来不说瞎话”
    “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诚实”“
    “我是朋友圈里公认的大实话”
    这几个说法不是不行,但是不够有说服力和感染性,而且,很LOW。
    要是模仿马云的说话之道应该怎么说呢:
    “我不能向你保证我说的话都是100%的大实话”——否定现有的流行观点
    “但是我能承诺你我说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话都是真的”——提出一个新观点
    “人生不全是靠所谓的理智生活,有时候善言的小谎言也是生活必要的润滑剂。但是我承诺在重大事情上对你不欺骗、不隐瞒”——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进行论证
    以上看似平和其实深刻的话,能够很好的展现你几个优点:第一,与众不同;第二,真是实在;第三,格局宏大。反正我每次这么一说,就看见对方一动不动,视线停滞,眼泛泪光,拥入我怀,然后便是缠缠绵绵的XXXX。好吧,我承认后半段是我YY的。
    最后我用马云式的说话之道给自己的公众微信号打个小广告(微信号:whdkad):
    你在平时所接触到的大多数写营销的文章,他们的观点基本都是错的。不仅对你没有帮助,甚至还会有很大误导的副作用。因为大多数写营销的文章基本都是事后诸葛亮,他们所强调的关键点根本不是实际上的关键点。而我的公众微信号(whdkad)基本不直接谈观点,而是讲思维模式,教你思考方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种案例或者方法可以照搬,学会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才是真正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
    最后总结一下,打造马云式的现实扭曲场的框架是:

    1.否定一个现存的流行观点
    2.提出一个自己的新观点
    3.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论证自己的新观点

  8. 张勇说道:

    马云是个一开始就是个具备或者着重培养国际思维的人。

    都知道马云学英语、美国讨债等。这只是马云国际化的开始。归国后,马云就创办了中国黄页。后被杭州电信收购,马云北上,到了外经部任总经理。这时候的马云,开始站在外经贸这样的国家层面的高度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这时候的马云,借助外经贸的平台,结识了一堆国内外牛人。包括杨致远来中国,也是马云陪同的。

    有了进出口贸易的工作经历,以及此时培养到的国际意识。马云看到了美国巨大的需求和中国巨大的生产力之间的势能差,于是B2B业务孕育而生。

    随后马云在香港开发布会,融到一笔资金以后,把中国总部设在上海,美国也有分公司,这在那一轮的互联网泡沫中,马云的资金一下子就捉襟见肘了。但马云当时的意识还是走国际化的路子。

    随后,马云开始大量参加一些国际性的经济论坛,达沃斯、亚布力…刚开始只是坐在一个角落安静的听,渐渐的随着阿里巴巴发展越来越好成了主角。

    2005年,雅虎以10亿美金和雅虎中国作陪,换得阿里巴巴39%股份,使得马云一时风头无两,国内国际名声急剧提升,为马云的后续发展奠定了江湖地位。

    马云又是一个很会混圈子的人。

    IT业界有“马云的圈子,吴鹰的局”之语。创业初期,央视马云拍的纪录片《书生马云》,其编导樊馨蔓是马云老乡,张纪中妻子。之后的西湖论剑,马云当时只是个小角色,而请来的人物都是大名鼎鼎,金庸、克林顿、丁磊、王志东、张朝阳….而马云与金庸的认识,也离不开樊馨蔓、张纪中的帮忙。

    马云最隐秘不为人知的圈子是“茅台会”,茅台集团季克良、袁仁国和李伯潭成立,马云任副会长。此后,马云在杭州成立的江南会,一度被视为是茅台会的江南分会。江南会是由马云、丁磊、陈天桥、冯根生、沈国军、宋卫平、鲁伟鼎、郭广昌八位浙商共同发起创办的一家高端会所。

    消息人士透露,这个圈子,至少在马云入会的这两年,一直都比较活跃。
    有消息称,江南会、岭南会、浦江会、日本会、台湾会都是在茅台会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有一顿饭局在杭州十分出名,当天有马云、郭广昌、丁磊、沈国军、冯根生、季克良、陈凯歌夫妇、于魁智、方芳等100多位名流都出席了这个宴会,名不虚传的是,据说,江南会和北京的茅台会可以喝到略有不同的茅台酒。

    有这些圈子搭线,马云又相继混了:宁夏同学会、中企道农会、正和岛。因为投资华谊的缘由,由混起娱乐圈;因为慈善,大自然保护学会;因为“大师”,王林。甚至现在的湖畔大学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圈子。

    马云是个很会蛊惑人心的人。

    不知道大家看过曾被马云禁播,外国人拍的马云!这个视频,在其中有很多片段是关于马云如何给员工画大饼的,这个外国人时任马云国外公关的负责人,也一度怀疑过,仅仅靠马云这些空中楼阁的洗脑,他们真的能走远吗?

    马云说话打太极,懂得借力用力,我观察发现,你问马云一个问题,他会先不正面回答你,而是把它拔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再站到高地,回击你。这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他深谙语言之道的体现。马云的公关水平是非常让他的公关团队放心的,听过刘强东“金喷壶”的称号,没听过马云因为不会说话被网友戏弄的。在这点上马云总是给人世外高人的感觉,因为他擅长逆向思维,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家中最擅长这一点的人了。淘宝初期的“倒立”公司文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马云又是个天生的战略家。

    马云的偶像应该是邓小平和李光耀,这两者,对马云最大的启示可能就是战略上的。马云自小学习围棋,看问题很有远见,看马云的几步布局:淘宝、云计算、金融,都是非常成功的。记得2009年王利芬从央视出来创业,和马云说,你做了一个淘宝网站,是淘物资的东西,我要做一个网站淘大脑里的经验和智慧,你看我这个还没有物流,一点不麻烦。马云没有过多评论,只是说在部署云计算的事。如今的云计算已经成为今天最热的词。两者思考的东西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甚至相差十万八千里。

    现在马云布局的娱乐事业,比如阿里音乐、阿里影视、阿里旅游,其实也是一个逻辑,当年在网上淘货的年轻人,现在长大了,长大了就得出国留学,阿里旅游孕育而生;学业完了要结婚,那就得买母婴用品,母婴电商就成了淘宝第二大类目;年轻人本身比上一代人有钱,不在乎价格而看重品质、个性化、进口,这些都成了淘宝主推主流;流量入口、既有流量都差不多霸占完了,那就抓紧找新的入口呗,音乐、影视、文化出版都是超级IP,买买买。

    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大数据。我们以后都得活在马云帝国里。
    这个问题是我提的,在后来自己查找网络资料,反复推敲各位的回复,粗略的总结了几点。
    在合适的时候抓住了趋势(思维)
    “厚脸皮”和巧口如簧的口才还有自信(交往)
    人才管理和战略布局(能力)
    失败后仍坚持不懈(心理素质)
    国内经济贸易结构不完善(外部原因)

    总结了红博客和其他的网络资料后对以上观点做了相对完善的整理:
    在合适的时候抓住了趋势
    前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利芬,近期出了一本书《穿布鞋的马云》,里面有一段序。说的是在5年前,王利芬出来创业和马云会面讨论一些想法,正在王利芬兴奋地说自己的项目情况时,马云插了一句话:未来云是一个趋势。云里雾里的王利芬到今天终于明白了,云计算、云应用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趋势,而马云已经在5年前着手准备了。云应用只是阿里的一个小小的战略棋子,可见,对其他项目,马云对趋势的把握应该不会差,而实际结果也是如此。
    在马云创建阿里巴巴之前,搞过翻译社、做过黄页、甚至买过义乌小商品。而在一次到美国追债之行,钱没追到,倒是让他看到了互联网的机会。回国后,结合他之前做黄页的经历,阿里巴巴就诞生了。
      如果阿里巴巴这个电商趋势是错的,那么即使马云如何坚持、如何努力,估计也不会有今天的辉煌。同时也正是这个正确的趋势,让马云的实践得到不断的成功,也给予他更大的坚持动力;否则,可能他还是在做他的老师,做他的翻译社。
      对于草根创业、小微企业,虽然我们没有能力、没有财力、没有资源去抓住一些大的趋势,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大趋势下的小项目、微服务,我想一样可以顺势有作为。

    2. 国内经济贸易结构不完善

      阿里巴巴上市后,马云在与克林顿女儿切尔西会面时,说道:
      “因为中国的贸易结构实在太烂了,于是,我们就有了机会。为什么美国的电商却不怎么样?因为基础结构太好了。在美国,电商就是一道甜点,但在中国却是一道主菜。
    中国地区极不平衡、信息也极不对称、竞争也不充分。同样一个商品,经过层层利润分割,价格变得非常高。而电商,正好将高昂的价格回归竞争公平。但在市场及渠道已经非常成熟的美国,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支付宝,为什么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类似支付宝的产品难于发展,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信用制度非常完善了。他们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大多都通过信用卡来交易,一旦有什么纠纷,交由信用卡机构来调节(如果用户支付后,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有欺诈行为,那么商家将会收到信用卡机构的严重惩罚,而不仅仅是退款的问题)。而中国,支付宝就承担了信用卡这个中间交易的担保环节,可想而之,这个市场有多大。
    同样的,也正是中国传统金融业的各种弊端,也让支付宝得到了余额宝这样的绝好发展机会。所以说,马云对克林顿女儿切尔西所说的话,道出了实情,别的国家,很难复制。因此,大家不去抱怨企业没有机会,而很多机会,就在我们身边。

    3. 聪明的头脑

      呵呵,说到这一点大家可能有点点不以为然。这里再讲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5年夏天,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做了一节公益节目,就是扮演了一个在路边偷盗窨井盖的场景,看看是否有市民过来制止。正在演员们忙碌盗窃时,一个瘦小的青年骑着一辆自行车路过了,看到有人盗取窨井盖,他表情有点紧张、心里有点忐忑。依他的个子,根本没法对付几个彪形大汉,不能直接上。于是他踏这破旧的自行车前后转悠了一下,想去找警察帮忙,结果没找着。最后他还是回来了,停在作案现场,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做好蹬车起步的动作,鼓起勇气大吼一声“你们给它抬回去!”这档节目多年后被大家翻出来,结果发现,这个瘦小的青年,他的名字叫:马云。当时马云还没创办阿里巴巴,还在教书、搞翻译为生活忙碌奔波。制作这档节目时,没人认识马云,更没有特意给他安排这个场景,只是机缘巧合。(网上可以查找到相关的节目视屏)
      这和马云的商业帝国没有任何关系,但从这些小小的事情处理上,我们确实看出马云的聪明和机智,他不是一个蛮干的人。成功需要聪明才智,还需要一些勇气、一些坚持、同时还需要一些机遇与运气。

      成功不是偶然的,而偶然的东西也必定存在必然。

    你生在当时能看见互联网是下一波工业革命吗?这一条刷掉了5亿人,不过分吧。(为什么大腿一抱刷掉5亿人?这个其实可以从互联网的从业者人数来大致估算出来。如果从事互联网工作的达十五年以上的都算是对互联网有信心的人。再者说“生在当时”的境况,马云好歹也是个大学老师,在中国人眼里的绝对是个“好工作”。放弃这一份工作,又有多少人敢?)

    你预见了互联网的未来,你会孤身一人跑到北京去走访企业,说服他们去把自己的信息放在自己的中国黄页上吗?这要胆量,口才,脸皮,强大的内心,还得吃得了苦,这一条刷掉2亿人。
    你的中国黄页也盈利了100万,你发现了一个ebay的网站,开网店卖东西的。你能觉察到将来的买卖在网上发生的吗?恐怕,你还在犹豫网上买东西安不安全吧。这一条刷掉5000万吧,毕竟中国人模仿能力还是有的。

    你凑到了启动资金,招到了技术人才,就开发出阿里巴巴和淘宝网。ebay那么大,我这么小,我怎么吸引流量呢?我怎么能保证买家和卖家的诚信交易呢?我怎么发展壮大呢?我去找风投,找华尔街的高端人才,找雅虎,找孙正义,我去跟他们谈谈,我得会英语,我得会吹牛,我得毛遂自荐,要他们投钱给我。这一条再刷掉5000万人。

    阿里巴巴赚钱了,淘宝网赚钱了,支付宝成为了支付手段,钱多得用不完了,我得整合资源,更效率,做生态圈,我还得去跟各大银行及各部门领导谈谈,我这资金流动方式都走在了政府的前面,你们还没制定法律法规,我还得和你们周旋周旋。这一条刷掉500万人。
    我的生态圈做出来了,和各大银行的蛋糕也分好了,各个电商也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我们的假货问题,两个巨头对我虎视眈眈,创业难,守业更难啊,我上市,进一步规范整合,进一步巩固强项,还有布局将来的变革趋势,我还不能休息,但我在此时已经是中国首富了。
    5亿加2亿加5千万加5千万加500万等于8亿5千万。中国还有三亿未成年人,这就11.5亿人已经被刷掉了。这剩下的3亿人,要么跨过了第一步,要么跨过了第二步,要么跨过了第三步,最后只有马云和大概百十人跨过了第五步。(这里表述不清。这三亿人表示这20年间互联网的从业者和部分拥抱互联网收入略高,生活越来越好的人。)
    你能走到第几步呢?

    于马云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事实,尽管是他亲口说的,诸如现场做了一个简单的网页,很快收到电子邮件,云云,我想凡是在那时使用互联网的人,都会很清楚这不可能。说他首创B2B,更是无稽之谈。去查查http://B2B.COM,看看是什么时候上线运营的吧,就别说更早的联合国计算中心的免费BBS了。

    尽管如此,马云仍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时代人物,也是我很尊敬的人。

    至于他是如何成功的,没有人真的知道,那些能总结出来的人,我敢说他们自己都很难成功,具有成功潜质的人,不会想这么多。成功的真正原因,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没有人是看着别人的书成功的,马云就是这样。我们去看马云,意义何在?

    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马云的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就是马云本身,他的生辰八字,他的家庭,他的性格,他的思维方式,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所有的一切,每一个细节。楼上所有的总结,就算全对,但只要缺少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结果就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做好自己吧,别人的故事终究是别人的,自己的故事还是要自己来写,离开了你自己,换上谁的系统都是白搭,甚至连参考价值都没有。

    最后说说支付宝,当初连马云他自己都不知道会有今天。否则就不用后来厚着脸皮剥离出来。这一点就说明一个问题,无论你从哪一个点开始你的事业,只要你认真的做,竭尽全力,总会有意外的收获。几乎所有成功的人,最后让他成功的那个点,都不是当初起家时干的事。但你总要有个开始,无论成功与否。

  9. 桂能说道:

    0,这种话题应该是好几年前的冷饭了怎么还会出现在我的时间线中。。

    1,看了所有答案,基本分两种,一种是全力赞扬马云,第二种是认为幸存者偏差。

    2,我的观点是,见贤思齐。任何一个拥有马云大部分可见的优点的人,都必然会成功。(不信?不信你试试嘛)

    3,举一个最最简单的例子,你学马云那样在西湖边上给老外当翻译和导游来学英语试试。只要你能在英语口语上做到马云的程度,就已经可以秒杀大部分同届的同学了。

    4,以此类推。

    5,所以,不管怎样,去总结这类开创性的商业领袖的优点总是好的。

    6,虽然我知道你们总结这些也就是看看而已。包括我。

    2.老马成功的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运气”,“运气”,“运气”。

    3.你们看到那些老马头脑灵活,通过各种tricky办成的事,今天你们可以随便找个创业圈子里的人问问,凡是做过销售的,一个人可以给你讲十几件“灵机一动”,“tricky一下”最终成单的例子。但是大部分人都不会跟你讲他怎么吃瘪,怎么被人甩脸子的事情。

    4.老马最重要的运气是外经贸部,在那里,老马看到了B2B的商业模式。这个事情是老马的转折点。对于创业来说,商业模式比其他所有的东西加起来都要重要。知乎上很多程序员,总是认为code重要,idea很cheap。但是事实上是,idea太重要,code花一点点钱就能买到了。

    5.老马也并不是把把都搏对的,阿里做死的东西多了去了,阿里软件啊,口碑啊,cnzz啊。

    6.上面说老马能力的,基本上都讲错,都觉得老马最重要的能力是话术,这简直错的离谱。认为老马最重要的能力是话术的其实都是在自负,觉得别人都是傻逼,会听老马忽悠,而我站在干岸上分析老马的话术。上面有个二货,分析了一套老马的话术,说什么先否定再提出再拔高,你可以去人群里面试试实践一下,看看有谁屌你。

    7.老马的战略能力也不是很好,你们今天看到的好多阿里做成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老马当时力推的。好多战略上的事情,其实也不是老马在看。

    8.老马最重要的能力是“讲义气,愿意给”,不要看老马今天是个大奸商,专门割韭菜,但是老马创业的时候,是愿意给的,当时他拿了风投,跟着他的人都有股份,尽管很多人在蔡崇信眼里就是打杂的。其次老马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是“会用人”,老马手底下用过的人,可真是形形色色,有独挡一面的大将比如财神,卫哲。有行业顶尖精英比如joe,关明生。有江湖人士比如曾鸣。还有他的学生辈的比如蒋芳戴姗。老马知道什么时候把他们安到什么位置上去比较好。老马在识人用人这方面,的确有上海滩杜先生的风范。老马的用人之道,以后要专门写一写才好,他在各个时期用的人都不一样,每次都能恰到好处,各方利益平衡的很好。
    我对马云感觉是一个还算有市场眼光的管理大师,虽然可能这种话说出来会造成那些看成功学说的大众的反驳,用各种励志情怀,市场嗅觉,长远战略角度来说事,在此只是表达个人观点,没有对与错,只是每个人对于一个成功企业家的看法不同(他的成功无可后非,他是个商业嗅觉极其敏锐的成功CEO,但是我到现在还是认为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
    1.没有创新能力。在我看来马云的财富积累主要靠三大工具,都不是他本人独创的。
    a.支付宝(2004年创立)。 前身paypal,1998年创立。支付宝的产生插一句 中国银行体系,中国信用问题而孕育而生。
    b.阿里巴巴(1999年创立)。前身类似与Ecplaza1990年创立,台湾的著名 commerce1995年创立。阿里巴巴是因为中国的产品推广渠道匮乏,专 业人才缺乏,繁琐的贸易程序。
    c.淘宝(天猫)(2003年创立)。前身ebay,亚马逊于1995创立。淘宝的
    崛起主要中国的“贪便宜文化”和“办公室文化”成就了它。天猫只是对产品进行 了品牌化(但是还是改变不了“假货”问题)。

    从上述三点发现不可否认马云有着极强的战略眼光和商业嗅觉,但是从时间节点看他的三大法宝还是“山寨”的,按照我个人观点上马云主要依靠了三点:第一点.中国庞大的市场(十几亿人口)。第二点.义乌,广州,莆田等城市的强大创业热情、超强生产能力。第三点.桐庐快递帮的给力支持。三点而成就了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2.没有专注的工匠精神。反正我具体不知道马云涉足了多少行业,也没调查过。从以往媒体琐碎 的消息感觉到他是个不专注的人,只会不断的通过兼并收购,来不断增 加自己的商业版图。这点我在这里说清楚,我极其支持它的兼并和收 购,不管有关连企业还是无关联企业的兼并收购,足以说明他傲视群雄 的眼光和判断力,或者想构造一个打通整个产业链的雄心。但是我想说 的是你为什么不把你真正的上市的阿里巴巴的“基本功”去打打好呢,可 能我知道的信息和内部管理或者趋势理解不够透彻,我只是从一个体验者 的角度说说。在天猫上我做过卖家和买家。
    a.产品质量问题。
    b.入住商户的门槛及收费标准太高。
    c.物流时效性不稳定。
    推荐一个模式我比较支持京东的B2C模式,不管是产品质量(自营产品),还是时效,售后服务都不错,现在我一直用京东的,用户体验还是不错的。京东虽然仍然亏损但是我认为它是最有希望打破天猫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的公司(在这之前我用了当当,亚马逊,苏宁易购等}。在次我呼吁阿里巴巴公司千万要好好打好基本功,不要用整合资源和打通产业链的模式轻视一些新一代的具有高科技智慧型的产业,我相信在这个社会的人也好,公司也好不要好高骛远的拼命的去做多元化,就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说的:”你必须要爱你的工作,你必须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工作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我会继续攀爬,试图爬到顶峰,但没人知道顶峰在哪里.但凡有成就的我比较膜拜特斯拉,乔布斯,马斯克,爱迪生等一些颠覆性的巨人,而他们身上让我感觉最深的仍然是“专注”。

    还有个我纠结的问题2014年的一天打开搜狐网IT栏目赫然发现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日本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达34.4%,在此不做评价,大家去想吧……..

    再次声明我没有任何想要诋毁我们中国的骄傲“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意思,只是我希望呼吁大家要去好好沉下心来,成功不能复制,专注做的当下的事,好好思考中国的企业应该走上一条怎么样的路,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去打破行业壁垒,怎么样去颠覆式的创新让中国的某些城市成为像美国硅谷,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这样的科技创新型的都市,让智慧型产业成为支柱产业,需要让整个中华名族响彻全球(后面有点乱说了上升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去了,见谅)。

  10. 岳天说道:

    马云,一代鸡汤届鼻祖宗师级人物!不但常常出现在别人意淫的鸡汤中,还自己盛产鸡汤,并且乐此不疲!与他并列的大家都要看腻了听腻了的鸡汤祖师爷级人物还有:俞敏洪、潘石屹、冯仑尔等。他们都是自产自销。自己不煲汤的大师还有柳传志、史玉柱、刘永好尔等。这帮人为天朝的鸡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创业岂是口号,喊喊就能把生意做大做强?许多连个长期盈利模式都没有的屌丝们就被这帮人深受毒害。当然啦,梦想还是要有的。

    1998年,王俊涛的8848成立,电商开始兴起。2000年的时候,央视媒体录制了一套节目“48小时生存”,团队成员依靠8848存活下来。然而2001年,8848猝然倒地。
    试分析:外部环境不成熟。然而8848给中国的电商种下了一枚火种,意义重大。

    1999年,壹国成立,喊出口号:一小时送达。很快消失。
    试分析:99年还是车拉货的年代,一小时送达很难实现。败在了物流上,但引起了其他电商对物流的重视。
    同年,当当上市,以卖书起家。

    此前,所有的网上交易的商品都是标准化商品。

    2004年,淘宝、京东诞生。
    淘宝培育了消费者的网购习惯,让网购成为一种全民时尚。但做到这点,很重要的一条是支付宝,打消了顾客的顾虑:我付钱拿不到货怎么办?
    京东主要进行大宗交易,货到付款,并且卖的是3c类产品,这样同样让消费者毫无顾虑的网购,所以以另一种方式生存了下来。
    试分析:都打消了消费者对网购的顾虑,但各有侧重。

    2007年,PPG成立。他们主营服装这种非标准化的产品,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厂房,只做销售,是一家轻资产公司,于是在电商的竞争浪潮中,他们猝然倒地。
    试分析:资金链断裂。

    2008年,凡客成立。
    试分析:服装的网购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所以ppg消失,自由人替他们做这件事。

    2010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企业电商开始触电。
    试分析:在此之前,企业对电商的做法态度逐渐变化(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苏宁是第一家触电的传统企业,这一年他们的利润大幅下降,为了铺设渠道。但以目前的发展来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马云在90年代就预见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前景,这种超前的眼光是相当了不起的。
    第二、坚持。
    2000年时,我的父亲有幸参与了一个电信企业的全国交流大会,作为某省公司的代表做了发言。他当时在会上就提出了类似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将该电信企业手中的企业用户供销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帮助企业销售、采购商品,电信企业收取广告或者服务费。但是与会的各位老爷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我父亲虽然也对这帮老爷嗤之以鼻,但自己却没有创业的意愿,也没有坚持在这个方向加以深入的研究。而马云在受到挫折后选择了坚持,所以,马云成为了互联网巨头,而我父亲成了退休老头。
    第三、专注和合作。
    马云所创立的这几个企业都只专注于平台的整合,排除了许多干扰。在其它方面都是寻求合作,讲究团队的力量,这给了这些企业强大的活力和适应力。

    评价一个人,单单评价能力是不全面的,能力和成就只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一个人的成就相关因素,至少有:经验,知识,能力,体力(毅力),机遇。
    让你具备马云的能力,回到过去,你未必做出同样成就或者同样高度的成就。参见电影《蝴蝶效应》。
    对于题主所问,我认为,解构马云的能力,经验,知识储备,面对机遇的处理方法,得到适用于自己的部分,才是问题答案的真正价值所在。@小平南巡 的答案解释的比较全面了。

    我补充一点,决定马云成就相关因素里核心的因素是马云的行动与价值观的统一(知行合一)。你去看各个时期马云所讲与所做,如历年的年会,论坛演说,和其要做的事情,他都是全力去推动自己所说。成功的例子很多就不讲了。讲两个不同时期现在看来失败(未能奏效)的例子。
    1、他认为创业团队的人才层次不够。
    马云曾在创建阿里巴巴早期说过,我们团队早期的人员,未来是担当不起企业的高管的,高管要从外面引进。所以他引进了很多高大上的管理人员,如卫哲,时至今日,有走有留的,但是当初他说不能担大任的18罗汉,有从前台干到了菜鸟物流总裁的董文红,有蚂蚁金服的彭蕾,更多见附录。

    2、他认为阿里巴巴要社交化,要有SNS,为此做了不断的尝试,远有淘江湖(类微博),湖畔(类知乎的东西),近有推“来往”(类微信),现有支付宝社交化。
    推淘江湖时,一夜之间,淘宝的个人信息页面,面目全非,商家广告满满的刷着时间线,用户体验极差。
    推来往时,要求全公司每人至少加200人,2万就是200万,邀请李连杰赵薇等朋友使用来往,
    支付宝的变“蓝”,就不赘述了。
    当然具体执行的方案肯定不是马云出的,也无从考证其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和,但是他意识到、决定的事,就会全力去做,直到做成或者有理念的更新迭代。

    *这里插个私货,见附录。

    作为普通人的我,最能借鉴的能力就是这一点,把自己信奉的理念、理想和梦想坚持定不移的执行。理想梦想,对于自己而言,没有对错,只有自己是否全力追逐。梦想可以改变但不可以没有。但面对阻碍,失败,无所畏惧,才是自我实现的核心力量。
    以上,是我对马云的成就和能力的启示。

    一、阿里巴巴18罗汉(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后,现在职务有所变化,待补充)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执行主席,于2013年5月出任执行主席。自1999年集团成立以来直至2013年5月,马云一直兼任主席及首席执行官。

    马云现担任阿里巴巴集团主要股东之一日本软银的董事,该公司为一家于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公司。马云同时是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他另于2013年9月出任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2014年8月,马云出任世界经济论坛(WEF)基金会董事。
    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

    淘宝网总裁—孙彤宇(已转虚职阿里巴巴顾问,孙彤宇1996年春加盟中国黄页,一路努力工作,终于在2003年4月,率领淘宝创业团队进行新的创业,2008年3月1日,正式卸任淘宝网总裁一职,并前往包括伦敦商学院在内的海内外著名商学院休整、学习。2008年5月投资博卡思的教育软件,2009年初一个叫做盒子世界的儿童虚拟在线社区开始在线运营,近况不详。)
    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金建杭(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向CEO汇报,金建杭曾于2009年9月至2014年7月以及2007年3月至12月担任企业事务部资深副总裁。此外,他于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担任中国雅虎(后称雅虎口碑)总经理,并于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担任人力资源部及首席执行官办公室副总裁。自公司成立以来,金建杭亦曾出任其他多个管理职务,包括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其中一个交易市场的市场兼网站运营部负责人。)
    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蔡崇信于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是公司创始人之一,于2013年5月出任执行副主席。此前,蔡崇信一直担任首席财务官以及董事会成员。
    1995至1999年,蔡崇信任职于瑞典瓦伦堡家族的主要投资公司Investor AB的香港分部,专责亚洲私募基金方面的投资。在此之前,蔡崇信为纽约管理层收购公司Rosecliff, Inc.的副总裁兼法律顾问。1990至1993年,他在纽约的国际律师事务所Sullivan & Cromwell LLP担任税务组律师。蔡崇信现担任多间获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公司之董事。
    蔡崇信具有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并拥有耶鲁学院经济学及东亚研究学士学位以及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阿里巴巴首席人力官—彭蕾(孙彤宇的妻子。她于2014年6月再次出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才官,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公司蚂蚁金服集团的CEO。
    自集团创立以来,彭蕾大部份时间担任首席人才官,在制定人力资源策略方面肩负重任。2013年3月,她获任命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她担任支付宝首席执行官。
    彭蕾于1994年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主修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于浙江省财经学院从事教师工作五年。)
    阿里巴巴顾问—张瑛(马云的妻子,无最新消息)
    阿里妈妈总经理—吴泳铭(花名东邪,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健康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

    支付宝产品部总监—盛一飞
    阿里巴巴B2B中国市场运营部产品规划师—楼文胜
    淘宝网用户体验设计总监—麻长炜
    支付宝市场运营部总监—韩敏
    阿里巴巴执行董事、 B2B网站产品发展资深总监—谢世煌 (云峰基金掌门人)
    阿里巴巴执行董事、副总裁—戴珊(她自2014年6月起担任首席客户服务官。
    2009至2014年,即担任现职前,戴珊曾任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资深副总裁,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副首席人才官及首席人才官。她于2007至2008年担任阿里巴巴国际贸易事业部总经理,此前曾任中国雅虎人力资源副总裁,以及阿里巴巴广州分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负责广东省的直销、电话销售、市场推广及人力资源事务。2002年至2005年,戴珊于阿里巴巴中国事业部担任中国诚信通资深销售总监。戴珊拥有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工程学学士学位。)
    阿里巴巴资深经理—金媛影
    阿里巴巴总经理助理—蒋芳
    阿里巴巴技术部—周悦虹
    阿里巴巴资深总监—昱峰
    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饶彤彤
    二、私货 个人认为,阿里的优势在运营,在商务,搞个人社交出力不讨好。做战略防御就好,不要试图去进攻。广大小企业主的营销系统、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商务社交,商业文明的基础设施还是很差,阿里应该发力这个方面,个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平台,优质的商家,优质的产品足够了。当年把阿里旺旺拆分成卖家版和个人版,议论很大,现在看来是真的考虑到了卖家和买家的需求。

    三、参考资料:
    1、阿里巴巴集团“百年淘宝”培训,7个工作日,以企业历史,企业价值观为主,主要是部门的副总裁和公司老员工讲课。
    2、马云已经成为中国首富了,当年的十八罗汉呢?
    3、《这才是马云》 陈伟,曾任马云的助理、张纪中助理。
    4、马云18年前视频曝光 喝止偷井盖大汉
    5、1999年马云在家里为18罗汉演讲视频曝光
    6、书生马云—在线播放 1996年马云跑业务的视频,是马云的杭州老乡,张纪中的老婆樊馨蔓,在做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制片人时拍摄的,反映小人物的生活状态的主题。
    7、《Crocodile in the Yangtze》(扬子江中的大鳄)链接在此-youtube.com 的页面
    阿里巴巴前事务副总裁Porter ErismanStory 第20集 拍摄的,阿里巴巴记录片。Porter Erisman 在阿里巴巴工作了十年,直接向马云汇报。阿里巴巴 纪录片:扬子江中的大鳄,推荐看此视频,不仅讲述了阿里巴巴,还讲述了那个时代,国家形势的背景,值得一看。
    8、阿里巴巴历届年会的马云演讲。

  11. lonuery说道:

    为什么国家会提倡万众创业?因为社会就业压力变大,只能这样号召,马云曾说:“我基本不响应政府的号召,原因是什么?你必须判断这样下去,政府在十年以后一定会做这件事情,所以你现在先把它做起来,等政府一号召,没机会了,成千上万涌上来,你基本就死掉了。政府一号召赶紧换地方,这叫远见。市场也是一样的,你必须判断在市场之前。”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业者95%的公司都会倒下,互联网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有很多人看了一些励志书,一些成功故事,立刻热情高涨,脑袋一拍就想创业了,但事实上呢,一没资源,二没人脉,三没资金,会有多大的可能成功(⊙o⊙)?,人们总是看见成功者的风光无限,却忽略了他们在背后的付出与心酸。

    有一个调查,找出了几十年以来的创业风云人物,发现除了IT互联网领域之外,72个传统产业创业代表只有一个80后,其他都是老人了,还在把控传统帝国,即使是48个IT互联网创业大佬里,也只有九个80后,还只能捞偏门,主流被60后和70后控制了,真正的爆发性创业机会忽略不计,所谓万众创业,其实是骗局。

    很多人没明白,就说实话:20年前互联统治者是20多岁的人,10年前是30多岁的人,现在是40多岁的人,其他传统领域更是艰难,前面占了坑,后面挖个新坑都艰难,8090唯一冒头的互联网领域,也是新机会渐少,创业就是从零开始打造新企业,当然老人会老,不代表新人能搞出新的伟大公司。

    创业就是从头开创事业,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掌控房地产的是50后60后,拉出前三十个全部都是,再过10年,可能有80后,但一定是5060大佬的儿子,目前互联网的新创企业冒头的极少,不是万众干的事儿,只有精英。

    没有不鼓励创业,只是反对万众创业,其实跟前辈相比,越年轻的人,面临的创业难度越大,我们30多年走了老外几百年的路,所以成了抢蛋糕,面临艰难的创业环境,非要一窝蜂,只是让死亡概率的分母再大一点罢了。盘点那些摔下神坛的90后创业者。

    98年妹子王凯歆-创办神奇百货:在去年年底一度被奉为“创业神童”。2016年年初,她拿到了2000万A轮融资,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这个身价过亿的CEO就摔下了神坛。

    前员工知乎爆料:早上 9 点起床,高高兴兴的出门乘坐地铁,去上班。到公司却看到了人去楼空的场景。 在没有通知员工的情况下,便辞退了员工,甚至连保洁阿姨都没有躲过此劫。虽然王凯歆的解释是只是搬个家,然后事实是她甚至裁掉了两个部门,其中一个部门叫:供应链,没错,一家电商公司把供应链裁了。威胁员工、让技术人员删差评,产品都是淘宝拍的等一系列料也相继被爆出。显然搬家这个说法并不能站住脚,接下来回发生什么,让时间给我们答案。

    余佳文-超级课程表:在央视青年中国说里称“明年拿出一亿给员工分红”最终食言遭骂。产品没有明确盈利模式,对外称获得阿里千万投资,实际据说只有小几百万美,用户活跃度低的吓人。流言蜚语我我们很难辨别真假,但是超级课程表确实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火爆,风波过后,余佳文和超级课程表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马佳佳–powerful(泡否):本名张孟宁,1990年出生,马佳佳一度成为了媒体宠儿,有媒体盛赞马佳佳是第一个将情趣用品这个“晦涩隐秘”的行业带到阳光下的创业者。万科演讲后,被爆出情趣用品店不到一年就关门大吉,线上商城的生意也一直惨淡经营的消息。马佳佳也被网友讥讽为“创业全靠嘴”的PPT女神经。

    用心观察,你也会发现,小区旁边的店铺,也是经常换人,今年在这里的,明年就不一定在了,总有人觉的自己会挣钱,于是一个一个的接盘侠不断出现。创业的成功率注定了,大多数人会失败。

    互联网,无疑是创业很热门的行业,很多实体店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就开始研究网络怎么玩。也有很多草根为了逆袭满腔热血的奔向了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只需要,一条网线,一台电脑就可以开干了。然而事实上很多草根在互联网混迹了一俩年,交了大把培训费,却还是没有赚到钱,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自己归类为成功者的这个小数人群。

    靠个人成功已经越来越难了,现在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团队很重要。靠借力思维也可以让我们做事事半功倍。比如SEO,我们正常做优化每天更文章,一俩个月排名也未必上的去。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快速SEO的方法。借力于高权重平台,让排名迅速得到提升,比如松松软文有很多网站可以发软文,比较可靠,其中不乏一些高权重,排名能力强的平台,我们在这些平台上发一篇文章就可以迅速获得排名,省时省力,当然指数不能太高,太高的想一下子排上去也不太能。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总有人会当员工,我们要给自己做好定位,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样的事,有时候我们只需要,认准一个目标,狠狠的执行下去,就会开花结果,创业并非唯一出路,万众创业其实是骗局。

    这里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回答,希望大家在看后能有一些思考,同时对上面所有答案做一个补充。文章最初发表与吆喝科技博客,仅代表个人观点。
    风雨17年,阿里帝国成长之路,马云的操盘与做局
    “运营之神”马云的阿里运营操盘与做局

    在大家眼中,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如果把马云老师看做阿里的一名运营人员,称马老师为“运营之神”也不为过。尝试从运营角度解读阿里巴巴战略布局中的一些思路。

    “五新一平”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和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是马老师在云栖大会上演讲的核心观点,那么在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与新资源中,阿里已经做了那些布局与规划?

    风雨17年,距阿里成为百年老店还有83年。

    自1995年开始创业,做黄页,做外经贸部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做阿里,从英语教师到阿里王国的缔造者,马云不曾感到孤独,即便是在创业最开始、最艰难的时候,身边也有贤内助以及后期一直追随的18罗汉。

    拥抱变化,面向未来的“做局”
    “做局”犹如草船借箭,要有船、有箭、有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面向未来的做局更是这样,因为未来是不可预估的,也只能结合现在对未来做出预判,大胆的预判。

    “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未来”,互联网也是“做局”需要的风,而电子商务就是那艘船,用户是一根根利箭。1995年在美国见到互联网,马云就开始了他的御风之路,就一直在等箭再多一点,船再大一点。我们从阿里巴巴的发展路径,来细看马云是如何“做局”的。

    阿里巴巴简史与一门“传统大炮”的颠覆与创新
    穿布鞋、打太极、读金庸,甚至一度还和“大师王林”扯上关系,这是生活中传统的马云。

    “我大概20年没拿工资过,我都不知道怎么花钱,因为不爱钱才有这么多资源”,“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集团,为了阿里巴巴的发展,我的全部时间都几乎用在了工作上。”……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炮”马云。

    然而,这样的一门“传统大炮”,却从不守旧。

    1995年3月杭州的夜晚,马云在家中说了这句话:“我要辞职,干 Internet ”。这场持续两个多小时关于 Internet 的宣讲,没能说服当时的23位朋友。第二天马云就从学校辞职,叫来了何一冰,加上妻子张瑛,只有三个人的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同年5月9日,中国黄页上线,此时,距国内接通互联网还有3个月。三年内赚到500万,这是马云做中国黄页的成绩单。

    1999年湖畔家园家中,马云拿着18个人凑起来的50万创办了阿里巴巴,做当时国内的第一个 B2B 平台,为小企业主寻找生意伙伴。

    2003年5月成立淘宝,于是国内商战中最经典案例之一就此拉开帷幕。彼时 eBay 在中国已经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马云用免费战略让淘宝在两年之内占据了中国 C2C 市场70%的份额,最终 eBay 出走中国。

    马云一直相信:只有解决了支付问题,才能够做到真正的电子商务。于是2004年支付宝成立,支付宝最初是为了解决淘宝线上交易的安全问题所设的一个功能,首先使用了“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就是大家现在每天都要用的这个支付宝。

    马云曾说“没有一家企业会持久顺利,在坚持的同时,必须为客户而变,为世界而变,为未来而变。”

    从英语老师到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在还没人看懂的时候就第一个吃螃蟹,这是马云和阿里在坚持的同时为客户、世界、未来而变做出的种种努力,也是这门“传统大炮”的颠覆与创新。

    在淘宝打败 eBay 成为国内第一的过程中,马云就开始了“做局”。从 B2B 电商起家,再到做 B2C 成立淘宝,阿里这艘船上的箭越来越多。淘宝的免费政策的作用不只是帮阿里战胜 eBay 这么简单,更是阿里早期建立用户规模护城河的有效手段。截至2011年三月,阿里巴巴平台就已经拥有超过6,500万名注册中小企业用户;截至2015年6月底,支付宝实名用户数已经超过4亿。

    就在这个阶段逐步积累,电商交易做起来了,那么围绕交易本身能有哪些想象,能做哪些布局?

    “20多年以前,我们开始做互联网的时候,其实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做淘宝、做天猫、做支付宝,我们到2003年才意识到未来的商业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2004年我们才意识到,也许我们这么做下去,金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其实一开始马云也不会想到他和阿里在做的事情,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直到用户已经覆盖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更多的角落的时候,他们意识到了,在这个体量,他们做的这些事将会怎样助推商业、金融、技术和资源变革。

    布局新零售
    “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早在2013年马云和阿里就已经在布局现在提到的这个“新零售”。物流上,阿里2013年成立菜鸟网络占股48%,之后又通过投资等方式入股日日顺物流、新加坡的冠庭国际物流,后又以27.43%的份额入股百世物流。线下零售上,27.83%入股银泰百货,2015年战略入股苏宁成为第二大股东。

    资本上的这些动作,我们能看到马云的新零售布局,做线上线下和物流的打通,真正的实现零库存和精细化管理。这不就是京东一直在做的事吗?自建物流、直营、入股永辉超市、牵手沃尔玛。阿里做电商这些年真正的对手除了 eBay ,可能就是京东了。和淘宝、天猫的 B2C 不同,京东做的是线上的沃尔玛,大部分商品都是通过自营来实现的,包括自建库存、自有的物流体系。

    期待在新零售上阿里跟京东的对决。

    布局新金融
    “我希望能够看到真正互联网金融的诞生,能够创造出真正的信用体系,基于数据的信用体系,才能够让全世界产生真正的普惠金融。”

    在早期处理大量的电商交易过程中,阿里发现交易中的资金安全问题需要解决,那么能不能提供一种第三方的担保服务和支付工具,来保障交易安全,于是就有了支付宝。从担保交易到第三方支付,围绕这些慢慢做出了余额宝、网商银行、蚂蚁金服、芝麻信用,支付宝正在中国人的消费场景里无处不在。

    这是阿里在消费金融中布的局,区别于那些炒概念的 P2P 、互联网金融,阿里消费金融体系里每一步都是有坚实的用户和用户数据支撑的,握在阿里手里的是数以万亿计的真实消费数据和消费习惯。

    新金融未来可能会是阿里的核心业务,依托淘宝的真实交易数据,建立起来的信用体系,将会有无限的想象力。

    新技术、新资源布局
    “未来的机器吃的是数据,所以未来层出不穷,基于互联网、基于大数据的技术诞生,这又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想象和空间。过去的发展是基于石油和煤,未来技术的发展基于新的能源,那就是数据。”

    新技术和新资源可以归为一类,即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这离不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而云计算会作为一种基础资源,成为未来的水电煤。

    阿里在新技术和新资源的布局是与支撑业务增长一并发展的,与其说是布局不如说是技术在支撑业务增长中的沉淀。

    怎样通过大数据技术更好的支撑和服务现有的用户,双十一、双十二这样的高并发场景如何支撑交易更稳定?推荐算法如何更智能,做到精准推荐?用户搜索功能如何优化?……阿里的云计算、大数据、云 OS 、数据库技术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从马云对阿里的操盘与做局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技术变革和想象力带来的颠覆作用所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创业者或许不必悲观。当年淘宝干掉 eBay 用了两年,下一个“淘宝”和下一个被干掉的“eBay”可能只需要两个月。

    回看马云对阿里的操盘与做局,与其说是“做局”,不如说是商业帝国发展中的“必然”。

    过去的17年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上,马云和阿里都踩得很准。在这17年里有三个关键点,但凡马云和阿里错过一步,阿里都可能是另一个样子,一个是互联网出现,一个是 PC 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一个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出现。很少有人能这么幸运,能抢到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风口,马云算一个。

    或许,结果早就写定。1995年杭州城的那个夜晚,从一位瘦小的英语老师跳出来的振臂一呼开始:我要辞职,干 Internet 。

    结尾引用马老师在云栖大会上的一句话: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小企业把握机会创造未来。当然年纪大的人能够享受未来,谢谢大家!

    阿里风雨17年,Jack Ma 这门精干不安分的“传统大炮”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有理由享受现在和未来,毕竟现在是你们这些小马哥们的。

    1、执行力强,有核心团队
    2、找对了对手,比如刚开始就找准了ebay,想方设法超过他,然后微创新
    3、能说会道,会画大饼(这个不是贬义词),也就是有愿景,能够团结激励团队,这一条中包含了我们所谓的远见部分。
    4、赶上了好形势(这个在个人掌控能力之外)
    不外乎上面几条原因,我最初知道淘宝还是他和湖南卫视联合弄了一个节目,好像是一个淘宝招聘的,号称年薪最高100万,主持人还是曹颖,当时觉得真新颖啊,淘宝在宣传手段上还是十分创新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