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互联网+是一场化学反应

所有企业变成互联网企业之后,安全问题将会是最大的挑战。

两会以后,互联网里最热的词汇,就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在报告里面提到的“互联网+”。“互联网+”是什么?我认为有三层含义。

第一,“互联网+”就是各行各业和互联网一起发生的一场化学反应。

为什么是化学反应?把氢气和氧气混在一起,它们还是两种气体。但是一旦它们产生了化学反应,就能变成水,这就是本质的变化。“互联网+”也是这样,不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利用互联网对所有行业的再造,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互联网+银行、基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

第二, 提到“互联网+”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名词“IOT” ,就是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互联。万物互联促成了“互联网+”的实现,尤其是为制造业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IOT 也就是互联网的3.0。PC互联网是互联网的1.0,现在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的2.0时代,手机互联网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把所有人都连在一起。人们除了睡觉时时刻刻都在用手机,这种连接关系比PC互联网有利得多。而在IOT时代,我们所有能看到的物件,小到眼镜、领带、皮鞋、衣服,大到平时用的冰箱,出门开的汽车,坐的飞机,都可能会变成一个智能化的设备。这些设备7×24小时连接互联网,未来5年,这些设备的数量可能达到300亿到500亿台,到那时真正的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甚至会产生人工智能。

IOT使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用智能设备,无时无刻都在连接互联网。而“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这种万事万物的连接,对现有行业进行的改造。要么建立新的连接关系,要么加强原来连接的效果,要么压缩原来连接的层次。

比如,很多银行很早就利用互联网开设了网上银行业务,为什么不能算做“互联网+”呢?这是因为用户和银行之间的连接关系没有反正根本的转变。但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P2P信贷能产生这种转变呢?这是因为以前贷款都要依靠银行。互联网慢慢解决了诚信系统之后,如果一个人想贷一个亿,一个普通人只有1万块,汇集一万个这样的普通人,这个贷款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就能实现。过去这种连接是不可能的,但现在一个APP,就能把1万个人连接起来。如果这个风险很小,大家为什么不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转向互联网信贷?这就是连接关系带来的改变,它对传统的银行业来说就是一种颠覆。

不止是金融业,今天互联网在改造所有的行业。Uber和滴滴,是在改造租车、打车行业;Airbnb这样的租房网站也在重塑旅游业和酒店业。总而言之,当你改变了这些连接的方式,就会对一个产业带来变化,甚至颠覆。

第三,未来几年随着IOT时代和“互联网+”这两种趋势的流行,大部分企业都会被迫转成或者主动转成互联网企业。企业的商业模式会从单纯的一次性买卖,变成实时与互联网相连,变成互联网服务。未来能赚到钱的,肯定是和用户有着长期联系的公司。比如过去做电视的,用户把电视买回家跟企业就没有关系了。但是现在互联网智能电视被客户卖回家之后,服务才刚刚开始。今天给你推荐几个游戏,明天给你推荐几个电影,生意就不一样了。

所有企业变成互联网企业之后,安全问题将会是最大的挑战。比如,很多厂商要做智能汽车,但大家选择智能汽车,最大的问题不是自动驾驶,而是担心是否被攻击,是否死机的问题。另外,过去大家的电脑被攻击了无非是损失一些文件,泄露一些隐私,但一旦IOT普及后,对IOT设备的攻击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物理伤害或者人身伤害。比如让智能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停止行驶,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周鸿祎 奇虎360董事长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王冠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如何进修才能不被时代抛弃?说道:

    又到一年高考季,品牌都忙着做高考营销,学生们则是忙着填报志愿。其实相比过去,如今的中国学生在高等教育的选择范围上要宽泛的多。不仅仅国内教育资源越来越多,海外院校也成了很好的选择。当然不仅仅是高考生,很多大学生和离开校园的人都会考虑选择海外院校进行进修。

    选择海外院校,绝不应该只是逃避应试教育的权宜之计,更不应该只为了一纸文凭,今天就来聊聊,选择怎样的院校才能获得更好的进修体验?

    【海外就学有哪些好处?】

    先来谈谈出国留学最基础的好处,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出国留学可以增长见识、锻炼语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可今天要谈到,是抛开这些以外,出国留学的其他好处。

    首先是教育实力上的优势。坦白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很多排名靠前的学校、专业还是要通过出国留学才能就学。尤其在现在,科技发展驱动经济增长,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前景较好的领域都涉及到理工科专业,相较国内,海外理工科专业教学实力和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实力和资金都更强。以UMass Amherst(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为例,该院校的计算机工程专业在全美排名前20,从国家科学基金会中获取的科研经费全州排名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

    其次是教学模式上的差异。我们都知道,除去一些顶尖院校,中国很多高校属于“严入学、宽结业”,在毕业和平日里的考核比较宽松,导致很多高校生说自己的学业水平在高三达到了顶峰,然后就一直断崖式下跌。而海外院校则偏重于平日的考核,尤其注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学业的提高更为有利。很多海外院校会采取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像UMass Amherst就设立了互动智能课堂,让学生可以在在国内一边工作一边获得美国顶尖学府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

    最重要的,是关于海外资源的获取。在海外就学意味有机会和海外企业进行实习、项目制合作,如果有像谷歌、亚马逊、特斯拉这些知名的科技企业的合作经历,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自然有着很大好处。

    【步入职场不适合脱产留学?UMass Amherst给你更多选择】

    看到这里,很多已经步入职场的朋友肯定会感到遗憾,在考学时没有条件去国外上学,工作后又没有时间去进修。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很多海外高校已经推出了适用于职场人士的授课模式。

    比如上文提到的UMass Amherst携手上海交大推出的双校园硕士学位项目,该项目提供两种就学方式,既可以选择在校修读,也可以选择学制更短、交大和美国两地就学的实践修读。2018年夏季在美国校园完成,其余学期将在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完成。在UMass Amherst与交大定制的互动智能课堂中,学生可以和美国教授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既享受了尖端教育资源,又不耽误自身的工作和生活。

    不仅学时更短,选择实践修读还能获得更多亲自参与国内尖端技术项目的机会,完成课程后全球顶级外资企业的工作机会,包括苹果、通用GE、微软等等,同时导师还会帮助学生进行面试。

    除了实践机会,UMass Amherst的教学实力也很强大,《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将UMass列为2017顶级公立大学,在拥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的马萨诸塞州,UMass Amherst从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获取的资金 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全州排名第三。

    选择传统留学时,很多人最大的担心不仅仅是耽误自己在国内的工作,也不是生活成本,最怕的还是在象牙塔里待了两年出来就“不知有汉”,空有学术知识却错过了行业趋势。相比传统的脱产留学,UMass Amherst提出的实践课程模式更具应用性,不仅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深造,更能够通过在在前端企业的实践经历提高自身学术和业务水平,尽快学以致用。一方面获得知识,另一方面紧跟行业技术发展,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UMass Amherst如何成为人才培养皿?】

    不管是读取海外学位还是进修,重点不是镀金,而是获取先进的知识,所以在专业选取上十分重要。

    这次UMass Amherst主推的专业是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归属于工程学大类中。就像我上文提到的,科技才是推动未来的主要动力,而工程学则是未来最重要的学科。UMass Amherst工程学院的教师得过多项权威政府机构、私营企业、慈善和专业协会颁发的顶级奖项、荣誉和赠款。在未来,我们对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等等技术的依赖一定会只增不减,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整个社会对于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非常之高,而UMass Amherst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历年专业领域中均名列前茅。有电气和计算机工 程学生不仅可以享有工程类专业就职指导和资源帮助,还可以获得UMass Amherst的独家人际网络以及遍及全球的专业发展机会。对于已经身处科技行业的人来说,再不进修,则意味着被世界淘汰。

    除去学术和技术实践,过来人都知道,上学还要为着人际关系网络的搭建,如同风靡一时的xx商学院。

    UMass Amherst也是一样,其拥有235,000余名遍及全球的强大校友网络,其中不乏科技技术及艺术领域等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对于人脉、就业资源、理论知识等等方面的补充,让UMass Amherst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皿。

    【结束语】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这些成语我们从小就牢记于心,可是步入职场后,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知识的补充,选择海外进修时实际上我们是在选择优质的课程和资源,像UMass Amherst能提供给我们的一样——就业机会、实践能力和人脉关系。选择了解到这些,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学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