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复原曹操相貌:姿貌短小神明英发

专家复原曹操相貌(来源:齐鲁网)

还原的曹操相貌

还原的曹操相貌

在复原山东人祖先面孔,预测未来人相貌后,山东卫视昨晚播出的《中国面孔》再次集人类学、遗传学、考古学、文献学、刑侦学等各方面专家所长,同时根据多支后裔的长相特征,逆推还原了一代枭雄曹操的容貌,7支曹操后裔跨越千年首次聚首,还原后的曹操相貌跟这些后人颇为相像,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7支曹操后裔跨越千年首次相聚

去年,DNA鉴定曹操九支后人的新闻就引起广泛关注,如今他们中的七支:江苏盐城绣虎堂后人、安徽舒城的仪壹堂后人、江苏海门的怀善堂后人,安徽后迁至浙江的家政堂,还有北方的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三支后人,跨越千年时空首次相聚!在山东卫视《中国面孔》演播大厅,初次见面的曹操后人们难掩激动之情,来自辽宁东港的曹先生说,“虽然第一次见,但感觉就是一家人!”“终于见到族谱上记录的亲戚!”来自江苏盐城的曹操后人感慨“这次相聚是千年等一回!”初次相见,曹操后人最关注的就是彼此的相貌,看到对方也具有同样散状的眉毛和鼻梁上的突起,更坚定是一家人的信念。

曹操容貌猜想  “姿貌短小神明英发”?

“评书三国演义”讲曹操“七尺有余,黑眉细目,白面长须”,孙盛撰写的《魏氏春秋》中描写“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承认曹操长得不好,但是气质非常好。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讲,他曾翻遍文献资料寻找曹操长相:“很不容易找到这样几句话:曹操个子不高,男性雄风十足”。这位个子不高,气质非凡的一代枭雄,相貌如何?曹操后人说:“真正曹操的相貌就是曹操九支后人的相貌。”

曾鉴定曹操九支后裔的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与人类遗传学系教授李辉很说:“曹操生活在距今1800多年的安徽北部谯郡,这个地方人的面部比较宽比较大,眼睛又大又圆,眉毛又粗又浓,眉毛的外侧散开,因此估计曹操很有可能具备这些面貌特征。”跟随课题组走过全国20多个省份,见了上千名曹操后人的博士生王传超总结,南北方的曹操后人面部有明显差异:“北方的曹氏后人多方形脸,轮廓粗犷,眼睛细长居多,单眼皮,有明显的蒙古褶(内眼角的上眼皮盖住下眼皮),鼻梁高挺,鼻翼比较窄;南方的曹操后人,脸型圆形居多,眼睛大而圆,鼻翼不如北方的高挺,但鼻翼很开阔。”

还原的曹操相貌

 

一代枭雄露真容 获专家及后人认可

在昨晚播出的《中国面孔》中,千年一枭雄,终露真面孔。著名刑事相貌专家、曾复原过辛追夫人、大汶口遗址头骨的赵成文教授利用复原技术最终对曹操的相貌进行了还原,还原的曹操容貌具有三个显著特征:散装的眉毛,鼻梁上的突起,额头有倾斜幅度,而节目现场请来的曹氏后裔们也普遍具有类似的特征,对复原的曹操相貌也高度认可。现代影视作品中鲍国安、陈建斌,张丰毅都曾饰演过曹操,哪个版本更接近真实的曹操,最受曹氏后人的认可呢?来自辽宁铁岭的曹操后人曹强称:“从面貌上讲,鲍国安版的曹操很像我父亲,眉毛也是散状的,长度浓度都很像。”

曹操面孔还原是一个复杂而又科学的过程,根据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提供的资料,结合1800年前中原人的相貌特征、文献中对曹操相貌的描述、遗传学家对曹操九支后裔DNA的分析等各方内容,同时对曹操9支后裔几千名后人的面部特征分析,逆推还原而成。通过曹操后人的相貌逆推1800多年前的祖先曹操长得什么样,在学术上得到了专家认可。李辉教授解释:“因为曹操的后代有共同的Y染色体,Y染色体基因对人长相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从他们的共同特征逆推曹操的长相会得出有意思的结果。”

不论《中国面孔》还原出的曹操容貌和网友心中的曹操形象是否相符,曹操容貌的还原在基因学研究领域和历史文化领域都算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据了解,《中国面孔》是山东卫视于2014年打造的一档文化综艺节目,节目中除了介绍以面孔为切入点的中国传统文化,还与相关科研机构联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面孔复原,通过这种揭秘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其背后的文化知识。之前复原的山东人祖先面孔,因与张艺谋、冯小刚、顾长卫等名人撞脸而受到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山东人口迁徙、中国民族大融合等背景知识的讨论。据悉,节目后续还将通过科学手段,合成出中国人的平均长相。

(原标题:《中国面孔》还原曹操相貌 7支后裔跨千年首聚)

来源:大众网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如果曹操选曹植做接班人,曹魏会不会成为一个盛世王朝?说道: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曹魏没有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长盛王朝,真正的强盛期只是在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这两代,后面还有三位少帝,基本上是司马氏的傀儡了。

    推究根源,有人说曹操接班人没选好,如果选的不是曹丕而是曹植情况会完全不同,但大多数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曹操选接班人不选“谁是最可爱的人”而要选“谁是最可靠的人”,所以选择曹丕是正确的。

    因为曹丕比曹植政治上更可靠,曹操更放心,曹丕即位后能保证曹操既定的方针、路线得以贯彻执行,曹氏的江山能更加稳固。

    如果选择曹植接班,对曹氏江山来说可能就会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曹植不仅率真、坦诚,而且“任性而行,不自雕励”,缺少一个政治人物的成熟。

    三曹都是诗人,就身上的诗人气质来说曹植无疑最浓,他有浪漫主义的一面。论文采曹植比曹丕强,论政治才能曹丕明显超过曹植,曹操最终选择曹丕应该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但曹丕当上皇帝后对曹操所确定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贯彻得并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在抑制豪族势力这一点上,曹丕对曹操制定的路线进行了修正。

    曹丕“修正主义”的标志是让司马懿和陈群等人掌握了军权,这在曹操的时候是绝对禁止的。后来由世族主导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彻底阻断了寒门和中小地主阶级的仕进之路,曹魏政权格局的平衡被打破,过去汝颍人士主文、谯沛将帅主武的局面变成了向世族的一边倒。

    一般认为,曹操是中小地主阶段的代表,他抑制豪族是有战略考虑的,在这一点上孙权也有同样的想法和做法,而且比曹操来得更彻底。

    孙权晚年的“南鲁之争”也是一场夺嫡之争,“南鲁之争”中陆逊与诸葛恪同为太子党人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被逼死、一个反而升了官,原因就是孙权对待世族的陆逊和对待没有根基的诸葛恪,有完全不同的态度。

    抑制大族,不让他们继续坐大,无论是曹魏还是孙吴,都做为了立国之基。必须看清、看透这个方针并扎扎实实地贯彻执行下去,才能算得上政治上的成熟与可靠。

    曹丕上台以后政权分配格局的平衡被打破,士族力量不断壮大,以诸夏侯曹为代表的谯沛集团则逐渐式微,对于曹魏政权来说这个局面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恶果。

    这种恶果在曹丕生前似乎还没有来得及充分显露,到魏明帝上台后,士族坐大造成的后续效应才逐渐表现了出来,政权力量越来越向世族一方倾斜。

    而魏明帝也像曹丕一样短寿,后面上台的曹氏主执者,包括曹爽在内,都已经慢慢控制不了局面了,政权整体上的平衡已不复存在,曹氏被淘汰出局的结果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工于心计的曹丕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一点?曹丕也许看到了,只是一来他很无奈,只能这样做;二来他认为不要紧,以自己的力量,无论谁的势力得到发展,自己都足以能控制。

    曹丕当太子之前一直处于夺嫡之争中的劣势,身为嫡长子的曹丕没有很快被立为太子,这本身对他就十分不利,说明曹操对他不满。

    曹丕与世族不知不觉中走得更近,这让曹操心有忌讳,所以他对曹丕的干将司马懿一直采取压制的态度,对另一个干将吴质也没怎么重用,很长时间派他到朝歌当县长。

    夺嫡斗争开始后曹营很快分成了两大派,其中诸夏侯曹很多拥护曹植,比如曹洪、曹仁,曹植阵营的三大干将中有两个也是来自谯县,即二丁兄弟。

    曹丕得不到这些人的拥护,而世家大族不失时机地伸出了援手,曹丕“四友”中的陈群和司马懿都是大族的代表,陈群不仅自己出身显赫,还是荀彧的女婿,在士族中处于中心位置。

    曹操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和动摇后仍然终于决定立曹丕为太子,这里面有曹操对袁绍、刘表没有处理好这件事的下场的警示,有曹丕自己的努力,并且为对方不失时机地设置陷阱,也有曹植自己不争气,屡屡让曹操失望。

    曹丕听到自己被立为太子后激动不已,当时他正跟辛毗谈话,听说后高兴得一下子搂着了辛毗的脖子说:辛君啊君,你知道我多高兴!可见,曹丕对自己能不能当上接班人其实没有多大把握。

    曹操一旦下决心让曹丕来接班,就着手为曹丕将来顺利接班进行了一系列安排,杀崔琰、退毛玠、杀杨修都是这一主题,这时候的曹操表现得就不再犹豫了。

    曹操死后曹丕一度还是比较重视政权内部的平衡问题的,比如对夏侯曹中第二代、第三代精英继续给以重任,但曹丕对于当年夺嫡之争中那些反对自己的人还是决不留情,对曹植、曹彰等兄弟更是防之又防。

    曹丕不认为这样做会动摇到曹氏政权的根基,他对于自己控制局势是有充分信心的,虽然用了陈群和司马懿,但以曹丕“御之以术”的手段,司马懿想脱离掌控、有一番作为恐怕是很难的。

    但有一点曹丕没料到,那就是自己这么短寿,只活了四十岁,当了六七年的皇帝就死了。曹丕死得太早,也很突然,头一天觉得不舒服,第二天就死了,连指定的托孤大臣之一的曹休都来不及从前线回来。

    魏明帝上台后,虽然也是天姿英惠,但与曹操、曹丕父子相比,那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曹丕执政期间曹氏宗亲受到了压制,曹植含泪离开洛阳,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在政治上有所施展。魏明帝上台后,由于他是甄妃的儿子,可能有感于母亲的身世,所以对曹植多了一份感情,但也限于此而已。

    曹植很想出来为曹氏江山出把力,但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明帝本人有这个愿望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曹植是因政治斗争“下台”的,如果他上台,最害怕的就是那些曾经站在对立面反对他的那些人,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上台。

    夺嫡之争伤了曹氏政权的元气,使司马懿为代表的大族势力有机可乘。曹丕为稳固政权的需要,上台后对曹植一派的势力进行了打击,杀了二丁,冷落曹洪等人,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曹丕只能在政治上更加倚重士族。

    如果曹操当初料到了会是这样的结果,他会不会再选择曹丕呢?曹操也许会选择曹植,继续打压士族的力量,壮大以谯沛中小地主为代表的庶族的力量。

    但曹植未必有这样的政治能力,这是曹魏的悲哀。

    如果只有曹丕没有曹植,或者只有曹植没有曹丕,都不会有这么多的恩怨、纠葛和斗争,曹魏政权也许才会顺利得多。

    好书推荐

    《三国全史》上下卷

    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