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如何打造一带一路的?强大国力、繁荣发达的海陆丝绸之路

5月14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再次吸引全球目光聚向中国。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或将重塑亚洲乃至世界格局。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汉、隋、唐、宋、元等朝代皆长期开放,与各国交好,本文以唐代为例,介绍下当时中国的“一带一路”体系。

唐朝是如何打造一带一路的?强大国力、繁荣发达的海陆丝绸之路

【文/柳丁 来源:大绿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强大的国力保障

纵观各朝,汉代对外交记录尚少,隋朝立国太短,宋朝经济发达但国力孱弱,元朝固然强大但是在政治凝聚力和文化传播上有短板。

因此论中国在国际上的巅峰地位以及对外交往之盛况,当属唐朝。

北魏末年,六镇大起义后天下大乱,其中来自武川镇的一批军人以宇文泰为首,在关中站稳脚跟,先后建立西魏和北周,这群人被称为关陇集团。

唐朝是如何打造一带一路的?强大国力、繁荣发达的海陆丝绸之路

他们是由汉族以及少数民族鲜卑等精英结合在一起的军功豪强集团,灭北齐平南陈,先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恢弘的隋唐王朝,重新确立中国在东亚的霸主地位。

盛唐之所以独一无二,就在于当时与之并立的高句丽。突厥,吐蕃都处于巅峰时期。但是唐王朝卧薪尝胆,在50年的时间内,将它们全部击败。

在南北朝分裂时期,高句丽在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逐渐崛起,并成长为东亚除了中原王朝外又一个强大的农耕政权。

由于其地处内亚草原与汉地边缘的关键枢纽——燕山辽河一带,一旦根基扎实,对于中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此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四代雄主,多次兴兵征讨高句丽,最终于668年将其灭亡,将朝鲜半岛纳入中华文明圈。

事实证明了这些君主们的战略眼光。其后辽金清皆从此地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轨迹和进程。

相比高句丽,突厥则是当时的绝对强权,突厥自北魏末期崛起后,在隋朝时期,崛起成为一个东起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逾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的超级大国。

在隋王朝的打击分化下,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唐朝是如何打造一带一路的?强大国力、繁荣发达的海陆丝绸之路

但是隋末乱世中,东西突厥再次崛起,成为横亘在唐朝北部的一个强大存在。

唐太宗初登帝位,卧薪尝胆,629年派李靖奇袭定襄,消灭了东突厥汗国。657年,唐高宗派苏定方西征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攻灭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西突厥汗国灭亡,并在波斯以东原西突厥故地设置了 众多羁縻 都督府。

最后是与吐蕃争夺西域并获胜。唐朝消灭西突厥后,在西域恢复了太宗时期设置的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但是此时青藏高原的吐蕃崛起,与唐朝就争夺安西四镇展开了激烈争夺,四镇数度易手。692年,武则天派大将王孝杰率军击破吐蕃,收复四镇,遣军两万四千人常驻,从此西域的形势稳定下来。更多一带一路解读:www.yangfenzi.com/tag/silkroad

消灭了边疆强敌,使得唐朝进入了空前繁盛的时代,强大的国力使之牢牢控制了丝绸之路东端,为其后开展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达的陆上丝绸之路

唐代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的交通,在贾耽的《入四夷之路》有具体反映,其中海路以广州为起点,陆路则以长安为中心。

唐代与域外交往的陆路交通从长安出发四通八达。

唐朝是如何打造一带一路的?强大国力、繁荣发达的海陆丝绸之路

向北经蒙古地区至叶尼塞河和鄂毕河两河上游(在今俄罗斯中部),折西达额尔齐斯河(在今哈萨克斯坦)流域以西地区;

向西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玉门关西行,在新疆境内有三条路线过葱岭而通中亚、西亚和南亚;

西南经青海至吐蕃,可达尼婆罗、天竺,或经南诏、缅甸到天竺;

向东经河北、辽东可到朝鲜半岛,还可海路至日本。

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大明宫等宫殿巍峨壮观,俯视全城,各国使团络绎不绝。慈恩寺雁塔高耸,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们在此留名,希望能够金榜题名。曲江池畔杨柳依依,达官贵人家的贵妇小姐在此踏春赏花,人潮涌动。

长安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

城内有东西两市,其中尤以西市繁华,汇聚了酒肆、衣行、药店、古器、珠宝、铁铺等 220多个行业。

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其中亚与波斯、大食的“胡商”最多,李白曾经赋诗:“落花踏进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自长安出行往西,途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唐朝在此设立州县,实行严密的编户制度,推行均田制,将其纳入中央管理范围。

官员、使团、军队、商旅等往来穿行,承担着传递公文、保卫边疆、兴贩贸易、物资流转等任务。

唐朝在沿途设立了驿站,供来往行人休息。同时也设立了诸多关隘,向来往客商颁发通行证——“过所”。(西游记里,沙和尚念念不忘行李里的通关文牒?)

经过唐初100多年的开发经营,到天宝年间,沙州(下辖敦煌、寿昌二县)已经有 6395户,32234人,成为西疆重镇。

来往于内地、西域以及中亚的商人通过河西走廊,将中原的丝绸、瓷器、汉文典籍等运往西域,同时将西域、中亚等地的珍宝、特产以及宗教、文化书籍等传往内地。

出玉门关,则到了今天的新疆以及中亚地区。在唐朝时,此地隶属 安西都护府。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 唐玄宗时,四镇兵力共约 4.4 万人。

这支军队在和平时期,维持西域秩序,保护来往商队进行贸易。在战争时期,则以强大的战斗力为后盾,维护边疆安全,先后与吐蕃、阿拉伯帝国等强国展开过多次战争。

岑参在《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写道:“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生动还原了大军开拔时的盛景。

唐朝是如何打造一带一路的?强大国力、繁荣发达的海陆丝绸之路

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

天宝十年(751),因唐将高仙芝在中亚的怛罗斯战争失利,唐在西域的权威受到动摇。

随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为了平叛,将安西四镇以及陇右的军队内调参与平叛,导致吐蕃将黄河以西的唐朝领土全部占据,中原经陆路联系西亚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被切断,对外贸易的重心逐渐从陆路转向海路,于是从广州通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繁盛起来。

这条航线大概是从广州起航,经越南沿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至巴格达。更多丝绸之路解读:www.yangfenzi.com/tag/sczl

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广州。岭南到大庾岭道路的开通,使广州到内地的交通大为改善。

借助人工运河与天然河道,远道来华的船舶也可以通过内航水路向腹地深入。各国商船每年穿梭于广州与印度洋之间,《旧唐书》称:“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货与中国交市。”

唐朝僧人义净就是从广州出发,前往印度学习佛法,此后又坐船从印度返回到广州,著有《南海寄归传》,记载了东南亚和南亚各国风情。

当时云集于广州江中的外国商船 ,“有婆罗门、波斯 、昆仑等舶,不知其数”。

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市舶司,负责采购皇家需要的奇货异珍,同时也向商船收取一定的费用。

居住在广州的各国商人“胡人”有十万人以上。由于贸易的发达,广州成为南方富庶城市。

唐末黄巢起义时,曾一度攻占广州,攫取了大量财富,意图占据此地,对抗朝廷。后来由于来自北方的士兵在此水土不服,遂放弃广州,北征中原。在这场动乱中,在广州被屠杀的“胡人”据记载有 20万之多,结束了唐朝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

对新罗、日本的贸易,主要以扬州、明州、登州等城市为主。

日本当时处于封建化初期,经常派遣“遣唐使”赴中国学习律令制度,文化典籍,进行朝贡贸易。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等策划下实施完成的,其都城平安京即仿中国长安城建立。

唐代宗时期,命驻青州的节度使兼任“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代表朝廷负责监管与新罗、渤海等东亚诸国的海上运输、海外贸易等外交事务。

新罗人张保皋则控制了新罗与唐朝的海上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当时在山东半岛上有诸多新罗村,云集了众多新罗人。

唐朝是如何打造一带一路的?强大国力、繁荣发达的海陆丝绸之路

唐朝“一带一路”体系的特点

唐朝三百余年,尤其是盛唐时期的“一带一路”体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念念不忘的“汉风唐韵”,正表明了对于汉唐那样强盛时代的向往与怀念。

第一层以唐王朝为中心,突厥、回纥、吐蕃、契丹、渤海、南诏、粟特等民族和政权环伺而立,在唐朝“羁縻”体系下共存,吸收唐朝文化,与唐朝通商换取财富。

第二层以新罗、日本、波斯、印度诸国、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等为外围,广泛扩展了唐朝影响力。如新罗、日本效仿唐朝,融入儒家文化圈,与印度开展佛教为代表的文化交流,收容波斯王子卑路斯父子入长安,与阿拉伯帝国展开长期战争,确保唐朝对中亚的影响力等。

唐朝统治者本身是胡汉结合后裔,其本身对于华夏与蛮夷之界限便较为模糊。

唐朝皇帝除了是中原王朝皇帝,还是各民族的“天可汗”,显示出唐朝对于自身国家强大、国民富裕的强烈自信。更多唐朝解读:www.yangfenzi.com/tag/tangchao

唐朝与吐蕃、回纥等进行和亲政策,佛教与儒家文化传入两大少数民族政权,客观上也使其在后期温和起来,最终吐蕃陷于分裂,回纥被更凶悍的游牧民族取代。

唐政府吸收了不少外国人在唐为官。如之前提到的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本身即是高丽人,安禄山则是来自中亚的昭武九姓后裔。

唐玄宗时期,唐朝边防军已经成为“蕃汉一体”的军队,契丹等民族内附,使得河北地区胡化严重。这种政策后来为唐朝带来了巨大灾难。

在同期,西欧处于中世纪,波斯、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陷于长期战争,印度还处于分裂时期,唐朝无疑是亚欧大陆最稳定和最强大的国家,其科技和文化成就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世界。

公元 751 年,大食就在撒马尔罕建立中国本土之外的第一个造纸厂,以后又在大马士革和阿拉伯沿海城市陆续建立一些造纸厂,其后造纸技术又经由这些地方,传入非洲的埃及和欧洲的西班牙,并逐渐传播到法、意、德、英等欧洲各地。

怛罗斯战役失败后,被阿拉伯俘虏的中国军人中,有一些掌握中国造纸、丝织、画法、金银等制作技术的人,相应技术也因为这些战俘而在阿拉伯世界得到传播。

唐朝后期,中国制造火药的主要成分 硝 随着炼丹术也传入阿拉伯世界,被那里的人称为“中国雪”,后来被他们用于医学、炼丹、烧制玻璃和琉璃。

此外中国的养蚕和繅丝、织绢技术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便传入新疆,然后再在公元 6 世纪末传到波斯和东罗马帝国。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姜万军:西部地区和民营企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8国领导人参会诉求分析

➤ 历史学者李强:建设“一带一路”首先要了解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

➤ 一带一路的健康使者:中医药走出去 造福人类健康

➤ 以文带医 以医带药 以药兴商,甘肃中医药悄然走俏“一带一路”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活动盘点说道:

    欢乐春节:因地制宜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欢乐春节”作为文化部牵头打造的对外文化交流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海外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品牌活动,为增进中外政治互信、经贸互利、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欢乐春节”因地制宜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幸福祥和、欢乐共享的中国春节文化在“一带一路”广泛传播。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欢乐春节”等重点交流品牌,扩大文化交流规模,已列入《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2017年为例,“欢乐春节”巧妙利用非遗和民乐作为文化语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民乐音乐会《画境富春·丝路长安》吸引华沙市民冒雪观看;《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二胡、琵琶、古筝、唢呐等民族乐器奏响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匈牙利、乌克兰;剪纸、葫芦烙画、抖空竹、捏泥人等非遗表演惊艳尼泊尔;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

    通过“欢乐春节”的平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面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以充分展现。大批艺术精品的展示,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传递了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的生动诠释。

    “意会中国”:搭建中阿民心相通的桥梁
    “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包括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庆祝建交周年合作举办的各类文化节(年、季、周、日),以及邀请沿线国家组派艺术家来华参加各类文化活动。

    阿拉伯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促进中阿人民互相了解、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自2009年以来,文化部已举办8届“意会中国”艺术家采风活动,邀请阿拉伯国家的8批艺术家来华创作交流,活动先后走进江苏、上海、宁夏、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浙江等省区市。艺术家在采风过程中领略中国各地独特的自然风貌、文化生活和社会风情,创作了大批作品;通过与中国美术院校和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交流互动,对中国艺术创作环境、传统和当代艺术理念有了深入理解;通过彼此的交流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为世界范围内丝路主题的艺术创作增添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意会中国”除邀请艺术家采风创作,还汇集创作成果,举办多届汇报展、主题展、精品展,在黎巴嫩、约旦等国进行国际巡展。目前,以阿拉伯国家雕塑家采风创作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意会中国”——中阿友谊雕塑园正在建设中。该雕塑园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谊和交往视觉化,是塑造中阿友谊的标志性工程。

    国家文化年:与沿线国家双边文化交流的盛举
    国家文化年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文化交流的盛举。“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埃及政府很快给予积极响应。2016中埃文化年正是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对推动中埃、中阿的文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开启了新起点。2016年1月,2016中埃文化年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埃及总统塞西出席开幕式,并与中埃各界人士200多人共同观看了由两国演职人员联袂献上的《两个伟大文明的对话》主题演出。

    2016中埃文化年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举办的首个文化年。从文化年开幕式、《两个伟大文明的对话》主题演出到“丝绸之路与丝路之绸”展览、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系列文化活动,再到两国艺术家在文化年闭幕式唱响经典歌剧《阿依达》……整个文化年活动呈现出出席嘉宾层次高、活动项目多、内容涉及领域全、覆盖范围广、思想对话程度深、交流宣传效果佳的显著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年期间举办了30余场讲座、研讨等思想对话活动,多个文艺团组互访,两大文明通过对话加强交流互鉴的主题贯穿整个文化年。一年来,文化年执行项目100余项,地点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银川、南京、无锡、成都、开罗、卢克索、阿斯旺、亚历山大、达曼胡尔等,两国互访人员总数达912人,活动直接受众超过2000万人次。

    2016中卡文化年也为中国与卡塔尔双边文化交流增添了强劲动力。文化年期间,两国举办涵盖演出、展览、影视、摄影、图书、体育、思想学术等领域的活动近30场。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沿线23国通过《敦煌宣言》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盛会。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要“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016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敦煌举行,习近平主席为文博会发来贺信,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

    由文化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的本届文博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主题,以论坛、展览、演出为主体,邀请了来自85个国家、5个国际或地区组织的95个代表团的1700多位嘉宾,共议全球文化发展愿景,共商“一带一路”发展大计。

    文博会期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的文化部长或代表受邀出席文博会部长圆桌会议并通过了《敦煌宣言》,在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保护传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共识,标志着“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思想交流 凝聚共识
    “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自2013年起每年在中国举办。由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该座谈会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中外著名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国际格局”“中国道路与共同价值”“互联互通与共同发展”“知识分享与共同家园”和“文化认同与共同遗产”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这个致力于推动中外思想交流的平台上,与会学者达成了诸多共识:“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改革提出了中国方案,这个方案将通往一个彼此尊重、共同发展的家园;“一带一路”是开放而包容的大战略,要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政策的联通,从而实现互利共赢,使全球大多数人受益;“一带一路”倡议应该创造新的需求,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动能,并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成果;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对解决当代世界的问题与冲突仍具有现实意义,应该珍惜这些人类共同的思想文化遗产,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使“一带一路”愿景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也得到世界各国青年汉学家的欢迎和好评。来华参加研修的青年学者回国后,召开报告会、组织汉学家协会、发表或出版介绍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文章、书刊,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有生力量。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弘扬丝路精神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由文化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2014年首次举办,每年一届。如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已成为弘扬丝路精神、增进文化交往的重要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去年举办的第三届艺术节被纳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共有8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和关联国家及地区、国内23个省区市参加相关活动。艺术节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达到空前的热度。

    艺术节的惠民演出颇有特点,主题为“一路同心”,寓意之一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要同心协力、共同发展,二是参加惠民演出的外国艺术团体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更需要一条心,将文化艺术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据了解,艺术节期间,来自格鲁吉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现代艺术家组成的巡演团队,分别赶赴西安交大、长安大学、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等陜西省內10多所高校,以及西安高新区、西安港务区等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铜川、咸阳、宝鸡、户县等市县进行了惠民演出。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展示海丝文化建设成果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由文化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2014年和2015年分别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艺术节以文艺演出、经贸会展、学术研讨和文化惠民为主要内容。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拟于今年12月举办,以“展示、交流、合作、提升”为宗旨,以“海丝建设”为主题,充分展示福建泉州海丝文化建设成果,为海丝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架起文明交融、增进友谊的桥梁。目前,艺术节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泉州将着力把艺术节办成“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得更有新意、更有水平、更有影响,赋予海丝国际艺术节更多中国声音、国际元素。

    作为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主题公园活动板块主阵地,海上丝绸之路(泉州)艺术公园于2015年11月8日开园。公园用地面积1069亩,以互联互通、文化融合、经济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现海丝沿线各国历史、文明、艺术、生活风俗。

    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国际艺术舞台
    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始于2008年,其影响力逐年提升,已纳入“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框架。2015年,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于7月20日至8月5日在新疆举行。舞蹈节响应“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中国梦想,多彩丝路”为主题,突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重点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舞蹈节期间,25个中外艺术团队为新疆各族观众带来78场演出。其中,既有享誉国际艺术舞台的经典芭蕾舞剧《吉赛尔》《一千零一夜》,也有通过现代舞蹈艺术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品《孔子》《千手观音》,还有新疆本土创作的《阿拉木汗传说》《戈壁青春》等。

    舞蹈节期间,还举行了丝绸之路演出交易会和首届中国新疆丝绸之路艺术品展暨艺术品竞买交流会,搭建了“一带一路”聚焦新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

    今年将举办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

    (来源中国文化报)

  2. 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说道:

    在与全球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同时,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广泛提升。蓬勃开展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经和“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

      5月14日,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北京,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领导人圆桌峰会等活动。本报特对我国与部分国家近年的文化交流情况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国家,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向西延伸的第一站。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年底,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谅解备忘录》;2016年,两国正式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近年来,两国多次互办大型文化活动,互派文艺团组访演,开展专业领域人员交流,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互鉴。此后,双方还将共同推进互设文化中心的进程。

      哈萨克斯坦与中俄两国共同主办了“2015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两国在音乐领域的交流也不断增多,“光明丝绸之路上的相遇”——中哈联合音乐会在北京举办,献礼两国建交25周年;中国爱乐乐团在哈萨克斯坦成功巡演,深受哈萨克斯坦民众喜爱;丝路新颜暨领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成果图片展等展览举办;2014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正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哈萨克斯坦积极参与“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汉语桥”等活动,与中方共同举办“中国武术文化节暨哈萨克斯坦武术大赛”等;哈萨克斯坦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与有关企业签署影视制作合作协议……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两国在文化领域拥有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空间。

      乌兹别克斯坦
      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演讲时,对“一带一路”三年来的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评述,并表示,中乌双方要携手构建多层级、宽领域、全方位的互利合作新格局,推动中乌友好合作写下新的历史篇章。对于中乌人文交流,习近平提出,要精心打造中乌民心相通工程,通过深化文化、教育、旅游、考古、地方合作提升中乌作为丝绸之路古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以来,中乌文化交流与合作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两国多次互派文艺团组访演,开展专业领域人员交流。2016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十三次会晤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其间,文化部还支持中国国家画院与乌国家艺术科学院在乌共同举办展览;近年来,中乌演出团体相互交流日益增加;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做出了重要贡献;乌积极加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人文领域的组织、联盟。

      近年来,乌进一步加强与改善汉语教学工作,相继在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世界语言大学以及中小学校开设汉语系或汉语课堂,“汉语热”已成为中乌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是最早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之一,作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紧密合作。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推进,双方在艺术家、汉语教学、广播影视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活跃。

      “一带一路”伊斯兰风情文化国际摄影优秀作品展、“中国故事2016”图片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中巴艺术联展等一系列展览的举办,增进了两国民众对彼此的了解;“魅力中国 多彩新疆”文化周、“爱尚中华·国乐盛典”音乐会等演出在巴基斯坦举行,展现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基于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制定培训班”和“一带一路”中巴教育座谈会等活动的举办,以及由巴基斯坦文化、艺术、体育界高级官员和知名人士组成的文化精英团的成功访华,博物馆、图书馆等领域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的频繁举行,增进了两国人文交流在专业领域的对口合作。

      今年4月,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启用仪式在伊斯兰堡举行,中心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向巴基斯坦人民介绍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展示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的美好情谊。

      俄罗斯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被俄罗斯社会各界广泛理解、认同和支持的背景下,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水平不断提升,成果丰硕,形势喜人。

      每年在黑龙江举办的集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中俄文化大集活动,是中俄两国在边境毗邻地区跨境同期共同举办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中俄文化论坛自2013年起在两国轮流举办,两国文化界人士交流学术、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培养感情,促进了两国在文化政策、文化理念、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目前,俄罗斯多家剧院加入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为陆续开启的丝绸之路博物馆、图书馆等联盟邀请俄罗斯相关机构加入奠定了良好基础。与丝绸之路文化相关的展览、演出、论坛、交易会、体育和艺术赛事在俄罗斯也广泛展开。特别是2015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成为“一带一路”主题下中俄民间交流的成功典范。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高度重视与中国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合作。2016年9月,中白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白俄罗斯政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措施清单》,清单涵盖了交通物流、贸易投资、金融、能源、信息通信、人文等领域的相关措施或项目。

      2016年12月,白俄罗斯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仪式在明斯克举行,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事件。据悉,白俄罗斯也将在北京设立白俄罗斯文化中心,两国互设文化中心有助于扩大人文领域的友好关系和交流。

      2017年是中国与白俄罗斯建交25周年。4月,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馆长佛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的油画作品《父母的故土》正式捐赠给中国美术馆。5月,来自白俄罗斯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将作为第十七届“相约北京”艺术节的闭幕压轴大戏亮相北京。

      希腊
      2016年7月,希腊国家通讯社雅通社发表了《希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文,表明了希腊对“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积极态度。2016年10月,中欧文明对话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中国、希腊、意大利等国的10多位著名学者和政府官员在会上探讨了在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面前,加强中欧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措施。

      2017年4月,中国—希腊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合作年启动仪式在希腊雅典拜占庭博物馆举行,“2022,北京欢迎你”冬奥主题互动展览同时揭幕,展览内容由“奥林匹克:从雅典到北京”“北京冬奥,冰雪之美”两部分组成。

      由中国和希腊共同倡议发起的“文明古国论坛”日前在雅典举行,来自世界10个文明古国的代表共同探讨人类原创型文明给当代社会带来的有益启示,推动古老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匈牙利
      2010年,匈牙利政府提出“向东开放”政策,该政策涵盖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匈方政策不仅在地理意义上有所重叠,其发展愿景更是高度契合,二者相辅相成,将两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2015年6月,中国同匈牙利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合作文件。

      2017年4月,匈牙利舞剧《茜茜公主》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第十七届“相约北京”艺术节由此拉开大幕。2017中国电影展近期在布达佩斯举行,其间放映了《功夫瑜伽》《大唐玄奘》《湄公河行动》《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山河故人》5部优秀中国影片。近日,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匈牙利科学院举行,这是中国首家在欧洲独立注册运营的研究型智库机构。研究院将以学术合作与智库交流的方式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合作,推动中东欧乃至整个欧洲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及中国发展、中国道路、中国形象的认识与了解。

      捷克
      捷克地处欧洲中心,是中东欧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中东欧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沿线国家。2015年底,中捷双方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为交流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作为首批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国家,捷克也是中国落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样板。

      当前,中捷人文交流活力迸发。2015年4月,上海举办“捷克周”活动,集中展示捷克在旅游、高科技、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并奉上了一台捷克当代艺术与设计大型联展。2016年的“京津冀捷克日”活动,在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举办了多场活动。

      2017年2月至12月,捷克驻华大使馆、捷中友好合作协会以及捷克驻成都总领事馆合作举办“一带一路捷克年”系列活动,除了在北京举行活动,还会在四川、陕西、浙江进行,而这些地区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省份,活动的重点是对捷克的传统产品、文化以及旅游进行宣传。

      2017年4月,“一带一路”与中捷文明交流互鉴论坛在布拉格举行。捷克文化艺术和智库专家、“一带一路”研究专家、汉学家、翻译家及捷克主流媒体代表等各界人士出席。

      印度尼西亚
      近年,中印两国文化往来频繁。2015年、2016年,中国文化部连续组派艺术团赴泗水、巴厘岛、日惹、三宝垄和雅加达参加“欢乐春节”活动。作为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的重点活动,2014年8月,中国文化部组派大型舞台剧《太极图》以及《多彩中华》两台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赴印尼举办“东盟最佳表演艺术—中国主宾国”展演活动。2015年7月,中国驻印尼使馆与印尼伊斯兰教士联合会合作,策划组织了“郑和与印尼穆斯林文化传播”巡回讲座。2016年4月,中国爱乐乐团赴印尼举行“海上丝绸之路”巡演,大型舞剧《丝海梦寻》赴印尼访演。2016年5月,中国及印尼电影界人士倡导组织的“谢飞电影大师讲堂及获奖电影展映活动”在雅加达、巴厘岛举行。2016年11月,中央芭蕾舞团赴印尼演出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印尼多次组派艺术团参加了中国文化部举办的亚洲艺术节。印尼文旅部还多次应邀参加了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2014年4月,印尼教育与文化部政府代表团和艺术团来华参加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开幕系列活动。

      老挝
      2011年,为庆祝中老建交50周年,中国文化部支持并协助中国驻老挝使馆于4月21日至27日在万象市老挝国家文化宫成功举办纪念中老建交50周年图片展,老挝的多位政府高级官员出席了展览开幕式。2011年10月,中国文化部组派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老挝举办庆祝中老建交50周年专场演出。2014年1月,云南省委宣传部、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和中国驻老挝使馆在老挝万象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中老情·合家欢——2014春节联欢晚会”。2016年1月,老挝“欢乐春节”庙会在老挝首都万象市举行。

      为搭建中老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2014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副总理潘坎出席老挝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仪式并共同为中心揭牌。

      菲律宾
      菲律宾是东盟国家中最早与中国签订文化协定的国家之一。自1979年两国政府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后,两年或三年期的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从未间断过。迄今为止共签署了13个双年度文化执行计划。

      近年来,中菲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2014年9月,菲文委组派官员和专家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2015年3月,中国文化部组派吉林艺术团赴菲律宾参加“欢乐春节”活动。2015年8月,菲文委组派官员和专家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10+3”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2015年9月,菲文委应邀组派官员和专家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2016年2月,我国组派深圳艺术学校艺术团赴菲律宾参加“欢乐春节”活动。2016年9月,菲文委和相关院校负责人来华参加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2016年10月,中国文化部组派中央芭蕾舞团赴菲律宾演出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一致好评。2017年2月,中国文化部组派福建省泉州市艺术团赴菲律宾参加“欢乐春节”活动。

      越南
      5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夫妇共同观看了“中国摄影家眼中的越南”摄影展。

      中越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文化领域交流渠道比较畅通,进展顺利。2008年5月中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呈现良好态势。

      中越两国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高层领导保持互访频繁,有力推动了两国文化关系的发展。两国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中国连续派出艺术团参加越方举办的顺化国际艺术节和国际杂技比赛等活动,越方也连续派出代表、作品参加中国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节、创作营、国际会议等活动,如亚洲艺术节、亚洲文化部长论坛、中国—东盟文化论坛、“10+3”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等。2013年5月,河南省艺术团应邀赴越南海防参加越南国家旅游年开幕式,并在河内、下龙湾和胡志明市等地巡演。2016年9月,越南文体旅部组派高级别代表团来华出席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方面,越方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11月15日,中越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正式签署。

      柬埔寨
      2011年至2013年,中国文化部为柬埔寨代培了一批杂技学员,于2013年9月结业归国。2013年是中柬建交55周年,两国文化部门以此为契机,共同举办了一系列纪念、庆祝和文化交流活动。2014年4月,曾在中国接受培训的柬埔寨杂技团部分演员应邀到中国北京参加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开幕演出。2014年12月,柬埔寨派艺术团赴缅甸参加了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闭幕活动。此外,在我国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文物与艺术展”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柬埔寨文物展览,2015年4月,该展又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7月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展出。

      2014年,中国文化部支持昆明新知集团在柬埔寨开设金边中国文化之家。国务委员杨洁篪于2014年12月访柬期间和柬埔寨王国副首相兼外交国际合作大臣贺南洪为金边中国文化之家揭牌。在中国文化部、云南省委宣传部及中国驻柬使馆的共同支持下,金边中国文化之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力地传播了中华文化。2016年,经报国务院批准,该文化之家升级为金边中国文化中心,习近平主席于10月访柬期间与洪森首相共同揭牌成立。金边中国文化中心是由部、省、企合作共建、共管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马来西亚
      中国和马来西亚友谊深厚,两国文化相近、相通,两国文化交流逐年增多,日趋活跃。马华裔占其总人口近1/4,经济实力较强,对中华文化有着较深的认同和归属感,对开展两国文化交流热情很高。

      近年来,在中马文化合作协定框架下,两国一直签署三年一度的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在高层互访、展览、演出等方面保持不间断交流与合作。马方多次参加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亚洲艺术节、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和“10+3”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等活动。

      2014年是中马建交40周年,也是双方商定的“中马友好交流年”。2014年11月,中国文化部组派广西艺术团赴马来西亚举办以“美丽中国·美丽广西”为主题的中国文化周。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多个艺术团应马来西亚当地邀请访问马来西亚,举办“欢乐春节”活动。2015年5月至6月,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组派大型舞台剧《太极图》赴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了1场公益演出和2场商业演出。2015年8月,中国印象系列创意团队与马方项目公司就在马来西亚举办实景演出《印象马六甲》项目签署合作协议。中国文化部邀请马方派团来华参加于2015年9月和11月在华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和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2016年9月,马方派员来华出席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蒙古国
      2010年揭牌的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是继韩国、日本之后中国在亚洲设立的第三个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在与中国领土接壤的国家中第一个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以来,在常态化开展展览、演出、讲座、艺术培训等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精心打造“欢乐春节”“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品牌活动,积极走进蒙古国大中学校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已成为蒙古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新窗口。

      中蒙间文化交流活动频繁。2013年10月,为配合蒙古国总理访华,蒙古国驻华使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蒙古国专场文艺演出。2014年6月2日至6日,作为中蒙建交65周年系列友好交流活动的一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伊索寓言》剧组赴乌兰巴托演出2场,取得圆满成功。2014年8月20日至24日,配合习近平主席对蒙古的访问,中国文化部举办了“中国文化周”暨“丝路拾珍——中国敦煌文化艺术展”开幕式活动。2016年5月9日,蒙古国家马头琴乐团来华参加了由文化部外联局与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2016年“世界音乐博览—发现亚洲之美”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开幕演出。

      缅甸
      2013年12月,中国成功实施了援缅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开闭幕式技术支持合作项目。

      2014年6月缅总统吴登盛访华期间,中缅两国文化部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签署。2015年9月4日,缅甸总统吴登盛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正式签署。随后,中国文化部启动了在缅设立文化中心的选址工作。

      2014年9月,广东省艺术团在缅甸举办“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周”活动;12月,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闭幕活动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办。2016年春节期间,中国驻缅甸使馆策划并支持举办了“开门过大年”迎新春招待会、“缅中友好音乐会”等系列春节庆祝活动;3月,中缅画家联合写生活动在缅甸启动,该活动由“缅甸行”“中国行”“中缅画家联合写生创作成果展”三部分组成。2017年春节,中国驻缅甸使馆策划组织了系列“欢乐春节”活动,效果良好。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我国在南亚地区重点开展文化交流的国家之一。中斯于1979年8月15日签订文化合作协定,2005年8月30日重新签署文化合作协定。

      近年来,在两国政府文化部门的推动下,中斯文化交流发展顺利,在文学、艺术、广播影视、佛教、教育、体育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斯里兰卡多次派团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亚洲艺术节和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显示了斯方参与区域文化合作的积极态度。

      2014年1月,中国驻斯使馆举办“欢乐春节——中斯大联欢”活动,山西省歌舞剧院“黄河情韵”演出团一行32人赴斯参加相关活动。2015年2月5日至10日,中国文化部组派甘肃艺术团一行32人赴斯里兰卡举办“欢乐春节”活动。2016年9月19日至22日,斯代表团赴甘肃参加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两国民间文化交流也日益活跃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重庆杂技团、四川德阳杂技团等艺术团体先后访斯进行演出并获得成功。两国之间已逐步形成了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并举的新局面。

      阿根廷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不仅为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重要机遇。

      围绕2016年“中拉文化交流年”和2017年庆祝中阿建交45周年,中国10多个文化团体先后造访阿根廷,阿根廷探戈舞团和音乐团体也来到中国演出。这些活动拓宽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布袋戏慈善公演”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花果山传统布袋戏团走入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洛马斯德萨莫拉市,为当地近千名贫困儿童及其老师、家长带去了布袋戏《大闹天际》——本剧系戏团根据《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故事改编,全程西班牙语对白。

      中阿远隔重洋,文化迥异,但图书独有的人文魅力和精神力量让两国彼此相连。在今年4月27日开幕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书展中,由中国12家出版单位组成的代表团带去300多种500多册图书,其中半数以上是西文版。从孔孟老庄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到《骆驼祥子》《生命的呐喊》等现代著作;从实用的汉语教材,到西藏天路的旅行游记,每一本书都承载着独特的中国文化。

      智利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及其成果对南美地区意义重大,中国是包括智利在内的多个南美国家的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与南美大陆的互联互通将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更多便利。”智利驻华大使贺乔治如是说。作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智利同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的普及与深化,被誉为“天涯之国”的智利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也异彩纷呈:“中国公园”、2015智利“中国文化年”、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文化带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两国人民交往密切。“文化交往是贸易合作的基础,语言则是文化交往的载体。”贺乔治说:“我常对智利的年轻人说,掌握汉语将为你打开更多机会的大门。”

      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智利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拉媒体领袖峰会、中智经济社会发展高端研讨会、“中国主题图书展销月”等系列文化活动在智利举行,旨在推动中智两国在新闻文化出版等多领域的交流和互动。

      今年是中智两国建交47周年,作为2017中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头戏——BAFOCHI智利芭蕾民族舞蹈团中国巡演,将于5月27至6月26日分别在广州、北京、上海、郑州等地上演,增进中智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肯尼亚
      肯尼亚地处东非赤道附近。蒙内铁路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同时也是肯尼亚百年以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一带一路”落地的重要项目。作为肯尼亚2030年远景规划的重点工程,蒙内铁路通车后,当地物流成本可以降低40%,对促进肯尼亚及周边东非国家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肯尼亚,除了这条铁路外,还有一条促使中肯民心相通的“坚固桥梁”: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肯尼亚文化艺术人士多次参与该计划,如2016年,肯尼亚画家帕特里克斯·阿多尤与来自乍得、赤道几内亚等国的非洲画家一起参加了“2016年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非洲画家来华客座创作成都驻留艺术交流”项目,在40多天时间里深入四川的城市街头、名胜古迹、乡村古镇、艺术聚落、高原冰川、藏羌民居,体验百姓生活,集中采风创作。

      埃塞俄比亚
      今年1月,投资42亿美元、全长470英里的吉亚铁路(从吉布地通往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启用,取代了法国人建设的已有100年历史的铁路。由中国公司建成的非洲最大水电站——吉布3水电站,不但让埃塞俄比亚彻底告别了缺电时代,而且将该国发电能力提升了一倍。

      随着硬件设施的逐步健全与完善,中埃两国文化互动也日益频繁。3月28日,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中文图书角启用,首批开放中文图书1046册、音像制品612套,涵盖中文教材、汉语水平考试辅导书、文化读物、经典名著等类别。图书角不仅为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师生和埃塞俄比亚社会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源,还为中埃两国教育交流提供了有益思路。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副校长表示,中文图书角的设立,有助于提升该校汉语教学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与中国有关的学术研究。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腊翊凡表示,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框架下,两国政府已在文化合作方面达成一致,接下来将召开一系列相关会议,寻求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新机遇。

      土耳其
      中土同为发展中大国和重要新兴国家,两国各领域共同利益广泛。2015年底,两国元首在安塔利亚共同见证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习近平主席强调,双方应该扩大人文交流,夯实中土友好民意基础。今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土耳其时,再次表示人文交流与合作是中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受到了土耳其政变影响,近年来,中土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仍在不断深化。中土两国以“欢乐春节”“诺露兹节”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为平台,大力加强文化交流,推动两国民众对彼此的了解;土耳其汉学家、翻译家积极参与“汉学与当代中国”“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等,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使者和纽带;土耳其国际学术与文化研究基金会增设汉语与汉学研究机构,加大汉学研究力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一系列介绍中国的书籍在土耳其发行,受到土耳其民众喜爱;“花开敦煌”“云纹——中土共同的文化遗产”等展览在土耳其举办,献礼中土建交45周年;“土耳其和中国共同的文化遗产——茶”等活动举办,以丝路文化遗产为纽带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升温;“一带一路”中土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学会议在安卡拉召开,来自土耳其智库、高校的22位学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4位专家就各自研究题目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将出版论文集。

      意大利
      中意两国建交47年来,务实合作,向着全方位对接、高水平互补、可持续共赢的方向不断拓展。在200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中意两国关系更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2月,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访问中国时,特别提及文化合作。他说:“在文化领域,我们的合作也同样表现得非常积极和重要。这一趋势非常符合两国一个特别的共同点,那就是:中国和意大利都是尊重文化和艺术遗产、尊重他们伟大的数千年文明传统的国家。”

      2月22日,中意文化合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中国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和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威尼斯双年展等近40家文化艺术机构与平台的代表参会。中意双方围绕舞台艺术、电影、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性旅游、当代艺术和创意设计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同时,中国故宫博物院还与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就合作举办展览、共同开展历史研究、共同开展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签署了三项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倡议给意大利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机遇,也给双方提供了进行更大范围合作的重要机会。”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5月10日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这样说。

      瑞士
      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瑞士期间,中瑞双方签署了中瑞文化合作协定。根据协定,中国将在瑞士伯尔尼设置中国文化中心。

      1月9日,中国主题图书全球新年展销月在瑞士日内瓦拉开帷幕。此次图书展销月集中展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中国主题图书,包括德文、法文、英文等多个语种,涵盖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包括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及国际热点问题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译作,以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类图书等。此后不久,瑞士首家中国图书中心在苏黎世大学揭幕。该中心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与瑞士苏黎世大学图书馆联合建立,为瑞士读者阅读中国图书、了解中国资讯提供了极大方便。

      中央歌剧院曾两次在瑞士上演精彩歌剧。继2014年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成功上演交响音乐会之后,又于2016年10月29日和30日晚在瑞士日内瓦BFM大剧院上演普契尼世界经典歌剧名篇《图兰朵》,以210人的阵容给瑞士观众留下了难忘记忆。

      波兰
      近几年,中波文化交流发展势头良好,两国间达成的文化交流项目得到落实。

      2015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苏州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宣布,将人文交流纳入推进“16+1”合作框架,将2016年定为“16+1”人文交流年,这是2012年“16+1”合作机制在波兰华沙建立以来的又一重要举措。作为人文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之一,2016年“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于2016年5月在北京举行,波兰等中东欧派出代表、艺术家参与了系列活动。

      今年1月16日,由中国文化部和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主办的“欢乐春节——波兰行”在华沙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此次演出一改京剧只演不讲的传统,将演、展、讲紧密结合,将演员化装从“后台”搬到“前台”,向波兰观众展现京剧演员化装的全过程,并将各式京剧服装、京剧乐器公开展出,将一场传统的舞台演出变为一次文化体验。

      此外,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欧洲行”项目的重要内容,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波兰美术家协会华沙分会主办的“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展”在波兰举行。展览遴选了6名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前沿的青年艺术家参展,作品类型涉及多媒体影像、雕塑、出版物和装置艺术等。

      塞尔维亚
      2016年6月17日,习近平主席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共同出席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奠基仪式。

      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位于塞尔维亚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之上,建成后,将成为西巴尔干地区首家中国文化中心,见证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塞友谊。贝尔格莱德市市长宣布将中国文化中心外的道路命名为“孔子大街”,广场命名为“中塞友谊广场”,彰显两国人文交流的密切发展。

      今年1月,由文化部组派的金小凤·云南声音艺术团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了“2017欢乐春节”专场演出,演员们以精彩的歌舞表演与当地民众一起庆祝中国鸡年的到来。晚会“歌、舞、乐”应有尽有,来自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多个民族的数首经典民间原生态歌曲与乐曲为贝城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享受,展现出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

      西班牙
      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2013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2016年9月,由文化部和福建省政府牵头组织,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与福建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西班牙“福建文化展示月”系列活动举行。该活动围绕“丝路闽韵”的主题精心组织,包括福建传统文艺专场演出、传统工艺精品展、“奋笔吉书”书法艺术展、忘不了的乡愁——八闽古村落古民居摄影展、《福建文化记忆》宣传片展播等系列活动。特别是传统工艺精品展,汇集了福建18位艺术家的近50件佳作,其中13件作品展出后捐赠给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永久收藏。

      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福建长期以来与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海丝”沿线国家有着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

      斐济
      坐落在南太平洋的岛国斐济是名副其实的“袖珍国”,中国同样欢迎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共享成果。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斐济进行了国事访问,中国和斐济宣布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迈进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斐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2015年12月,斐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极大促进了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通过举办针对本地民众的文化活动如综艺演出、艺术展览、汉语培训、烹调技艺培训、免费放映电影等,加强了斐济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连续两年,中心与斐济邮政有限公司联袂发行了2016猴年、2017鸡年纪念邮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17年春节期间,中心首次在斐济举办以中国春节为主题的系列庆祝活动。(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