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战略地位、和戎、便于用兵

三国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由于未听诸葛亮的忠告,关羽失荆州,刘备伐吴失败,致使刚建立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在生死存亡的危难之时,刘备病危,托孤诸葛亮。病故后史称刘备为先帝,刘备的儿子刘禅即位后称为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候,开府治事,不久又以丞相兼领益州牧。于是,诸葛亮临危受命,担负起辅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当时曹魏雄据北方,东吴占据江南和荆襄。魏吴两国均地域辽阔,兵精将广,实力雄厚,而且都虎视耽耽有吞并蜀汉之心。而蜀国失去荆州,又遭夷陵之战的惨败,辖地减少,势疲力弱。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诸葛亮“北定中原,匡复汉室”的矢志不移。他以政治家、军事家独有的胆识和气魄,沉着冷静地应对风云变幻的局势,英明果断地处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各种复杂棘手的事宜。为了实现《隆中对》中既定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北定中原,匡复汉室”的战略方针,诸葛亮亲率大军平定南中,即平定了云南、贵州和四川西部,以雍闿、孟获为首的少数民族的反叛。达到了“纲纪粗定,夷汉粗安”,“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的目的。

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亲自向后主刘禅上奏《出师表》,请求北伐。这个著名的表章,通篇凝聚了诸葛亮居安思危的远大眼光和励精图治,北定中原,致力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言出肺腑,情真意切,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出师表》是讨魏的檄文,北伐的宣言。《出师表》的面世,标志着诸葛亮准备已久的北伐拉开了序幕。

诸葛亮为什么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战略地位、和戎、便于用兵

诸葛亮的北伐路线是北出秦川,《三国演义》中称为“六出祁山”。据《三国志》和《诸葛亮新传》记载,历史上诸葛亮的北伐只有五次。今礼县与西和县交界处的祁山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路线。五次北伐中,三次路线都是出师祁山,实际上两次到了祁山,一次到建威即今西和附近,情况有变,退往汉中。其余两次北伐即一次攻打陈仓未克(今宝鸡附近),最后一次是出师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境),诸葛亮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病故军中,时年54岁。因诸葛亮数次兵出祁山,魏蜀两国反复争夺祁山,祁山是三国时期蜀魏两国的聚焦点和重要的古战场。时至今日,人们在考察祁山古战场时仍在发问,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兵出祁山呢?


《视频:诸葛亮北伐为何非走祁山》

六出祁山的诸葛亮为何不走子午谷?北定中原的战略中心原来是一条河,请听如水老师品谈诸葛丞相的机谋。

这是几句话一时说不清的问题。然而,只要认真分析研究三国时期魏、蜀、吴占据地域的实际情况,就不难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祁山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祁山地处西汉水流域的中上游,广义上的祁山包揽天礼盆地(天水镇——礼县永兴乡)的中西部,这里属黄土梁峁区,山峦起伏,山势奇特,沟壑甚多。早在远古时期就是秦陇与巴蜀互相往来的重要通道。历来兵家必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礼县大堡山秦公墓的发掘和确认,被考古界和史学界公认为是二十世纪,继敦煌藏经洞、秦兵马俑之后的最重大发现。这一成果表明,今礼县的祁山方圆,是商代和西周时期西垂的中心腹地,是秦民族与犬戎族对峙争战,秦民族崛起的地方,是秦国的发祥地。《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八世祖“中潏在西戎,保西垂”,“非子牧马”,犬戎灭大骆之族,“庄公伐西戎”,“襄公始国”等,都是发生在西垂中心腹地的事情。秦民族在西垂的存在,其实际意义就是占领战略通道,阻止犬戎族进攻关中,图谋中原。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为夺取咸阳,实现统一,先驻兵成都,后移居汉中。按照韩信的计谋,命曹参攻取下辨(今成县),命樊哙攻占了祁山所在的西县(西垂以后之名),然后进兵关中陈仓,袭击了项羽所封的雍王章邯。《三国志》称“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诸葛亮出师祁山北伐的战略,与秦人和汉高祖刘邦的做法有着惊人的巧合,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他从古人用兵的经验中,看准了祁山战略地位的重要,确定祁山为北伐的重要路线。为什么呢?因为祁山地扼蜀陇要冲,越过祁山到达陇山附近,就可切断魏国与陇上的联系,将魏军拒于陇山以东。更重要的还可伺机图谋关中,直捣长安。这才是出师祁山战略意义的重要所在。

《三国志》记载:魏“明帝太和三年(228年)春,蜀相诸葛亮祁山伐魏,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震响”,“魏遣大将军曹真都督陇右,”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魏将张郃败马谡于街亭(现秦安陇城)。因街亭是祁山的屏障,陇上的门户。街亭失守,已取得祁山的蜀军完全陷入被动,诸葛亮不得不“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致使已初战告捷的战机,稍纵即逝。这些记载表明,战略要地关系全局,是交战双方都关注的焦点,一旦贻误战机,失之他人,就会满盘皆输。

诸葛亮为什么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战略地位、和戎、便于用兵

第二,祁山一带有和戎的良好基础

诸葛亮的“和戎”、“联戎”,主要指的是与祁山一带及世居陇南、川西北的氐羌搞好关系。其中今礼县、西和一带的马白氐势力最大。与白马氐搞好合作对于出师祁山尤其重要。

氐羌民族,历史极其悠久,是饱经风霜磨砺,从血与火中走出来的古老民族。近年来,考古融入了相关学科的高新手段,对氐羌民族的研究有了大的突破。许多著名的考古学家都为之付出了艰辛努力。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论证,夏鼐先生认为,“寺洼文化是古代氐羌人”文化,俞伟超先生认为,“马家窖、半山、马厂类型、齐家文化是发展较早的羌人文化的先驱。”而氐民族是从羌民族分出的一支。这就表明,三国时期陇南的氐羌民族是商代和西周与秦民族对峙争战的犬戎族的后代。

据谭其骧《中国古代地图集》所标,武都郡治初设于今礼县雷坝乡附近。从《汉书》、《后汉书》的有关记载看,汉代武都郡实际是管理氐羌民族的军政机构。“然故自有王侯在其虚落间。”由于西汉、东汉对氐羌民族实行敌视的政策,氐羌不堪忍受压迫多次反抗。《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元封三年,氐人反叛,遣兵破之,分徙酒泉郡”。“昭帝元风元年氐叛”,“王莽纂权氐人亦叛”。《后汉书》还记载:“中元元年(56年)参狼羌攻武都”,“元初元年(114年)先零羌攻武都”,“永和五年(140年)九月,且冻羌攻武都。”这些羌族的反叛都遭到了残酷的镇压。东汉末年白马氐依附蜀陇。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关心时政,熟读兵法,那时就总结了氐羌不断反抗,屡遭失败的原因。认为镇压的结果只能是结为世仇,压而不服。当刘备三顾茅屋请他出山时,在其隆中战略中就提出了善待氐羌“西和诸戎”的构想。刘备出兵汉中时,基于“西和诸戎”的打算和爱惜人才,收抚了马超,封他为镇西将军,兼领凉州牧。《资治通鉴》记载,顷氐王杨千万从超附蜀。马超是一位英勇非凡的虎将,世居陇上,其祖母为羌女。这就是说马超带有羌族血统。马超在屯兵西州(西县)期间,与祁山方圆的氐羌关系甚好,深得人心。事实上刘备收抚马超给他委以重任,就是实施“西和诸戎”的开始。这为诸葛亮后来出兵祁山创造了与氐羌和睦相处的良好基础。更多诸葛亮解读:www.yangfenzi.com/tag/zhugeliang

第三,出师祁山有便于用兵的条件

祁山是诸葛亮北伐的战略要地,攻占祁山对北伐全局有着重要的意义。毛泽东赞“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的谨慎从事人所共晓。肯定地说,出兵祁山一定是诸葛亮深思熟虑的选择。当时,在魏国强大,蜀国疲弱的情况下,如何夺取祁山,何时夺取祁山既是一个战略问题,又是一个战术问题。诸葛亮用兵打仗既不死打,又不硬拼,也不生搬硬套地用别人的打法,而是按照大的战略构想,审时度势,结合实际,灵活机动地主动出击。他把祁山视为战略要地,又把祁山视为北伐前沿的一个“眼点”,在祁山方圆数百里的范围内,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有时忽左忽右,有时忽东忽西,用真假虚实,变化莫测,迷惑魏军,使魏军始终摸不透蜀军调动的动向和规律。

诸葛亮为什么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战略地位、和戎、便于用兵

祁山方圆地处陇南腹地,地域辽阔,雄伟连绵的高山,青翠茂密的森林,纵横交错的河谷,奔腾不息的河流,山连山,水连水,山水相连。这样的地理环境,对于蜀军北伐来说,虽千里之遥,路途艰辛,但更有诸多的便利条件。更多祁山介绍:www.yangfenzi.com/tag/qishangs

(1)有利于蜀军在较大范围内回旋。由于祁山在秦岭的西南部,地连蜀境,地域辽阔,可利用山脉、河谷、森林等地形、地貌,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回旋,实施战略进攻和战术上的突袭。《诸葛亮新传》记载:第一次北伐兵分两路。第一路命赵云、邓芝进据箕谷(褒城县北),扬言从斜谷道攻打郿县(今眉县北)。另一路由诸葛亮亲率主力诸军,潜行向西北攻打祁山。事实上是声东击西的打法。魏明帝果然上当,把魏军的主力调郿县屯守。《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的主力进入祁山后,“兵锋所至,陇西之南安、天水、安定相继叛魏应亮。”而赵云、邓芝虽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及时收兵固属,伤亡不大,退兵时赵云亲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亦无像相识。”再如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采取了取近固本的办法。命部将陈式攻取武都(郡治下辨,今成县)、阴平(郡治今文县)。诸葛亮亲率大军断后,秘密北上,以策应陈式。当魏国雍州刺史郭淮,从陇西起兵进击陈式时,诸葛亮的大兵突然出现在建威(今西和县附近),惊走了郭淮。于是,顺利收复了二郡。从此武都、阴平纳入蜀国的管辖。更多礼县解读:www.yangfenzi.com/tag/lixian

(2)复杂的地形地貌便于蜀军作战。蜀魏两国军力悬殊,蜀军势弱必须依赖有利的地形作战。由于森林密布,河谷岔道甚多,便于蜀军的进攻,也便于撤退、设伏。《诸葛亮新传》记载:第二次北伐时,诸葛亮兵出散关(今宝鸡市西南),因魏军早有准备,内筑重墙,久攻不下,探得魏国救兵将至,诸葛亮因粮草已用完只好退兵。估计魏兵追击便埋设伏兵,果然魏将王双持勇追赶,“伏兵四起,立斩王双”。等魏军费曜、张郃救兵到时,诸葛亮已退兵汉中。再如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复出祁山后,在上 邽、卤城重创魏军。双方对峙中,李平从汉中派来参军马忠和督军成藩,假传后主口喻,说是军粮供应困难,叫诸葛亮立即退兵。诸葛亮不知口喻是假,只好遵旨照办。退兵时司马懿叫张郃追赶,追至卤城附近的木门道,被诸葛亮预先安排好的伏兵乱箭射死。这个多次拒蜀,“名著陇右”的魏国名将就这样送了命。

诸葛亮为什么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战略地位、和戎、便于用兵

(3)便于蜀军就近筹措补给。祁山地处陇南,绿水青山,水草丰美,到处是天然的牧马草场。这为蜀军军马的饲草解决了大问题。深山丛林中药材资源丰富,又可弥补军中医药不足。河谷之地土地肥沃,为陇上的产粮区,可筹措补充军粮的不足。如《三国志》记载:“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复出祁山”,因军粮供应不济,在上邽,卤城与魏兵周旋,“大芟其麦”。

诸葛亮北伐,出师祁山的事情已过去一千七百多年了,昔日的古战场已为沧桑变迁所替代。然而,诸葛亮在北伐中为了国家的统一,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华,永留人间,一直受到人们称颂。尤其是他在兵法上的造诣和善待当地少数民族的举措,至今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中的精华。(文/陈建荣)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刘黎平:刘备是怎样找到富爸爸的

➤ 张明扬: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狭小的政治舞台

➤ 曹操主持的诗词大会,引领三国时期文艺潮流

➤ 邓艾灭蜀之路:蜀道难,都以为难在四川,其实难在甘肃陇南!

➤ 三国演义英雄论:还在争论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利害?

➤ 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的祁山在甘肃礼县,不在陕西岐山县

➤ 看过三国的人,你真的知道“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儿吗?

➤ 西晋杜预与守弱学:终结三国历史的低调名将,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 甘肃陇南市礼县苹果遭冰雹破相滞销,副县长潘喆用微博帮果农卖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刘备东征东吴是为关羽报仇?真实原因比这复杂的多说道: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米七六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一:大背景

    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大将关羽遭到曹操孙权两面夹击,兵败被杀。建安二十五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称魏帝,改年号为黄初元年。次年,蜀中传言汉献帝被害,四月刘备宣称继承大汉皇帝之位,改年号为章武元年。孙权没有称帝,但完全是事实上的第三方割据力量。传统意义上的东汉政权结束,进入了正儿八经的三国时期。

    这一年的七月,刘备说要替关羽报仇,大发兵马,向东进攻孙权。许多大臣都不以为然,以大将赵云为代表劝说:“大汉国的敌人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先消灭了魏国,孙权自然归降。目前我汉军气势正盛,应该先攻打曹魏的关中,而不是去对付孙权。”刘备一概听不下,留诸葛亮守益州,亲率大军征吴。

    刘备与关羽情同手足,关羽失荆州被杀,最大的原因是孙权背盟偷袭了关羽的后方。刘备不会不愤怒。但决不能简单认为,因为怒火冲天而丧失理智,听不进所有的人的不同意见发兵攻打孙吴,他一定是有自己的思考和打算。

    刘备的英雄本色是得到同时代智者的认同的。唯大英雄有真见识,这是历史上颠簸不破的真理。当时的大形势,曹魏依旧是三家中最为强大的,孙吴其次,蜀汉最弱。刘备一生的苦手曹操的死,让刘备大大松了一口气,来自北方的压力相对来说减小了不少。曹丕虽继承了曹魏的丰厚家底,但在刘备眼里,算不上是一个同一重量级的人物。刘备在托孤给诸葛亮时就说:“你的才能,胜曹丕十辈。”乘着曹魏的弱主在位,抓住时机打孙权一下,不失为一上计吧!

    以蜀汉的实力,挑战强大的曹魏,要胜利的天平完全倒向蜀汉方,谁的心中都没数。但同样的实力,乘着道义上继承汉帝这一鼓舞士气的东风,去对付孙权,则有把握的多。如果能打败孙权,占据江南半个中国,再回头来和曹魏决一雌雄,就是个很有可行性的计划。

    曹魏的高级谋士刘晔分析,刘备一定会出兵去打东吴。他说:“蜀国虽然地小力弱,但刘备的谋略从来是以尚武来示强。向所有的人炫耀一下我们的实力还是绰绰有余的,加上刘备和关羽,名为君臣,恩如父子。关羽战死,不兴兵为他雪恨,道义上说不过去。”这说明刘备对外用武,炫肌肉同时也为关羽报仇。而剑锋直指,还是那个要害,荆州。

    二:荆州之重

    荆州的战略地位在三国中是非常重要的。诸葛亮在出山时就指出“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是交通南北,横贯东西的重要地区,谁占领了荆州,谁就占据了战略主动权。曹孙刘三家为此地争破了头,是形势使然。

    建安十三年,曹操进攻荆州,时任荆州牧的刘琮举州投降。接着曹操又在当阳大败刘备,打的刘备差点输掉所有本钱。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当是时也,曹操抚手,谓天下已定。”说的就是当时的形势。曹操已占有荆州,面临平定天下的大好时机。结果曹操操之过急,没有稳定荆州而匆忙兵临江东,被赤壁一把火烧了回来,天下三分形成。

    荆襄九郡,赤壁之战后,曹操占据北部南阳、襄阳、南郡;孙权占东部江夏;刘备占据南部长沙、桂阳、零陵等。接着东吴周瑜经过近一年的苦战,攻占南郡,不料英年早逝。东吴鸽派鲁肃上马,劝得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驻马,共对曹操。至此,赤壁后得到最大好处的是刘备集团,基本占据了荆州南部。出力大的孙吴集团,却没得到多少好处,为后来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刘备攻取益州,孙权就来讨要荆州。刘备说等我得到凉州就还荆州。孙权大怒,这个老滑头,老赖!发兵打荆州,刘备也发兵应战。正值曹操攻打刘备的北大门汉中,刘备不敢两线开战,和孙权议和。双方以湘江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归吴,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蜀,瓜分了荆州南部。刘备集团留下关羽守荆州这一部分。等到关羽势力大盛,北攻曹魏,逼的曹操差点迁都。东部的孙权也感觉到关羽逼人的气势,才不顾后果地联合敌人曹魏,袭击关羽后路。关羽败亡,长江以南的荆州地区全归东吴。

    三方的明争暗斗都是为了占据荆州这个要点。关羽强盛,曹孙两家俱感寒气。如今孙权拥有整个荆州,进一步窥视巴蜀就是容易的事情。益州的刘备不作出反应,将只有被动挨打的分了。

    早在东吴鹰派代表周瑜为大都督时,他就劝孙权经荆州去攻取益州。益州的领导人刘璋的懦弱大家都知道,一帮虎狼人物,鹰一样的视野,都看上这块肥肉。刘备诸葛亮垄中对时就把益州视为自己的禁脔,是不许他人动筷子的。刘备一边劝孙权不要破坏抗曹同盟,说我和刘璋都姓刘,五百年前是一家,你真要打他,我就去做和尚!一边布置诸葛亮、关、张等谋臣猛将占据各重要关口,吴军过不去,不得不撤。最后益州还是被刘备收入囊中。荆州的地利是如此重要。所以刘备才拼尽全力,要夺回荆州。

    三:刘备的性格
    刘备最大的特点是“喜怒不形于色”,能忍常人不能忍。以关羽刮骨疗伤,依旧谈笑风生的硬汉本色,尚且死心塌地地跟随刘备,这个刘备的坚毅顽强,面对变故的不动声色,非凡俗我辈所能理解。他从二十来岁起兵打黄巾到四十好几还寄居荆州刘表屋檐下,期间吃亏受气何止百千,而不坠其青云之志,实是人中英雄。

    早年刘备拥有徐州,收容了无家可归的吕布,结果被吕布反咬一口,抢了他的徐州。刘备被袁术攻逼,进退失据情况下,利用吕布也怕袁术吞并的心理,反过来依附吕布。倒过来吕布收容了他。新三国演义剧中有个片断,刘备吕布讲和后,刘备率军去小沛。吕布、陈宫在城楼上看刘备率关张走出城门,面无表情,沉默不语,都被这个人的深沉震慑住了。这个演绎非常到位。这要有多大的心胸容得下这种耻辱呢!

    刘备也曾短期依附过曹操,曹操和刘备是同一高级平台的人物,看出这个大耳朵的不凡。直接赞扬“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以曹操的猜忌,和雄视天下的气势,当时没有收拾刘备,只是形势不允许罢了。怕杀一人失天下人心。刘备虚与委蛇,最后居然全身而退,这个瞒天过海的本事,可以称是上上等人物。

    刘备决定伐吴时,已六十挂零,老英雄有时不我待的迫切感。当年一起争霸天下的人物,袁绍、孙坚、曹操、刘表都已作古。像刘备这样意志坚强的人物,肯定有只争朝夕的想法。一旦下定决心要和孙权争荆州,见真章,就义无反顾地往前走。更何况当时东吴的名将周瑜、鲁肃、吕蒙都已去世,陆逊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碌碌余子,不足挂齿。打下荆州,应该还是有把握。

    刘备和关羽名分上是君臣,恩若兄弟。自己的第一大将被同盟军偷袭战死,老刘备的一腔热血,欲喷薄而出。但是遇到大事,刘备心定的本事是很强大的,不会作出脑子发热的事。现在打出为关羽报仇的大旗,可以挡住许多不知我肺腑之人的多话,即解心头之恨,也可以实现收回荆州的大计,才是刘备的真实目的。

    只可惜毕竟是人,不是神,人算不如天算。资历浅、名声小的陆逊却是个深谋远虑的高级人才,是未来三国东吴的栋梁之才。夷陵一战,刘备大败,看着漫山遍野的士兵尸骸,羞愧愤怒,长叹道:“我居然被陆逊羞辱,真是天意啊!”

    撤军到白帝城,刘备就得病了。没多久就去世。也看出争荆州报弟仇却失败的挫折对刘皇帝而言,是个多么大的打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