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虹斌:那些历史上丑陋的极品男人

我常常在想,现在为什么会涌现出这么多令人深深厌倦的人类的种群?所以才会有“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这种哀叹。这和我们的传统有关系么?有。这片土地上丑陋的土壤深厚。因为男性形容猥琐,恶形恶状,并不仅在于形貌,而是身心不由自主散逸出来的气场;而这一点,我们漫长的历史中争先恐后地跳出了诸多极品,不管是才子还是帝王,他们的行止和品性,丑陋,而且不自知。

当然,能入这个榜的,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精英,必然在才华、财富、权力、道德评价上的某些方面无以伦比;惟其如此,他们的丑陋才具有标杆价值和象征意义。精英尚且沦落,普通男人?唉,不提也罢。

石崇 要人陪葬的超级土豪

石崇以有钱著称。他和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比赛谁更有钱,王恺以用饴糖和干饭作燃料(“米台糒澳釜”),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石崇就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王恺就用赤石脂涂屋,石崇则涂屋以椒……天子只当二尺的珊瑚是宝,而石崇家尽是三尺四尺的,自此,石崇之富震动天下。

他的钱从哪里来?来自在荆州刺史任上时劫掠往来富商。代表政府用军队出面抢劫,自然无往而不利。他当上卫尉之后,极其谄媚卑佞,见到权臣贾充的老婆的车马出门,他就主动下车,望尘而拜。

这位巨富家中有数千位美艳的侍妾。石崇经常会挑十个长相一模一样的美女,配上一模一样的服饰和珠宝,围着柱子来跳舞;接着,又换另外十个长相一模一样的美女,再跳,再换第三组……分班轮流,交替上场,昼夜不息,叫做“恒舞”。此外,石崇还喜欢将捣碎的沉香粉末铺在象牙床上,让喜爱的侍妾从上面走过,粉末上没有留下痕迹的可以得到珍珠百琲(一琲等于五百粒珍珠),留下痕迹的则要强制节食,直到身体轻弱行走如燕为止。

当时,赵王司马伦之小吏孙秀向石崇讨要侍妾绿珠,石崇不给。孙秀劝司马伦杀了石崇。石崇临死前说:我是为了你才得罪人的。绿珠只好当着他的面跳楼了。千载而下,“绿珠坠楼”的飘飘衣袂,都散发着烈女的芬芳。问题是,石崇非常清楚,他被诛杀灭族是因为权力斗争的失败,而他故意归咎于绿珠,无非是认定花了钱的东西,我得不到你们谁也别想得到。想到他表达喜爱某位侍妾(翔风)的方法,就是对她发誓说:“我死后一定要你殉葬!”他临死前喜欢拉人垫背的变态心理,就不难理解了。

假如说,绿珠之死,还代表着你们想要的忠诚、殉主、死节等品质,石崇无过;那么,石崇每次宴饮,都要美人劝酒,客人不干杯,他便杀掉美人,又作何解呢?王敦不喝,他就连杀三位美人。这让我想起唐朝史学家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所言,荆轲言“千里马肝美”,燕太子即杀马进肝;荆轲言美人鼓琴“手美”,燕太子则斩美人手送之,这种心理暗疾,都是一样一样的。

哪怕我知道石崇之父石苞是闻名天下的美男子,石崇本人一定不丑,但人格残缺、心理变态的人,怎么可能有美感?

陈后主 烂泥扶不上壁的富二代

(〈隋唐英雄〉陈后主与张丽华剧照)

话说,权力是男人的春药。不过,有权力,也要会用才行。天生就有权力,然而烂泥扶不上墙的窝囊废也无法令人产生好感。“全无心肝”的陈叔宝,虽然贵为皇帝,一生也不过是个笑柄。

陈叔宝是南北朝时陈宣帝的长子,他的本质工作不过是“奏伎纵酒,作诗不辍”,还在宫女中设立“女学士”、“女校书”;又大建宫室,滥施刑罚,朝政极度腐败。实际上,在他给宠姬张丽华写艳诗的时候,旁边的北周灭亡,已建立了隋国,他却丝毫不防备。

隋国在摩拳擦掌,虽时有战报传入陈国的宫中,但陈叔宝们却丝毫不以为意。更离谱的是,陈叔宝看中了曾立有大功的将领萧摩诃的夫人任氏,经常把她接进宫中过夜。萧摩诃后来才知道君主与自己的妻子私通,大怒,全无战意,最后被擒降隋。隋军直入朱雀门,陈朝的大臣皆散走。后主只好带着张丽华、孔贵嫔三人并作一束,同投井中。隋兵入宫,得内侍指引,在井里听到求饶的声音,用绳子拉上来,才发现后主带着两个宠姬缩在一起。一国之君如此之不体面,隋兵皆大笑。

按说亡国了吧,也该伤心了吧?陈叔宝每天就是喝酒玩乐,与从前的生活无异,他甚至对隋文帝要求:“我还没有一个称谓,每回朝集,无法与人交谈,愿得一官号。”连文帝也惊叹,一个人竟然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是的,真可以。这就是一个崽卖爷田不心痛的极品富二代。现在不比古代了,哪个心智正常的姑娘会真心看上这样的有钱烂货?

白居易:重度直男癌患者

白居易是唐代官员中狎妓最有名的。

其实,古时狎妓本来也不算什么大事,但像白居易那么热衷、那么热爱,在这方面享有巨大的名声的,还真不多见。白居易在苏、杭任刺史,退居洛阳时,狎妓成为其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居易诗中涉及妓女极多,有樊素、小蛮,真娘、商玲珑、眄眄、杨琼、吴娘、小玉、英英、菱角、谷儿、红绡、紫绡、春草、容、满、蝉、態、房窦二妓、李马二妓、雪中马上妓、山游小妓、崔七妓、卢侍御小妓、柘枝妓、琵琶妓、鄂妓、故妓、村妓等。这些妓女有的属于白居易的私人财产(家妓),有的是府妓,有的是同僚家中的妓女。

元稹与白居易不仅是好友,是好基友,还是“同情兄”——同一个情人,共嫖一妓。余杭有一名为玲珑的歌者,白居易狎之而喜,为她赋诗。元稹在越州听说了,就重金邀请玲珑,一个多月才还回来,赠诗一首,同时还抄送给白居易:“休遣玲珑唱我词,我词都是寄君诗。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生是甚时。”就是向白居易表白: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咱俩谁跟谁啊。

更讨人嫌的是,白居易的《追欢偶作》中写道:“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并在诗下自注云“皆十年来洛中之事”。我家里养的家妓,每过三年多,我就嫌她们老了丑了,又换一批年轻的进来,经常换新鲜货色,十年间换了三次了,公然以此自炫。这时的白居易已是风烛残年,而樊素小蛮,不过十八九,年方潋滟。

再看看这位白头翁干的好事:他的好友张愔的妾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张愔病逝,关盼盼矢志守节,十年不下燕子楼,白居易居然语带讥讽,认为她为何不索性以死殉情呢。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这下,遂了白居易的愿了吧?

白居易曾写有大量同情民生疾苦的诗,又被称为“诗史”。如果在今日,他老对社会问题指手划脚,为底层鸣不平,大概会被划为“公知”。但另一方面,他在骨子里对女性又极度轻蔑。不过,想想也不奇怪,今日之各类“公知”们,不同样懒得掩饰自己病入膏肓的直男癌吗?

元稹 始乱终弃伪君子

“始乱终弃”这个词,就是元稹弄出来的。不过,在元稹眼里,这是一个褒义词。

无可否认,作为中唐杰出的诗人,元稹也曾是有理想、有志气的好青年,但他的官运并不好。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单就诗坛来说吧,元稹就搞过好多小动作,先是说李贺的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相讳,不能参加应试,李贺就此没有了考试资格,郁郁终生。诗人张祜进京谋职,正好碰上元稹在朝堂,他便说,“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不为者”。张祜便不被任用、失意而归了。元稹死后,连他好基友白居易给他写的墓志铭中,都讳饰地讥他“以权道济世,变而通之”。这种评价相当负面。

元稹最有名的是什么诗?艳情诗和悼亡诗。

元稹写过不少艳情诗,后人猜测那是写给“双文”的,即崔莺莺。元稹还写过《古决绝词三首》,云,“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皑皑之如雪”。他认为,谁能保证双文会不会趁着自己不在,与别人干出什么苟且之事呢?元稹写过著名的自传《莺莺传》(《西厢记》前身),他千方百计追求莺莺,后来又抛弃她,还为此沾沾自喜。难怪清代诗评家王闿运则说:“小人之语,是微之本色。”

当然,元稹更著名的是悼亡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送给他的妻子韦丛的。韦丛是新任京兆尹(首都长安市市长)韦夏卿之女,韦丛相当贤惠,虽然出身贵族,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元稹写给韦丛的悼亡诗现存世的就有三十几首,都入情入心,极为动人,读之令人垂泪。

但事实上呢,韦丛去世前身染重病时,元稹正跟天下闻名的女诗人、一代名妓薛涛诗词酬唱,打得火热呢。薛涛比他大十一岁,但不妨碍这两人如胶似漆。韦丛死了以后,元稹很快就又纳妾又续娶的,却没薛涛啥事。

十年后,元稹想起来要四川去接薛涛一起住,结果走了一半到越州的时候,碰到歌妓刘採春与其丈夫,元稹就不走了。元稹在越州为了她呆了七年。这其间呢,他还不停地给薛涛写情诗。最后,失望的薛涛只好身着女冠服隐居了。

最后用《旧唐书•元稹本传》的话来作结吧:元稹任越州刺史等职的时候,一个月携妓出游三四次,“稹既放意娱游,稍不修边幅,以渎货闻于时”,放浪形骸,并以贪污闻名于时。

张巡:是大丈夫,还是吃人狂魔?

中国历来只对文臣有道德要求,而对武将这种粗人就宽容得多 了。不过,也有一些武将在道德被推到一个很高的地位——这些人之所以有道德追求,因为他们出身于文臣转任武将——但隔了那么一千几百年之后想来,就全然不 是滋味了。像史可法这样,为了自己的名声,而让扬州十多万人陪着一起死的人,又有多英雄呢?

史可法还算是“忠”和“义”,可唐朝时被追赠的张巡,更发叫人看不明白了。

安史之乱时,叛乱的燕军围城,张巡以县令的身份,以数千兵力,守雍丘、睢阳二城,孤军作战,支撑了两年。其间,燕军围城,城中没有粮食,守军瘦弱得拉不开弓,连树皮、纸张也吃完了。张巡就杀了自己的爱妾,煮熟了犒赏将士,接着,就开始吃自己的奴僮。吃完自己的家人之后,就开始吃城中的妇儒老弱。睢阳城中战 前有户口四万,以每户五人(当时的每户人口平均值)计算,约二十万人,至城破仅剩四百活人。

设若当时的百姓落在敌军手里,命运大概比落到张巡手中好很多。而那个最先被分吃掉的爱妾,又是何其无辜。可最后,这些却只换来主帅的荣光。

《鹿鼎记》里,韦小宝对陈近南说,现在康熙在位,国泰民安,而明末早已民不聊生,为何还要反清灭明?陈近南说:“这是我的理想。”大概就是这一等人。自私到为 了一个虚幻的观念和理想,全然不顾惜旁人的生命,不惜抱着全世界一起死,这就是他定义的伟大。我想到了海瑞,一个不掌兵、不得势的人,他虽然很努力了,却 无法要挟别人;他只能做到,让五岁的女儿因为接过了男仆的饼就被活活饿死。可以想像,他的脸上一定散发着一种既狰狞又无比满足的光芒。

张先:老而不死压海棠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梨花指的是白发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字,气场全开。

张先是北宋的著名词人,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是好友,善作慢词,更被称为与柳永齐名。他确有诗才,造语工巧,词中曾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 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人称“张三影”。

张先活得太长了,在他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他兴奋之余作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知道此事后就调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八年后,张先去世,但该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

人家犯法(当时的法)吗?没有。人家有错吗?没有。不过,这世上还有许多事,评判的标准不在于法理、不在于是非对错,而在于审美,而在于善恶,在于同理心。张先没错,只不过丑陋而已。

(胡兰成)

胡兰成 汉奸情圣两相宜

一个男人,是否丑陋,似乎总免不了与其政治作为有千丝万缕的 关系,虽然不一定是正相关。钱谦益虽是明朝之贰臣,被取笑为“两朝领袖”,并且在学人中带头剃发,但到底是时势使然,其示弱苟全,也保全了一些文人力量。 其妻柳如是曾与人私通,其子告官,钱谦益怒骂其子,并谓“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其人其行,今人虽无法苟同,然而谁敢保 证自己就一定能做得更好?等着一死了之,抄家灭族吗?

不过,论同情之体谅,胡兰成显然不在此列。

胡兰成擅长写作,后追随汪精卫,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1940年在抗日最艰难之际发表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因其为汪精卫执笔而被列为著名汉奸。1945年 日军战败投降,胡兰成借道香港逃亡日本。其实,其委身于汪伪,是主动投机的结果。他对此亦无所谓,不惭愧,不后悔。对他来说,做汉奸这等事,其实也没什么 嘛……胡兰成之坏,坏就坏在他极其聪明,而且不爱任何人。

1944年,胡兰成与张爱玲结婚,第二年,便先后与护士小周和斯家小娘范秀美恋爱、同居。甚至,胡兰成对张爱玲的闺密炎樱亦有觊觎之语,还曾与苏青暧昧不清。张爱玲来探望他,他便周旋于张与范之间,并把与范的情事和盘托出。他还告知 张爱玲小周的存在。张爱玲心酸,要他选择,胡兰成委屈地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

此时,我方才理解,为何有些怨妇说,男人肯骗你,是还重视你,连骗都懒得骗了,才更糟糕。而此时,胡兰成还口口声声说爱着张爱玲,嫌张爱玲不体贴他的多情。 他在自传《今生今世》中,确切地写过有关系的女子一共8位,其中6位所占的篇幅是一样的(包括张爱玲),想必还有不少女子未曾录入书中。

直到张爱玲决断地与胡兰成离婚,他还一付怅然的样子,还总想着写个信,凭自己的魅力挑逗一下。还有一个细节可以给他的德行作旁证:早些年,香港有个著名专栏 女作家十三妹,曾在文中称赞过胡兰成文章写得好,结果远在日本的胡兰成兴致勃勃地写信给十三妹,有一封还登在报纸上,“此意惟有阶前篱下的菊花知道”“如 今天又看到你的,仿佛是可以晴定了”,还是一以贯之的撩拔手法,一点进步也没有。须知,胡兰成此时已年过六十了。十三妹鄙薄其嘴脸,将其拉黑。

郭沫若:文人无行之丰碑

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如果这位流氓还集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并担任过国家政务院副总理的时候,那简直就扫遍天下无敌手了。

论才,郭沫若自然是有的。然,其为人却令人倒吸一口凉气。郭沫若曾急切地要求加入共产党,不到半年后看形势不妙就立刻自动脱党,新中国成立后,再度加入共产党。他曾写下了声讨蒋介石的檄文,后来又前往南京拜谒蒋介石,发表文章对蒋介石进行颂扬。

郭沫若曾仰慕胡适,新中国建立后便成了批判胡适的头号打手;他曾化名写下《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来攻击鲁迅,后来又为某公园改名为鲁迅公园并题字;他甚至 还抄袭中学教师钱穆的古史考辨文章。1966年他热烈歌颂“文革”的到来,1976年还写了《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五个月后,中 国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郭老又写了一首《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今天骂贼、明天认爹、认了爹之后又随时翻脸,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功夫,看得 人眼花缭乱啊。

人品不行,情品更差。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张琼华,结婚五天,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 子女。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日本女子,恋爱同居后,对方为此与父母断绝关系;郭嫖妓得了花柳,又把病传给了安娜;安娜后被抛弃,五个子女。而 后来的妻子于立群,被称为“抗战夫人”,1938年初与郭同居,共生四男二女,1979年自缢。而其姐于立忱,也曾是郭沫若的情人,被抛弃后自杀。而郭沫 若另有婚外情人彭漪兰(安琳),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同居过后被抛弃,下落不明;此外还有黄定慧等人。

这些女人的一个特点是:要么被弃自杀,要么郭沫若终身不肯与之相见,不肯抚养。郭的儿子中亦有两人自杀;郭明知道儿子处境危险,虽有能力救,却袖手不理。

一个人五毒俱全到这种程度,已很难用平和的语言来描述了。此时,郭沫若的绝妙好诗不禁涌上我心头:“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当然,他那首“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的诗,连同他多次抛妻弃子的光辉事迹,也一定会万古流芳,成为中国男人的万世师表。

作者:侯虹斌,南方都市报副刊资深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红色女特工黄慕兰辞世 享年110岁:曾营救过周恩来说道:

    澎湃新闻记者从黄慕兰女儿陈大中和黄慕兰所住的浙江医院了解到,红色女“特工”黄慕兰于2月7日在浙江杭州辞世,享年110岁。

    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又名黄淑仪、黄定慧,出身于湘中名门,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北伐前夕在武汉投奔革命,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之后,黄慕兰赴上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秘书,兼机要交通员,并成为中央特科成员。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曾营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等中央领导人。2011年7月9日,黄慕兰在杭州度过了105岁生日。

    上世纪30年代的黄慕兰
    2016年年初,她亲述的《黄慕兰自传:最美红色女“特工”亲述》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再版。全书共38章,31万余字。该自传首度出版于2004年,讲述了这位传奇红色女“特工”波澜的一生,也展现了中国革命壮阔的百年。

    黄慕兰近影 陈大中摄
    在书中,黄慕兰回忆了她接受进步思想的少年时期、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青年时期以及错案平反后安度的晚年时光。其中,书中大篇幅讲述了她的四段婚姻与革命工作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记叙了她与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等革命元勋交往的经历。
    黄慕兰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好在我生性好强,对中央的信赖从未动摇,一贯迎着困难上,从不消极颓丧,处逆境而能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观,所以这点个人情感生活方面的波折是压不垮我的。这是我一生的长处,也是我得以健康长寿的唯一保健妙诀。”
    (记者陈竹沁钟煜豪实习生刘璨)

    【阅读延伸】
    媒体2011年报道:105载的人生岁月,当年这位美丽的“红色女谍”究竟有过怎样传奇的人生?
    出身湘中名门的黄慕兰,曾是中共早期的妇女运动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营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等中央领导人,在隐蔽战线屡建奇功。20世纪50年代,黄慕兰因受“潘杨案”牵涉,两度入秦城监狱,辗转17年。20世纪80年代,她在邓颖超同志的帮助下顺利平反,并任上海市政府参事。1993年至今一直居住在杭州。
    今年,是黄慕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85个年头,从青春年华开始,她便将一生的命运、前途、婚姻、财产,甚至不惜抛夫别子,全身心地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她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是20世纪中国社会风云和革命历程的一个侧面反映。周恩来曾称她为“我党百科全书”与“党的奇兵”!令人称奇的是,黄慕兰还被郭沫若、茅盾等大文豪作为原型写进文学作品中。中共特科元勋陈赓曾说:“黄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黄慕兰天生丽质,且秀外慧中,能力强,有魄力,曾给不少国共高层人士留下深刻印象。1927年“三八”节,武汉举行了几十万人的庆祝大游行,国共两党的名流如宋庆龄等全部到场,那年刚20岁的黄慕兰是大会的主席……
    “地下奇兵”出自书香名门
    1907年7月,黄慕兰出生在湖南浏阳北门外的一个开明之家。黄慕兰的父亲黄颖初曾经是谭嗣同的幕友,与谭嗣同一起办过收养弃婴的育婴堂,并与许多民国政坛人物都有交往。12岁那年,黄慕兰被父母送进湖南省省会长沙周南女校读书。这所女校当时培养了一批在中国近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女学生,如向警予、蔡畅、杨开慧、丁玲等。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在读《列女传》中的《木兰辞》时十分仰慕智勇双全的花木兰,参加革命后就改名为“慕兰”。
    “我的父母对我虽然宠爱有加,但还是不能摆脱旧的习惯势力。他们误听媒妁之言,从小就给我定了亲。”1923年至1925年,黄慕兰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包办婚姻,“丈夫”抽鸦片、打丫鬟。黄慕兰偷偷给父亲写纸条,要求以母病为由回家,从此再未回过婆家。
    北伐前夕,黄慕兰毅然剪掉长发,在汉口投奔宋庆龄、何香凝领导的妇女运动,曾担任汉口妇女部部长。凭借着出众的外貌、灵活的交际能力,黄慕兰结识了社会各界的上层人士。生性多情的郭沫若把黄慕兰化身为长篇小说《骑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茅盾先生写《蚀》的时候也借鉴过黄慕兰的人生经历。
    1927年“三八”节当天,黄慕兰在董必武、瞿秋白的撮合下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总编辑、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婚。“我们结婚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是由董必武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公开宣布的。同时,在报上还登了‘结为革命伴侣’的启事。就是这样一则简单的启事,对于我来讲就是公开否定了我过去的包办婚姻。”
    7月14日晚,黄慕兰夫妇接到党组织的意见后乘最后一班轮船离开武汉前往江西。“希俨穿上长衫马褂,化装成个绅士或商人;我则梳个巴巴头,装扮成一个家庭妇女。”
    到了江西大旅行社报到后,见到担任地下党江西省省委书记的陈潭秋,得知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但是没有被告知具体日期。“因为要从事长期隐蔽的秘密地下工作,组织上吩咐我们在南昌不要公开露面,不参与武装起义的有关准备活动。”
    党中央有什么文件要传达或各地有什么重要情况向中央汇报,都是在见面时转递的。“凡是中央发来的文件,我们都要再重写一份,一份留在省委,一份转发给共青团江西省委。抄写秘密文件的方式方法,我就是在那时学会的。”黄慕兰记得,当年经常用米汤水在《圣经》中密写文件、去小旅馆对接头暗号。至此,黄慕兰开始了“潜伏”人生。“父母为我保守机密,对外说‘已出国留学了’。”
    1928年,儿子出生才3天,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4个月后牺牲。“希俨牺牲时才满26岁,这是我生命中遭受的最严重打击。这么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生命从此消失了,他的音容笑貌和往日对我的关爱与帮助,时时在我心头涌现。我只有忍痛节哀,更加发愤地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在革命实践中的奉献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来报答他对我的恩情,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12下一页尾页全文阅读
    1928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赴命前,她强忍丧夫别子的巨大哀伤,把刚断奶的儿子送回宛希俨的父母家抚养。
    在中央机关工作时,黄慕兰遇见了在武汉时就认识的贺昌。贺昌在中共六大上和关向应同时当选为中央委员。见到黄慕兰,贺昌劝慰她节哀顺变,鼓励她摆脱消极情绪。在贺昌的帮助和鼓励下,黄慕兰渐渐开朗起来,和贺昌的感情也日益加深。终于有一天,贺昌向她求婚。在征求周恩来意见、得到组织同意后,黄慕兰开始了她的第3段婚姻。按组织要求,她对外隐瞒了自己与贺昌秘密结婚的经历,以宛希俨遗孀、到上海找工作的身份公开露面。
    1929年1月,贺昌先后兼任广东省省委宣传部部长、广东省省委书记,并全面指导了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军事斗争,特别是决定成立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任命邓小平为前委书记,帮助指导发动了百色起义。这年6月,黄慕兰化名“刘阿秀”在沪东恒丰纱厂当学徒,在领导工人罢工争取权益时被捕,囚于龙华监狱100天。在监狱中,她配合彭湃进行联络工作,组织狱中斗争。出狱后,她又随贺昌调往香港。12月,她乔装成贵妇,乘坐豪华游轮,从香港运送共产国际拨来的巨额经费到上海交给党中央。
    1930年1月,中共中央常委会决定派贺昌到天津主持北方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中共中央两次电示广东省省委,任命贺昌为中共顺直省省委书记。为便于到北方开展革命工作和适应艰苦环境的需要,3月中旬,贺昌与夫人黄慕兰忍痛将出生仅十几天的儿子贺平,托付给工人出身的新任广东省省委书记卢彪抚养,毅然离开香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夏天,中央才把贺平从澳门接到北京,贺平才知道自己是烈士贺昌与黄慕兰的儿子。
    营救关向应的“女谍”
    最先报告向忠发叛变
    1931年,贺昌主动申请独自秘密前往苏区斗争,黄慕兰再次面临离别。
    1931年1月,因“左”倾错误的影响,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受到很大破坏,许多地下党员被捕。组织看中了黄慕兰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便任命她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部长,与刚刚接任中央特科工作的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这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关向应在位于上海闸北区的寓所被捕。关向应当时化名李世珍,被捕时身份没有暴露。几天后,担任中央保卫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在汉口被捕,随即叛变,不仅供出中共中央地下几乎所有机关及领导人地址,还将在押的、身份尚未暴露的中共领导人一一指认出来。情况非常危急!黄慕兰接到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救出关向应。
    当时,黄慕兰打扮成上层妇女,出面去找一位名叫陈志皋的年轻进步律师。陈志皋出身于享有盛名的世家门第,家族背景雄厚,其父陈其寿在上海法租界当了18年刑庭庭长,在上海司法界一言九鼎。陈其寿很欣赏黄慕兰,收其为干女儿。陈志皋向父亲提出,黄小姐有个远房亲戚叫李世珍,被当局误抓,现关在龙华监狱,不知能否通融一下。陈其寿一听,二话不说,一口答应了下来。在陈其寿的打点和疏通下,被关了近半年的关向应终于被放了出来。黄慕兰和陈志皋亲自驾车到龙华监狱将关向应接了出来,并在东方旅馆包了房间替他接风洗尘。不久关向应便受中央派遣去了湘鄂西苏区,担任了湘鄂西苏区的军委书记兼红三军政治委员。
    在营救关向应期间,陈志皋对美貌、智慧的黄慕兰展开追求。1931年6月22日下午,陈志皋约黄慕兰一起去看电影。因时间尚早,两人便找了一家咖啡馆坐了下来。两人刚刚坐定,又有一人推门而入。来者叫曹炳生,租界当局的法语翻译。他和陈志皋是同学,一见碰到了熟人,便径直走了过来。
    曹炳生无意间透露,当天巡捕房捉了一个共产党的大头头,50多岁的样子,湖北人。“他酒糟鼻子、金牙齿,一只手只有4根手指。这个人架子蛮大,但一点儿没骨气,还没用刑就什么都交代了……”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此人到底是谁?等曹炳生一走,黄慕兰便借口头疼,电影不看了,让陈志皋将她送回了家。一到家,她便打电话通知了潘汉年。见面后,黄慕兰说:“会不会是总书记向忠发?”“对,是他。他年轻时为了戒赌,将左手手指砍去了一个。那我就走了!”说罢,潘汉年急速跑了出去。
    周恩来接到潘汉年的密报之后,立即搬家,中共地下党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转移。
    曹炳生说的那个叛徒正是向忠发。为了查实向忠发的叛变,周恩来一面派内线进一步打听,一面派特科队员在小沙渡路自己和向忠发的寓所附近埋伏、侦察。
    那时,上海有一种挑着担子流动卖馄饨的小贩,都是在晚上通宵营业的,参与中央特科领导工作的康生派了两个特科的同志装成小贩,挑着馄饨担子分别到向忠发所知道的周恩来和李富春撤出前所住的地方附近观察。果然,到夜里1点钟左右,看见一个人戴着手铐脚镣,领着巡捕房的人来了,直接就用钥匙开了周恩来家的门闯进去,他们自然是扑了个空。周恩来家只有3把钥匙,他和邓大姐各一把,还有一把交给向忠发,如果他俩都不在家,向忠发也可以打开门很方便地进去。很明显,这带了巡捕前去抓周恩来的叛徒就是向忠发。
    向周恩来献策
    反击“伍豪脱党”谣言
    伍豪是周恩来在“五四”时期用过的笔名。当时,天津学生联合会与天津女学生组织的天津妇女界爱国同志会组成觉悟社,出版了不定期刊物《觉悟》,要求所有的领导成员以笔名撰写文章。考虑到将来组织要扩大,他们一共编了50个号码,由成员们抓阄决定自己为几号。当时,邓颖超抓到的是1号,就叫“逸豪”;周恩来抓到的是5号,就被称为“伍豪”。年轻时,周恩来很喜欢“伍豪”这个名字,曾用它作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1931年12月初,主持中共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周恩来在地下交通员护送下,由上海十六铺码头乘一艘英国轮船到汕头,然后从汕头经潮州、长汀,于12月底安全抵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在周恩来离开上海中共临时中央领导机关两个月之后,1932年2月16日,上海《时报》等报纸突然刊登出一则“伍豪等声明脱离共党的启事”,同样内容的启事在2月17日《时报》以及2月20日、2月21日的《申报》上又连续刊出。
    在中共上层人士中,谁不知道伍豪就是周恩来?虽然这则启事没有顿时造成什么轩然大波,但也确实给舆论界带来一片迷雾。当然,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则“启事”是国民党特务机关策划的一个骗人的伎俩,目的是诋毁周恩来,制造混乱,瓦解中共地下党组织。
    当时,周恩来通过潘汉年找到黄慕兰,说:“自从顾顺章叛变后,敌人在四处造谣,说我已经叛变自首了。你能用什么巧妙而有效的方法替我辟谣,揭穿敌人这种卑鄙无耻的伎俩。”黄慕兰凝神思索了一会儿,觉得周恩来五四运动期间在天津觉悟社的代号为“伍豪”,后来又作为在党中央刊物《红旗》杂志和《红旗日报》上发表文章时的笔名,为党内外许多人所熟知,便马上拿起笔来起草了一篇稿子:“陈志皋律师代表伍豪启事:鄙人身体健康,希诸亲友勿念……”
    周恩来看后很满意,夸奖说:“你真是我们的女诸葛,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啊!这件事就请你先去和陈志皋律师商量商量,看看怎么能办得既有成效又妥善无虞吧!”又说:“你工作做得很好,潘汉年同志也很机警能干,你们俩配合得很好。党组织会派人与你经常保持单线联系的,一定要自己小心,多加保重。”
    告别后,黄慕兰拿着起草的稿子找陈志皋商量。陈志皋钦佩伍豪写的文章,但那时还不知道就是周恩来。陈志皋说:“能为《红旗》的撰稿人辩护,是非常光荣的,我决不推脱!但是照这样的做法,启事一旦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后,南京国民政府肯定会追究此事,向我查问:是谁介绍认识这个伍豪的?或是谁代表伍豪委托你代登这个启事的?我可怎么回答呢?先别忙,让我再仔细考虑考虑,想出一个既能公开辟谣,又万无一失的安全办法来。”他建议代找在《申报》担任常年法律顾问的法国律师巴和,代表周少山(周恩来的另一别名)登一个紧要启事。
    1932年3月4日,《申报》登出了《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紧要启事》:“兹据周少山君来所声称:渠撰投文稿曾用别名伍豪二字。近日报载伍豪等243人脱离共党启事一则,辱劳国内外亲戚友好函电存问。惟渠伍豪之名除撰述文字外绝未用作对外活动,是该伍豪君定系另有其人,所谓243人脱离共党之事,实与渠无关。”
    黄慕兰晚年回忆说:“这个启事没有用伍豪的名义,而用了周少山的名义,又说伍豪是周少山自己的笔名。这个小动作很妙,因为启事登出后,国民党曾派人去找巴和,问伍豪在哪里。巴和说:‘我的当事人是周少山,仅仅别名叫伍豪,你们要找的伍豪当然不是这个,而且他自己也登有启事,你们可以直接去找他。’这个启事的内容,明显地分辨出来2月份那个伍豪启事是伪造的。”
    在和陈志皋的交往中,黄慕兰结识了很多上层人士,她不忘使命,在幕后策划各方面的营救活动。与此同时,党组织也加强了对陈志皋的争取工作。
    1933年,陈志皋正式向黄慕兰求婚。但那时,黄慕兰一直都对去苏区后杳无音信的贺昌念念不忘,就以家庭地位不相配为由拒绝了陈。但陈“竟咬破手指,在一条白手巾上书写爱意”。黄慕兰向组织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党组织认为,在当时复杂的白色恐怖背景下,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合,很可能会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黄慕兰于是听取了组织的意见,带着“继续支持营救被捕同志工作、婚后互不干涉个人行动、允许她将来与前夫遗孤相认”的3项约定,答应了陈的求婚。陈志皋迎娶了情绪复杂的黄慕兰。蔡元培、沈钧儒和柳亚子等名流证婚、做介绍人。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贺昌跟项英、陈毅等一起被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贺昌在一次率领部队向粤北边区转移时,在江西会昌河遭敌伏击,被包围了7天7夜,最后因粮尽弹绝腿部负伤而壮烈牺牲。
    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婚以后,1933年奉命脱党,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动,期间也曾再次遭受国民党的牢狱之灾。
    1942年,黄慕兰在重庆见到周恩来,周恩来表扬了她的牺牲精神。
    20世纪50年代,黄慕兰因受“潘杨案”牵涉,两度入北京秦城监狱,辗转17年。在“文革”之乱中,许多难友因过度忧郁、神经受损害,有的竟失去了记忆力。但她当时却乐观地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她说:“我觉得软禁在此,倒是使我们免受外面风暴冲击折磨之苦,乃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内心充满着期待平反恢复自由的乐观精神,因而思想开朗,并坚持勤练太极拳,故能保持身体健康。”20世纪80年代,她在邓颖超的帮助下,顺利平反,并任上海市政府参事。1993年移居杭州。
    晚年,黄慕兰一直低调地生活在杭州,她爱看电视,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对以地下党情报人员为主角的电视剧很有兴趣;还爱打麻将,中午必打一小时纸麻将。
    黄慕兰还爱写诗,常常坐在洒满阳光的书桌旁,写上一两首小诗。“一缕幽香,万般情意,沁入柔肠千结。回忆北伐扬鞭,年少风光卓绝。壮志豪情报国心,如荼火热。抛家出走忘朝夕,挥剑誓除荆棘。世间事,自多曲折。肝胆照,同仇巾帼。救死抚伤,神驰先烈。强敌崩溃,人民欢悦。又谁料风波再涉。感明镜,鉴我无私,还我本来清白。”这是黄慕兰老人在其自传出版时写的一首诗,写出了她一生的忠诚与情怀。(天津日报作者:吴志菲)

  2. 【古文风之韦丛】惟将终夜长开眼说道:

    离思五首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是元稹写出的最著名的名句之一,元稹写给妻子韦丛的诗。被一个诗情才子眷恋是否是种幸福?现在作者九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韦丛对元稹的爱情故事。丹青墨浓,烛影摇红,芙蓉帐暖度春宵。唯美的文笔,细腻笔触把故事娓娓道来……

    【半言情书】文章皆为原创

    01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我叫韦丛,而为我写下这首诗的人,是我的丈夫,他叫元稹。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是我嫁给他的时候。那时的我坐在洞房里,心欢喜。我在等我的夫,那个长安风流的诗人。当秤杆挑起带了流苏的盖头,他微醺,白皙的脸上泛起了一层红晕。

    “夫君。”我唤他。

    他笑了,好看的剑眉挑着。

    “莺莺”他说。

    翻上来的喜袍衣袂带灭了红烛,一夜芙蓉帐暖。

    到情深处,耳鬓厮磨他搂着我的肩吐气如兰“莺莺”他不停的叫着。每叫一声我痛一分。

    残烛寂寂为我落了一夜烛泪。

    那时候我开始知道,他爱的人不是我。

    02

    可我是他的妻。我会尽力帮他做好一切。我的父亲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我求着爹爹为他铺了一段锦绣前程,求着爹爹帮他压下那些对他不利的案子。

    我以为这样他就会爱我。

    他夜不归宿,烟花柳巷里传唱着他为那些歌女写的诗章。

    我笑了笑,安慰爹爹男人有个三妻四妾实属正常。这一笑压下多少心酸?

    操持家事,梳理人脉。我努力做好主母该做的事情。

    那天我去帮他收拾书房,那些随意放置的丹青还有毛笔,我淡笑着帮他收拾。

    他真是一个才子,诗词曲赋无一样落于世家子弟之后。诗卷墨香间我看见一张画像,那画像看起来有些年岁了,细腻的笔法看得出来他画时候的用心。旁边有题诗,稳重有力的小楷,轻轻地写着:

    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

    莺藏柳暗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03

    莺莺。我在诗中又看见了她的名字。

    我自嘲着往下翻,又翻到一幅眉目清秀。我静静看着那些他一笔一画写给别人的情诗,一字一句,那样动听的情诗又有谁不动情?!

    我把那些当成他写给自己的吧!臆想勾勒着我和他情深意浓,缠绵不歇。

    半缘君,君莫忘。想到莺莺时我无奈清醒。我笑他不忘相思,自己又何曾破开情种。

    红尘滚滚我们都是被困在里面出不来的人。

    后来我听说他喜欢上了薛涛。那薛家的女公子诗词曲赋皆是精通且面若桃花柳如眉。

    他就和她对诗。他折服于她的才气,她惊叹他的风流。

    我不曾回应那些流言蜚蜚。关上门一个人的寂寞深闺,我不敢相信,那个薛涛可是比他大十岁!我尚年轻难道抵不过一个年华已过一个年老色衰的女人。

    难道他就那么不肯爱我?

    一个人清泪纵横的萎到地上,我不敢去我向他求证。

    从莺莺到薛涛。我也许他红尘里一颗小小的尘埃。

    我不如薛涛的才气,写不出那些轻盈飘渺的诗词。我也想一首诗博他情深,可我不能。

    今天开春,我的身体开始渐渐的虚弱,我知道这幅残躯承载不住我多久了。

    银釭映银针,我连夜为他缝制了一个香囊。

    这是我送她的第一个礼物,也是最后一个。

    七月天气转凉,我的病又加重了些。他终于肯来看我。我撑着一口气把香囊递到他手里时,他泣不成声。堂堂七尺男儿就这样在我面前哭得像个孩子一般。

    “对不起。”他握住我的手不停的给我道歉。

    我听了就开始笑啊,笑出积压了半辈子的泪来,我已经病重到说不出话的地步,只好牵起他的手在他的手心,一笔一画地写道“我不恨你。”因为我喜欢你。

    最后一句说不出口了七月的桂花幡然芳华绽开,我便乘着这第一抹幽香离去了。

    身后的人刹那恸哭失声。

    我愕然回过头,至少他还会为我难过,我想。

    或许是我生前太过于执着他的情感,死后我的魂魄竟然被圆囿于这方小小的宅院。

    六年的风雨洗礼,官场沉浮,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昔时的莺莺不愿再见他,当年的薛涛地上的道袍皈依。他明明才三十的大好年纪,竟然萧萧两鬓生华。

    我静静看着他的落寞与欢喜。我时常看见他,握着我赠给他的那个香囊对这一江池水发呆。

    夜深无眠,他孑然起身,昏黄烛火轻晃,映了他一行诗在纸上。原来从一开始我就已经释怀,只因为一句“平贱夫妻百事衰”。他写给我的,不再是那些风月情浓的诗篇,一句沉吟,道尽了人世酸楚。

    04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他自比鳏鱼,誓鳒鲽情深。

    我离开了他身畔却住进了他心里。

    有什么一瞬融化在心中,竟然在眼眶里翻飞成雨,泠泠而下。

    鬼是没有眼泪的。

    等我惊觉时已经晚了。我狂奔过去想拥住他。

    终于在快拥住他的时候从指尖开始一点点消散。

    我的执念已了,便不会再留在人间。

    我大喊他的名字,想要抓住他。

    他明明不该听见的,却像听见了那样转过头来。

    我怅然笑着,笑着唤他。

    “阿稹”

    他听不见了。

    空中最后一丝芬芳逸散……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