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牵头研制亚太大学生微纳卫星

国际合作 共赢发展 校园里当“总师”

近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小卫星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心会议中心中报告厅举行。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小卫星项目合同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小卫星项目是由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发起,由APSCO各成员国(中国、巴基斯坦、伊朗、泰国、秘鲁、土耳其、孟加拉国、蒙古)大学联合研制3颗小卫星(包括1颗微小卫星+2颗纳星),共同完成在轨技术验证、星间通信、空间科学探测及空间遥感应用任务。

明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项目牵头/抓总单位!

apsco

该项目的特点可概括为

一箭三星、编队飞行、四大任务
中国牵头、八国协同、天地联盟

研制完成的正样星将于2019年发射。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吧!

北航棒棒哒!竖个大拇指!

校园里当总师!如此了不得!下面,小编带你梳理由北航学子亲手创造的光辉历史!

北京二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

1958年9月22日,6米高的中国第一枚高空探测火箭,喷出一长串通红的火焰,在吉林白城子的荒野上腾空而起,冲向茫茫天宇,这枚火箭被命名为“北京二号”。

北京二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

“北京二号”由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师生研制并发射。这是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双基燃料,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866公斤。

北航1号探空火箭

2006年11月1日凌晨8时整,倒计时声响起:“……3、2、1,点火!”一枚火箭拔地而起,直驱长空。

这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14名本科生研制的“北航1号”探空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按预定设计达到1万米高度。

这是我国首枚由在校大学生独立设计制作的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并且在半天内连续成功发射三枚,全部由大学生指挥、操作完成发射任务。更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资讯:www.yangfenzi.com/tag/buaa

北航2号探空火箭

2008年12月5日,北航宇航学院设计研制的“北航2号”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探空火箭飞行试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首次将以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成功进行发射和回收。

“北航二号”项目组的15位同学中有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多数人从大四开始进行该课题研究,经过两年多钻研并多次试验后,他们独立研制的火箭终于成功发射。

北航3号探空火箭

继“北航一号”和“北航二号”后,北航宇航学院发射的又一探空火箭,是我国首枚以过氧化氢固液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系统的探空火箭。

2011年11月25日下午,在祖国大西北的戈壁深处,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师生自主设计研制的“北航三号”新型固液探空火箭成功发射。

“北航三号”固液探空火箭以宇航学院20多名研究生为人才依托,在相关航天院所和学校有关单位的鼎力支持下,三年来师生一心,从设计、生产、装配到试验,一路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一飞冲天。

“长征”路上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

更加值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骄傲的是,在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等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牵头研制亚太大学生微纳卫星

长征一号
• 韩厚建:长征一号总体设计室总体组。1957年进入北航第一批火箭系的学生

长征二号
• 屠守锷:总设计师,建校元老,由校长助理调任五院
• 王永志:载人航天工程总师
• 荆木春:长征二号F总设计师,1987年毕业于自动化控制专业
• 王德臣:长征二号捆绑、长征三号甲总设计师,1957年毕业

长征三号
• 贺祖明 :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总设计师,1960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
• 岑 拯:长征三号甲总指挥,1982年考入北航空气动力系

长征四号
• 施金苗:长征四号、长征二号丁总指挥

长征五号
• 李东:总设计师,1989年毕业,飞机设计专业,后转攻火箭研究
• 杨虎军:副总设计师,1995届空间飞行器与应用专业毕业生
• 何巍:2007届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生,总体主任设计师、此次发射的01指挥员

长征六号
• 张晓东:长征六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长征七号 运载火箭研发团队
• 范瑞祥:总设计师 ,毕业于北航七系焊接专业(1981级本科)
• 刘宪力:副总设计师 ,毕业于北航飞机设计系(1983级本科)
• 程堂明:副总设计师 ,毕业于北航导弹与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专业(1989级本科)

怎么样?这条推送是不是比特朗普上任更(JIE)贴(DI)近(QI)你的生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可小觑的北航学子,在校园中当着总师,汇成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队伍……

厉害了我的航!这是所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汇聚成的北航群像,携手同心、锐意进取,以“北航梦”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案/王晴 编辑/王晴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开讲啦丨回顾航天人的经典语录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开讲啦》特别邀请了几位航天人来到节目现场,与年轻人分享他们所经历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他们所理解的中国航天精神。他们在《开讲啦》的讲台留下了许多经典语录,今天我们一同回顾!

不怕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是短跑起作用。人生、事业是马拉松,所以我觉得很可能我们每一个人在起跑线上不那么完美,但是不要怕。

——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

今天我站在这里,天空和星辰依然在那里,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你不能永远活在摇篮中。我们曾错过海洋,但我们不能再错过宇宙。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 毛万标

对待技术工作一定要真诚,把它当作一个好伙伴,你真诚地对待它,它也会这样对待你。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范瑞祥

航天人的头脑是清醒的,“多干少说,只干不说”,就是对待我们每一次的飞行任务要“如履薄冰”,再加一句,“如临深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 杨宏

其实每个人最初都有他的梦想,有的人坚持下来了,有的人中途改变了。但是不管你选择了什么,年轻的朋友们,我希望你们能够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不要为这个世界的风华,去干扰你的视野,不要因为短期内没有得到回报,就沮丧或者放弃,不要急功近利。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李东

咱们的年轻人可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时候也碰到过看起来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摆在自己的面前。但是我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有心,就可以解决这个困难。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我们航天人的真实写照。

——“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任务01指挥员 胡旭东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方成院士当年报考全国唯一的南大天文系 有颗小行星命名为方成星

➤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宫声凯

➤ 彭实戈、张益唐获2016年度“求是”大奖 | 孙家栋、杨振宁点评

➤ 雷军吴良镛濮存昕王晓东获首都杰出人才奖,小米年会上演维密秀

➤ 未来科学大奖新增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捐赠

➤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开创拓扑时代而获奖|附历届获得者名单

您可能还喜欢…

3 Responses

  1.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说道:

    1 月 18 日,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 4 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相关单位负责人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墨子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 2016 年 8 月 16 日发射升空。该卫星从科学概念的提出到关键技术突破,从有效载荷研制到科学成果的产出,均由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导完成。面对在国际上首次开展空间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这一全新的领域,从 2003 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经过长达 10 余年的协同攻关,创新性地突破了包括星地量子信道、空间单光子探测、高亮度空间量子纠缠光源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确保了卫星的成功研制,为各项科学实验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兴隆站跟踪“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实景拍摄

    “墨子号”的主要应用目标是通过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并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可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墨子号”可以在千公里外的外太空以 10 kbps 的速率给地面站分发量子密钥,比地面同距离光纤量子通信水平提高了 15 个数量级以上。该项技术突破不仅使得我国具备了对光纤无法覆盖的地区——如我国的南海诸岛、驻外使领馆、远洋舰艇等——直接提供高安全等级量子通信保障的能力,并为我国未来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掠过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上空

    “墨子号”的另一前沿研究目标是在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领域:即通过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分发,首次在空间尺度检验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并利用量子纠缠在地面和卫星之间实现量子隐形传态。通过“墨子号”的星地纠缠分发,我们能够在相距 1200 公里以上的两个地面站之间以 1 对/秒的速度建立起量子纠缠,将使得人类首次具有在空间尺度开展量子科学实验的能力,并为未来在外太空开展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检验做好了坚实的技术准备,成为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对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建立天地链路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轨测试阶段全面完成了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自测试和天地一体化链路测试,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工作一切正常,成功构建了星地单向、星地双向、地星单向量子信道,系统信道效率、时间同步精度、跟踪瞄准精度均超过系统指标要求,可以满足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要求。

    部分在轨测试科研人员与过境的“墨子号”合影

    在交付仪式前,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研究员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做了卫星在轨测试总结报告,并表示量子卫星已经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实验测试平台,具备了开展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条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科学研究团队做了量子卫星初步科学实验情况及寿命期工作安排报告。据潘建伟介绍,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科学实验工作,已获取了初步的实验数据。研究团队对顺利完成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广域量子密钥应用演示实验、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及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全部预先设定的科学实验任务充满信心。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在交付仪式上致辞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进一步扩大了世界领先的优势,并且作为我国基础物理研究和航天工程两个领域的完美结合,凸现了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墨子号”从研制过程到成功发射均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在卫星发射前夕做了一系列跟踪报道,并对卫星发射过程做了全程直播。“墨子号”成功发射后,极大激起了公众对量子科技的浓厚兴趣。包括英国《自然》杂志、美国《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英国《新科学家》、《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等众多国际知名学术和公共媒体都对“墨子号”进行了专题报道,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也在其官网上对“墨子号”发射任务给出了详细的介绍。2016 年底,“墨子号”和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等重大成果共同入选英国《自然》杂志点评的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墨子号”作为唯一诞生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创新技术入选《科学美国人》评选的 2016 年度“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新技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入选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两院院士评选的 2016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近日,《华尔街日报》针对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出了标题为“沉寂了一千年,中国誓回发明创新之巅”的专题文章,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作为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2. 诺贝尔奖获得者加盟北航 | 让截瘫病人重新站立,他们或将改变世界!说道:

    2月4日下午17:00,北航唯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成立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国内外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商发展。

    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北航党委书记张军院士、诺贝奖获得者托马斯为thomas北京研究院揭牌

    副校长房建成院士代表北航与Thomas教授签约

    这是以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文理学院院士Thomas C. Südhof(托马斯·聚德霍夫)教授命名的研究院
    由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托马斯教授三方共建
    首席顾问——托马斯·聚德霍夫(SüDHOF ThomasC)教授

    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和美国文理学院院士(三院院士)。2013年,因研究神经细胞之间是如何能做到精准释放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中心主任——李晓光教授

    李晓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晓光教授团队经过20年潜心研究,成功破解了脊髓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颠覆了一百多年来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再生的理论,在动物实验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为临床治疗截瘫病人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专家——Yi Eve Sun 教授

    Yi Eve Sun 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终生教授,中国“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神经干细胞向特定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自2011年开始与李晓光教授开展长期合作。
    专家——Michael G Fehlings教授

    Michael G Fehlings教授,国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领衔开展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主攻急性期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工作。

    攻克世界难题,他们或将改变世界
    大家一定还记得桑兰,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在1998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还有刘岩,中国青年舞蹈家,奥运会开幕式中唯一独舞《丝路》的A角演员,却在北京奥运会排练中严重受伤致残…

    一个个令人悲痛惋惜的事例在我们眼前发生,众所周知,中枢神经损伤修复是目前全球都尚未解决的重大医学难题。
    现在小编告诉你,这个研究院或将让截瘫病人重新站立起来!

    我校李晓光教授团队,颠覆了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再生的理论,同时2013诺贝尔奖获得者THOMAS C. SüDHOF教授加盟北航,来华建立研究院,来共同完成瘫痪病人临床试验。

    李晓光教授团队2015年发表《PNAS》两篇以及《Cell》一篇
    诺贝尔奖获得者THOMAS C. SüDHOF教授评价:“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截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临床应用的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也对李晓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
    该成果的创新性在于:利用生物材料激活成年动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诱导其分化成功能性的神经元并与宿主脊髓建立了功能性神经环路,最终导致截瘫功能的恢复,避免了伦理纠纷、免疫排斥并降低了发生肿瘤的风险,这将是修复组织器官最理想的办法。

    会上,还发布了研究院“2017脊髓损伤(SCI)-北京计划”:

    一起制定临床试验方案

    一起选择受试者——“完全截瘫患者”

    一起实施治疗

    一起康复训练和评价疗效得出有效结论

    与会的7位“大牛”科学家加盟研究院,共同签署了2017SCI-北京计划,从左至右分别为:叶斌(哈佛大学医学院),程黎明(同济大学),Vance Lemmon(美国迈阿密大学),托马斯(斯坦福大学),李晓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Yi EVE Sun(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nil Lalwani(迈阿密大学)

    托马斯研究院未来将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建立临床试验标准(2016-2017年)

    第二步:建立国家级研究基地(2017-2018年)

    第三步:立足中国,走向世界!(2019-2020年)

    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就可以看到,众多的截瘫病人可以重新站立!

    研究院坐落于我们的“第三校区”——窦店
    汇聚国际高端团队,激发创造的活力,立足医工,扎根窦店
    努力打造北京南部“医学硅谷”!

    发展医工交叉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要!

    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在北京市和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三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

    这三个高精尖中心,连续五年,每年每个高精尖中心北京市将提供一个亿的人才引进和聘用基金,来大力发展医工交叉创新研究!
    小伙伴们,撸袖大干吧~!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北航已进入全面加强与国内一流医疗机构合作的新阶段。

    7月12日,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行医工结合交流研讨会。

    7月25日,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举办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医工结合交流研讨会。

    8月16日,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举行医工结合学术交流会。

    9月27日,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举行医工结合学术交流会。

    10月12日,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举行医工结合学术交流会。

    11月24日,校长徐惠彬院士、副校长房建成院士、副书记李军锋及相关部处负责人就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进一步发展展开研讨。
    未来——

    将有500名工科教师从事医工交叉

    将在北京和全国招聘200名医学专家作为兼职博导

    每年有200个博士生名额采取医学和工科双导师指导和培养

    5年为国家招收培养1000名医工交叉优秀博士

    除了今天成立的“托马斯北京研究院”,还有另外两个诺奖获得者研究院也在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北航落地生根…
    费尔北京研究院

    2014年6月3日,2007年度诺尔贝物理学奖获得者艾尔伯·费尔加盟北航,成立费尔北京研究院并担任首席科学家。费尔北京研究院成立标志着我航在国际化进程中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将进一步强化我校自旋电子学科建设。
    黑格尔北京研究院

    2013年6月13日,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伦·黑格尔加盟北航,成立黑格尔北京研究院并担任首席科学家。黑格尔研究院的成立,推进了北航在有机光伏方面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凝练,并为我国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托马斯研究院是北航第三个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加盟并命名的研究院
    这在北京市、乃至全国,也是很少见的喔!

    看了这个即将“改变世界”的托马斯研究院,还有同样厉害的北京南部“医学硅谷”,小伙伴们是不是热血沸腾!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截瘫病人创造奇迹的那一天!

  3. 重磅丨厉害了!山大与剑桥牵手开启创新转化合作说道:

    2月9日,山东大学、剑桥大学、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在创新转化领域开展具备引领性的深度合作。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出席签约仪式并与剑桥大学创新中心主任Tony Raven、中心外事主管Shirley Marie Jamieson进行会谈。青岛市副市长王广正、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Tony Raven作为三方代表签署备忘录。

    张荣对来访客人表示欢迎与感谢,他重点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创新转化学院的意义:一是创新转化学院作为学科建设重要抓手,对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作用。学院的建设有助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地方转型升级发展。二是创新转化学院的共建,对于加强中英两国人文交流和科技合作具有里程碑作用。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成为中英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他对未来双方合作充满信心,他提出,把成果转化与创新研究、市场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创新转化学院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成果转化力度、培养创新人才,对于开拓相关学科方向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山东大学与剑桥大学在学位点、资质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开展深入合作。他回顾了山大在创新创业方面所作的探索,表示此次与剑桥大学和青岛市共建创新转化学院,必将促进山大创新转化这一新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希望各方继续保持高层和团队层面交流,利用青岛校区发展契机,携手打造世界级的权威性创新转化研究与实践机构。

    Tony Raven表示,许多人向剑桥大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事实上针对不同的问题不会有万能的良方。剑桥大学对外合作是为了和对方一起探索,一起开拓。此次来到山东大学的目的,就是发现新的合作机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是双方拓展合作空间的第一步。他仔细了解了青岛校区的建设情况与发展规划,并对青岛校区建设成果表示赞赏。他谈到了山东大学给他留下的两大印象:一是山大人思维开阔,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技术转移在其中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山东大学以开放的思维就服务地方等工作进行探讨,值得学习借鉴。二是山东大学与政府、企业合作密切,这一点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难能可贵的。这些使他对剑桥大学与山东大学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并期待双方通过长期合作创造丰硕的成果。

    下午,三方在青岛八大关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山东大学、剑桥大学将与青岛市政府合作,联手发展技术创新和转化落地相关领域的新兴学科体系和多种类型的教育项目,并共同建设国际创新转化实践基地。根据前期沟通,山东大学、剑桥大学和青岛市一致同意在创新转化领域体制和机制建设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共同建设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创新转化研究机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经纪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世界最具引领示范作用的创新转化实践基地。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学校宣传部、合作发展部、中美大学国际科技创新园管理中心、国际创新转化筹委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

    据了解,剑桥大学代表团于2月5至10日到访青岛,先后访问了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海尔集团技术团队和山东大学。访问期间,剑桥大学代表团参加了山东大学与剑桥大学创新转化的旗舰机构高等光电子中心(CAPE中心)合作开设的创新转化“点火器”等培训项目,并参观了青岛校区,多次与山东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中心、中美大学国际科技创新园和合作发展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举行工作会谈,详细介绍了学校创新与技术转移工作以及青岛校区创新转化学术机构和实践机构的建设情况,并与代表团就今后合作细节和计划进行了深入交流。

    剑桥大学成立800多年来,一直在技术研发和落地推广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其科学研究,特别是创新转化能力处于世界最前沿。剑桥创新中心打造的创新生态系统,产生了大批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并吸引了如谷歌、微软等世界知名公司,围绕剑桥大学形成了“剑桥创新群”,这个创新群和剑桥创新中心的互动在过去三十年中引领了欧洲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

    山东大学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不断培育一种独具特色的可以与高等教育相容的创新创业文化,搭建了诸如创新创业学院、中美大学国际科技创新园、2025创新创业联盟等新平台,努力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地、创新资源的集中地及创新文化引领者,积极开展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研发和跨学科国际创新与转化研究。2016年,山东大学与青岛市联合举办了2016中美创客论坛暨中美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包括16支海外团队在内的95支创业团队参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