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土豆CEO古永锵:视频业竞争未来是多屏合一

6月27日消息,优酷土豆集团今日在上海举办多屏战略发布会。优酷土豆集团CEO古永锵(微博)在会上表示,在多屏时代,内容全面、品牌领先、多屏应用、传播能力这四个比较重要的衡量标准,决定了未来视频的流量价值、营销价值。

自去年开始,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加速了主流视频网站向多屏战略的转型。“移动端尤其是手机端已经成为主流视频屏幕之一。预计到2015年,手机端的视频用户规模将与PC端相当。”艾瑞咨询集团总裁杨伟庆(微博)认为,“视频播放量(VV)、用户覆盖数(UV)、视频观看时长(TS)三大直接反映用户活跃度的指标而非装机量来界定多屏时代视频网站及应用的市场规模。”

电视、网络视频和SNS是品牌传播制高点

在当天发布会上,古永锵还表示,当下的品牌传播和内容传播主要建立在三个制高点上,分别是电视、网络视频和SNS。同时,这三大制高点对应着三大指标,即电视收视率、网络播放量和二次传播度。传播应立足这三大制高点,才能保证推广的广度、深度和传播力,覆盖全人群并产生深度影响,没有网络视频和SNS的加入,在5亿多网民当中就没有影响力。

古永锵认为,网络视频与SNS的结合更为天然和密切,更容易打通并实现互动。同时,优酷土豆的用户互动性更强、更具分享精神,是SNS传播的起点,能够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渠道,影响到更广范围的人群,这将有效扩大品牌传播的覆盖广度和精准度。

互联网电视对视频业发展影响有限

在现场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古永锵表示,随着视频行业集中化的加速,未来视频网站间的竞争的决定因素是能否在多屏合一领域占领制高点。用户对视频的多屏观看需求和使用习惯决定了视频的营销模式和产品形态必须以多屏为导向,而非侧重在任何一个单一屏幕。

不过,此次优酷发布多屏合一的策略,主要是打通了手机、PC和平板的底层架构,对于在生活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的电视,尚未涵盖在内。

对此,古永锵表示,相比PC端和移动端的用户规模,包括互联网电视盒子在内的智能电视领域仍然处于一个很初级的发展阶段,当这个领域发展到较大规模的时候,才会考虑如何打通和电视的底层架构。

优酷土豆集团CTO姚键表示,虽然现在市场上出现一些互联网电视盒子,但是正规盒子的发售量尚在几十万的数量级,对市场整体发展影响有限。

手机端广告突破须模式创新

但另一方面,尽管多屏合一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从营销角度看,移动视频广告作为重要的一环,发展现状实际上仍不容乐观,据腾讯科技了解,几乎所有视频网站的移动端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目前都不足10%, 大部分仅为4-7%左右。更严峻的挑战还在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端广告呈现出两级分化的趋势,占移动流量70%左右的手机端几乎还完全没有打开广告市场。

对此,古永锵向腾讯科技表示,当流量更多集中在手机端后,对好的视频内容感兴趣的广告主,必然要更加关注移动化趋势并加大投入,广告主更看重的是要有渠道来覆盖更多的目标消费者,在手机端,未来内容营销的形式将会更广泛,包括植入广告、冠名等,并通过LBS、O2O等移动互联网特性带动消费跟电子商务更多的结合机会,比如根据用户的分类、行为、活动场景选择相应形态来推送不同的广告类型,在广告产品体验上进行更多创新,来提高广告价值和广告效果。

对土豆的发展定位未作正面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自年初优酷和土豆加强差异化发展战略以来,不久前土豆网总裁杨伟东曾向腾讯科技透露,土豆未来不仅仅是指土豆网,未来或将向文化传媒公司转型,立足于年轻人品牌文化致力于探索更多类似土豆映像节的文化和娱乐产品,包括内容营销、艺人包装、动漫、影视制作等领域,成为服务商、孵化平台和发行渠道,构建文化娱乐的综合生态圈。

不过,在腾讯科技询问是否认同和支持杨伟东对土豆网的定位时,古永锵却没有正面回应,他表示,集团认同土豆网专注于年轻人品牌文化的发展方向,但在BU化运营的背景下,未来也需要统筹安排,根据集团的整体发展方向来规划优酷和土豆的长远发展。

您可能还喜欢…

4 Responses

  1. 2015 年 08 月 06 日

    […] 优酷土豆CEO古永锵:视频业竞争未来是多屏合一 […]

  2. 2015 年 08 月 08 日

    […] 优酷土豆CEO古永锵:视频业竞争未来是多屏合一 […]

  3. 2015 年 08 月 28 日

    […] 优酷土豆CEO古永锵:视频业竞争未来是多屏合一 […]

  4. 2016 年 11 月 02 日

    […] ➤ 优酷土豆CEO古永锵:视频业竞争未来是多屏合一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