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漩涡中的小米和5年前那个“狗日的”腾讯

舆论漩涡中的小米和5年前那个“狗日的”腾讯

小米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舆论指责和公关危机——来自中国,更来自全球。

批评的角度大抵有三:来自美国的批评者认为小米尽管在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上有前所未有的创新,但在具体的产品形态和设计细节上仍频繁抄袭其它的公司。科技媒体TechCrunch近日的一篇评论列举了小米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方式的若干细节上对苹果的“抄袭”,也提到了PingWest曾经报道过的小米的米键对初创公司Pressy的借鉴。来自台湾的声音认为小米的“网络抢购”事实上并未真正抢购完毕就提前关闭了预售通道,造成一货难求的“假象”。而中国大陆最对小米强烈的批评声音来自硬件创业者:Broadlink创始人刘宗孺日前对媒体回顾了Broadlink RM-Home智能遥控装置被小米放入小米路由器测试版盒子但到正式销售版又被拿出,转而自己推出类似产品的台前幕后;而他的说法也得到了其它一些与小米接触过的硬件创业者对小米印象的反馈:强势,习惯用资源换价格,谋求低价收购或控股地位。

以上来自大洋两岸和海峡对岸对小米的批评声音总结起来就是几个词:像素级抄袭、虚假营销、扼杀创业者——听上去都是很严重的罪过。但所有的批评者好像又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小米这样的公司,短短4年做到100亿美元估值,年销售额超过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而且从运营模式和旗下产品之间的关联逻辑角度,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家类似的公司。

这种细节上同时“抄袭”巨头和对手,对同一领域的初创公司和新兴势力采取先下手为强遏制其做大的策略,但在公司模式和产品逻辑上又颇有创新的公司,你是不是听着很耳熟?没错,小米现在的一切作为乃至引发的外界的舆论攻势和尖锐批评,都让人们想起了5年前那个被骂得最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传说中“狗日的”腾讯。

在谋求固守城池和疆界扩张上,小米现在的做法确实很像5年前“开放平台”尚未成型之前的腾讯:有小米4对iPhone 5、小米Mini路由器对Mac Magic Trackpad、米键对Pressy的像素级“借鉴”和对Broadlink产品路径的学习,也有腾讯早年对ICQ、Navar、CyWorld的“借鉴”和日后血洗联众、荼毒暴风影音等一系列产品接近策略;有小米谋求用流量和用户资源作为“要挟”,希望初创公司低价出售公司或被小米绝对控股的企图,就有当年腾讯接近开心农场创业团队“五分钟”假意合作,接着用海量流量冲垮其服务器,最后胁迫其接受低价买断,以及腾讯在博雅、智明星通和热酷等一系列当时流行的游戏开发商中谋求少则5-10%,多则30%以上甚至控股股份的“挟制”策略。有小米对京东和360投资的智能硬件公司的围堵,就有腾讯当年对用UC浏览器的游戏摩尔庄园用户强行“降级”的截胡。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就连在面对舆论批评的反应态度,双方也有接近的地方,当年腾讯惯用发律师函和走上层路线的办法制伏那些对其进行批评报道的媒体,而PingWest前不久一篇“即使79元,小米手环也是个鸡肋” 发布之后,也听到了来自小米内部扬言日后“封杀PingWest”的威胁……

从这个意义上,我现在觉得,我们年初在描摹中国互联网生态格局的时候,把小米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360并列为影响中国互联网未来格局与走向的“五大巨头”,是不是有点早了?没错,小米固然在体量上已经接近巨头,但当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的投资与并购策略已日渐灵活,越来越习惯和娴熟于用真正的“战略投资”,对大众点评、携程、京东、去哪儿、陌陌、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甚至Snapchat、Lyft、Tango、Fab和Quixey这样的中国乃至海外的公司施加事实上的影响力,用这些独立的优秀公司的资源形成拱卫自己核心业务的外部城池的时候,小米还在用“见招拆招”的方式对待那些正在出现的新兴的硬件初创公司,在与小米合作的前提下限制其做大,或直接复制和挤占其业务。如果说小米手机还是试图与联想、三星、LG和宏达电这样的公司一较高下的话,那小米在新领域的探索,几乎是在挤压那些体量和估值甚至不及自己千分之一的公司。

现在,它的吃相和姿势,它的像素级复制,已经开始被人们诟病了——舆论的集中爆发甚至超过想象。问题是,接下来,小米会做什么,它还能做什么。

2010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3Q”大战作为转折点,让腾讯在半年时间内推出了“开放平台战略”和“开放共赢基金”。尽管对“开放”的标榜仍有些刻意,但你能够看到腾讯在平衡团队自身的产品生产以及与外部资源合作,甚至通过战略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双重杠杆,建立与业内更多公司(包括大公司和优秀的创业公司)广泛联盟上的一系列变化。当“敌人”变成合作伙伴,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中国本土科技创业者的活力和灵感。它没有束缚和伤害腾讯,反而使腾讯变得不但更值钱,也更有格局。

也许这真的是一家中国的科技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无法逾越的升级阶段。也许小米需要的是一场智能硬件领域的“3Q大战”,或者其它的转折性事件,才会让这家公司的玩法发生真正的变化。比起疆界扩张的野望,小米可能更缺的,还真的就是那么一点点自信和安全感。

注: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PingWest中文网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马继华:腾讯是不是又到了第二次刮骨疗毒的时刻?说道:

    腾讯公司业绩成长很快,各项业务都一路高歌,,腾讯股价一路上涨。但是,盛世危机,腾讯面临着巨大压力。与上一次3Q大战不同,腾讯现在面临的是人到中年。

    腾讯收入太过依赖游戏,如今更是严重依赖王者荣耀一款游戏,这是大公司发展的大忌。更何况,游戏是一种“上瘾”产品,如何对待瘾君子,自从林则徐禁烟开始就存在争议。

    对于腾讯来说,现在到了一个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刻,是做科技公司还是游戏公司?历史早就证明,抱着现金牛不放手的不思进取的巨头没有未来!

    为了游戏发展,腾讯大量资源集中,其他业务只是浅尝辄止。如今,腾讯已经在云服务、金融科技、地图导航、大数据和视频等几个主要基础设施方面处在落后位置,这样的情况显然与互联网第一巨头的名头严重不符,还不值得反省吗?

    挣钱最多的时刻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最大的危机即将到来的时刻。你挣钱最多最容易的地方就是别人颠覆你的商业模式的入室窗口。王者荣耀没有错,但再好的产品如果变成了逞一时之快,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在非实名制时代,中国走出来一条游戏和社交结合的奇葩路线,但是,随着实名认证的到来,一切都要洗牌。腾讯真的需要下大力气将游戏的收入占比降低到30%以下,否则,一家越来越依赖游戏的互联网巨头是无法拥有光辉灿烂的未来的。

    当然,腾讯也有苦衷。社交赚钱能力很弱,需要利用社交的优势来找到挣钱的途径。这种模式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社交流量全面的导入到游戏来赚钱,那就等于是开发出一种“慢性毒药”来“喂给”用户,这就不是简单的“产品无罪”可以解脱。

    更为可怕的是,腾讯那些游戏产品经理们还在沾沾自喜或者没有醒悟,他们做的游戏确实够好,但如果缺乏了社交方面的优势渠道和粘性,即便是王者荣耀也不会有现在的业绩。

    在技术上越来越落后,只靠布局是没戏的,不是人多就力量大。在这样情况下,仅仅通过有钱来挖人才买技术是无法弥补差距的,长期的积累缺少必然付出代价。如今的腾讯,有这么好的现金流,有这么好的护城河,千万不要限于路径依赖泥潭,变成不思进取只想吃光挖净的资源型发展模式的悲剧。

    乐视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为了满足资本需要进行的炒股布局,最终会砸了自己的脚。很多临时靠引进的高级别人才与团队无法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无法真正形成竞争力。作为腾讯来讲,必须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特征的研发队伍、运营队伍和管理团队,必须有自己的性格,必须让别人尊敬而不是仅仅羡慕。

    当你的产品影响了一个人正常的价值建设和能力养成,当你的产品会让一个群体陷入盲从而不能自拔,这是没有办法让主流社会来认可的,也是一定不可持续的。

    所以,我们都看到了,7月17日,微信开始大规模清算封杀“淘客”微信账户,共计有数十万个淘客的微信账户在此次活动中被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力度之强创历史记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腾讯游戏的路基本上已经就这样了,腾讯必须开拓除了游戏之外的新业务支柱,电商与广告(或者说根本不用分开讲)就成为了腾讯拯救自己的唯一道路。

    要从大公司变成伟大的公司,就要把自己的事业融入到国家民族甚至人类的使命中去。如今的腾讯,已经是超级大公司,未来需要更多的考虑为社会服务,做些伟大的事业,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尊重,也才能真正从大变成伟大。

  2. 腾讯变“身”说道:

    【听杨姐说】

    一位长发飞舞的模特,穿着一件腾讯游戏代表作——王者荣耀的形象T恤!

    跟他站在一起的还有很多俊男美女,他们身上穿的,手中抱的,都是腾讯和京东这对CP最新谋划推出的一系列IP衍生品:狐妖小红娘、择天记、穿越火线、QQ飞车、冒险岛2、欢乐斗地主、DNF等一系列腾讯旗下最牛产品的IP,T恤、夹克、帽子,有的真的能让你感觉重回“年轻人的世界”,比如让你“猥琐发育别浪”的王者荣耀T恤——这还是腾讯的衍生品么?

    然而接下来腾讯互动娱乐事业部版权业务部授权总监於安杰的话更会令人出乎意料:“今年下半年,我们可能还会开放一个设计平台,让网友自己上传设计,当然是基于腾讯各大IP的思路。”

    难道腾讯觉得IP的变现能够更加帮助财报表现得更加锦上添花?难道……是QQ宣称“年轻化”后,腾讯要讨好90后、00后新用户?

    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市场部版权运营总监张弩毫不犹豫地否定了以上的说法:全都不对!

    那么一个关键的问题来了,传说中腾讯的王者荣耀里的皮肤、衣服和装备道具一天就能收入1个多亿,这家市值3000多亿的公司为什么要去“重新”做苦哈哈的电商?

    自有泛娱乐IP:粉丝经济

    要想知道腾讯究竟为什么投入这么大精力投入IP,咱们先来看看鹅厂都抛出了哪些宝贝IP!

    总的来说,加上此次与京东合作后的IP,目前腾讯总共开放了两部分IP:一部分是腾讯泛娱乐的“家底”,——即腾讯互娱旗下文学、动漫、游戏以及影视内容的众多IP;另一部分则是腾讯社交体系的IP ,QQ family和怪奇鹅,这部分有点偏向品牌的感觉,更多地是讲“品牌印象”!

    那么腾讯是怎么做的呢?按照於安杰讲的流程,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用户及其消费行为;第二,对IP进行解读,什么定位、价值及目标用户;第三,设计开发,产品设计开发——重新设计,留下哪些元素更适合衍生品;第四,利用腾讯的渠道运营和营销,以及通过问卷的方式追踪IP的粉丝互动,看他们是否真正喜欢这样的IP衍生品。

    而在实操层面,要想成为腾讯IP的合作伙伴,恐怕堪比查尔斯王子选妃,一定要灵魂契合的那种。

    比如穿越火线跟zippo打火机的合作。源于二战文化的zippo其实是一个小众品牌,用户量很大,男性为主。而穿越火线则是一个枪战为题材的游戏,从这个出发点,才让腾讯觉得不管是品牌调性还是目标用户都很匹配,除了互联网以外,还可以通过另一种载体,给到穿越火线游戏用户别样的用户体验,所以才达成了与zippo的跨界合作。

    京东上腾讯IP授权的时尚服饰

    注意,这与以往的IP授权完全不同:腾讯并不想成为那个拿着印章盖完授权合同就什么都不管的一方,他们从IP的培育,后期IP衍生品的品牌理念到产品设计,都要自己来——几乎就是ODM的模式。

    尽管会有人怀疑,腾讯的IP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么,又不是什么影视明星,粉丝是否会狂热买单?

    在杨姐看来,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第一,从腾讯的角度上看,除了经济上的开发角度,这家公司的基本目的应该是,通过这些衍生品让粉丝对腾讯的内容更加“忠诚”——因为对于腾讯来讲,内容才是其IP的核心,做衍生品其实是为了让用户对IP的内容有更多新奇的体验!

    当然,另一方面,腾讯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本身手中的IP就动辄拥有亿级粉丝,且生产制作环节又要与合作伙伴及京东这样的销售平台合作,商业上的事就要遵循商业逻辑,盈利的考量必不可少!

    而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腾讯除了提供IP内容、自带强大的粉丝经济,以及拥有京东这个销售平台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价值,就是其优秀的互联网营销互动渠道,可以动用各种方式为自己的IP衍生品做推广——其实腾讯自己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IP生态链,除了生产环节外。

    强大的IP内容孕育+强大的粉丝群体+强大的社交营销平台+寻找到靠谱的合作对象,你说这事想象空间大不大?

    自有品牌IP:无处不在

    在这里必须给大家讲清楚,腾讯自身最宝贵的“QQ”这个IP,现在进化成了两个有意思的IP项目:QQ family和怪奇鹅!

    不得不说,这么多年以来腾讯的IP形象就数现在的QQ family最让人眼花缭乱!
    先看一张图:

    可以看出,QQ family正在玩命以“年轻化”为切入点,想将QQ这个品牌、IP渗透到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文化中。据说,现在腾讯正尝试借助于对内容的打造,动用包括一些AR互动体验的方式,来尽可能多地创造线上和线下互动。

    举个最直观的栗子。

    去年4月腾讯曾经与肯德基有过一次跨界合作:双方推出的QQ伴伴套餐在18天就卖光了500多万份。也正是这次合作,不仅让QQ family扩大了影响的范围,使其从线上拓展到线下更多的生活场景领域,也让QQ family这个IP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和商业价值,促进了像KFC这样的合作伙伴的发展。

    而KFC之所以愿意与QQ的合作,是希望能够刷新品牌更贴近年轻人的形象,进而带动套餐销售;QQ则通过套餐附送的闪卡,增加年轻用户对腾讯增值业务的关注与体验。

    注意,这次合作的意义在于:双方都在试图抓住“网一代”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和逻辑,培育下一代更年轻的用户消费认知。

    没错,这就是腾讯搞QQfamily的意义——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单纯的品牌宣传手段已经不能勾起他们的消费欲望,更多地是需要创造一种符合90、00后“网一代”语境语系的玩法,用更加融入和自然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无障碍沟通。

    而另一个更令人震惊的决定是:腾讯的“怪奇鹅”!

    腾讯从大众认知的企鹅形象里面,做极致的减法,得出了一个圆脸符号

    腾讯的设计师这要发挥很多想象、突破一些边界,才能创造出这么“怪”“奇”的“鹅”——IPENGOO?

    其实这也是腾讯对原有企鹅形象的一个“符号化”——让企鹅形象进化,还得让设计符合当下甚至未来的审美趋势,把“具像”转化为“印象”,不得不说,这只“怪奇鹅”看起来还有点创新。

    这意味着啥,腾讯将给所有用户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提交自己心目中“我鹅”的想象!而腾讯搭建的那个平台,也将是又一个PGC+UGC的平台。

    好吧,我大腾讯集团费了这么大劲,究竟想干啥?

    杨姐点评:

    一个形象怎能Hold住今天的鹅厂呢——原来的那个QQ形象已经Cover不了今天的企鹅帝国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腾讯旗下业务也早已超出单一业务范畴,转为发展生态的战略思路。

    今天的腾讯,业务遍布互联网通讯、游戏、文学、动漫、地图、安全、云、人工智能、公益……但腾讯品牌形象上的单一,在各种业务需求中都凸显了矛盾和强烈的需求。

    因此,为了让腾讯的视觉资产协助业务的推进,腾讯集团才针对视觉资产元素搞了一次重整梳理,根据业务及集团形象划分和命名。

    但是腾讯也一直在“提心吊胆”——他们最怕的是一个IP被过度开发!

    当然,对于杨姐来说,接下来最值得期待的,并不是那些被IP化的商品——而是腾讯试图打造的PGC+UGC的创意平台。

    是的,从互联网的角度看,用户最不希望的就是单一内容,他希望看到更加有趣内容。而随着用户数的增长,腾讯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彻底都有自己来提供相关服务的,因此采用PGC和UGC最好,由年轻人亲自参与的IP创意,或许比腾讯自己设计的更加适合年轻人。

    用腾讯互动娱乐事业部版权业务部授权总监於安杰的话说就是:腾讯是希望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粉丝,甚至是行业里的一些客户,都能发挥自己的创意,而如果这些创意是用户喜欢的、粉丝喜欢的,腾讯就会把它变成现实!

    【小白不菜】微信号:xiaobaibucai521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