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卖硬件还是抢入口,智能路由器这桩生意如何做?

智能路由器这桩生意的做法有三类:一是靠硬件盈利;二是占领家庭互联网入口,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三是不考虑盈利,只是扩张自身业务布局。然而现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要等待清晰可行的商业模式,还是先做好路由器,再考虑智能吧。

智能路由器

从2013年极路由抛出智能路由器概念,并于3月份发售第一款工程机算起,一年时间过去了,智能路由器迅速壮大的阵营格外抢眼。眼下,智能路由器阵营不仅有小米、迅雷、果壳、360等互联网新秀,还有磊科这样的传统路由器厂商,以及海尔这样的家电巨头。

从商业逻辑来看,智能路由器未来的战略意义,是企业争先恐后进入这一市场的驱动力,毕竟路由器作为家庭互联网的流量入口,在内容推送和数据搜集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不过,就现状而言,智能路由器至今并没有清晰可行的商业模式。很多进入智能路由领域的企业并不明白,智能路由器这桩生意究竟如何去做(钛媒体曾有作者撰文发表疑问《智能路由器真的是一桩好生意吗》)。

从极路由、小米、迅雷、果壳和360对各自产品的宣传来看,智能路由器这桩生意的做法有三类:一是靠硬件盈利;二是占领家庭互联网入口,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三是不考虑盈利,只是扩张自身业务布局。

 

卖硬件盈利:苦逼的活法

在多个帖上智能路由器标签的企业中,极路由是最早抛出智能路由器概念,并发布了智能路由器多款产品的企业。残酷的现状是,大浪淘沙过后,极路由虽然没被拍死在沙滩上,但却成为智能路由领域活得最苦逼的一个角色。

最初,极路由团队以“反人类”一词自居。在极路由看来,智能路由器更重要的是要智能设置,包括可实现手机远程控制、防蹭网、广告过滤等。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操作,为用户创造更出色的用户体验,这是极路由的理念。

不得不承认,极路由这一理念是迎合了小白网民的刚需。凭借广告过滤和翻墙这两大亮点,极路由一代售价也高出传统路由器一大截,以269元的价位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有媒体拆解极路由后发现,269元的定价还是有非常大利润空间的,这意味着极路由要卖硬件来盈利。

号称价格屠夫的小米,打破了极路由卖硬件盈利的梦想。当雷军在微博上晒出小米路由器的配置后,极路由下一代产品极贰定价169元,与TP-Link、磊科、D-Link等传统路由器厂商的同类产品价格略高一点。此外,极路由的极壹S定价99元,与传统路由器产品价格持平。

不难看出,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极路由靠卖硬件盈利的空间不会很大。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像极路由这样的智能路由器产品,在供应链、渠道上与老牌的路由器厂商相比都有很大劣势,这会直接影响硬件的盈利空间。

目前,智能路由器领域靠硬件盈利的并不止极路由一家,如意云、海联达等小厂商都在使用这一模式。由于TP-Link和磊科等老牌路由器在供应链和生产链及市场渠道拥有绝对话语权,智能路由器要想靠硬件盈利,难度可想而知。更致命的一点就是,现有的智能路由产品在功能上与传统路由器的差距并不那么明显。

当初让极路由自豪的广告过滤和翻墙这两个功能,眼下已经成为了智能路由器的标配功能。失去了亮点,智能路由要想打开市场,唯有与传统路由器厂商打价格战这一条路,因为没有足够大的销量,就没有利润。极路由这样的智能路由是代工生产,TP-Link和磊科有自己的生产线,有自己的供应链,智能路由卖硬件盈利苦上加苦。

 

占领入口:困难重重的活法

小米和360的商业逻辑,是占领家庭互联网入口,并以此拓展出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不同的是,小米路由要做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而360路由继续打安全牌,掌控家庭互联网的入口,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1、小米智能家居模式的困难

先来说是小米路由的商业逻辑吧,智能家居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而且是最近几年比较火爆的商业模式。在小米路由第三次公测中,与BroadLink智能遥控器合作,打造智能家居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小米路由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兼容性问题

BroadLink本身有360度红外发射端口,通过网络与手机相连,用户可将手机网络变成家里的红外信号,实现远程控制家电的目的。目前BroadLink已经跟小米达成合作,在新版的路由固件中和手机App中,用户已经可以直接通过小米路由控制BroadLink,这让小米路由有了红外发射端口,能与家电连接,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延展。

借助BroadLink智能遥控器,小米路由可以控制家中支持红外遥控的电器。在实际应用中,红外遥控器有很大局限。很多用户会将路由器放在客厅中,这意味着借助BroadLink的小米路由只能掌控客厅的电器,厨房中的电器,卫生间的热水器和卧室的空调等电器,小米路由器是无法控制的。

当然了,红外遥控受限在技术上并非难以突破,很多家电可以开放API接口,并通过Wifi信号来接受小米路由的控制。关键在于,小米不生产家电,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厂商,是否乐意开放API接口给小米路由使用呢?

显而易见,小米路由与家电在信号传输方面存在很多兼容性问题,是小米路由能否成为智能家居神经中区的关键所在。目前海尔智能路由即将公测,这预示着家电厂商宁肯自己开发智能路由产品,也不乐意开放API接口给小米路由这样的第三方。

智能家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厂商的合作与接口开放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实现跨品牌、跨产品的顺畅互通,完美解决智能家居的兼容性,小米路由还有一段很艰辛的路要走。

(2)安全问题

小米路由器一旦成为智能家居的神经中枢,安全就成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对此,金山网络反病毒工程师李铁军也表示,小米路由器的安全问题,很揪心。

作为可以控制家中所有家电神经中枢的小米路由,一旦被黑客入侵,家中的电器被随意控制,那是很可怕的事情。智能路由的功能越强大,被黑客入侵后的损失也会越大。诚然,小米路由的系统是自主研发的MIUI,但底层系统并不是自主研发,如何保障小米路由的安全同样是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问题。

2、360 安全路由的机遇与挑战

安全一直是网民高度关注的话题,携程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再次给网民敲响了警钟。以“安全”为切入点做智能路由,是360试图通过安全,牢牢把握家庭互联网入口的战略,从理解上来讲还是比较有杀伤力的。

360安全卫士的杀伤力无需多言,大家已经见识到了。由于360智能路由还未上市,笔者只能根据上一代安全路由分析360智能路由的商业逻辑。众所周知,路由器在家庭互联网中承担数据传输的重任,掌握了这一入口后,360掌握了家庭互联网应用的生杀大权,甚至可以屏蔽一些互联网应用的数据传输。

也就是说,360智能路由未来会成为一个庞大的数据源,用户喜欢哪些网站,喜欢哪些应用,都可以非常轻松找到答案。与PC端的安全卫士一样,未来的360智能路由是一个终端,是一个可以创建巨大商业价值的终端。在盈利方面,360智能路由,与360安全卫士一样,通过流量变现来盈利。

客观地说,越来越严峻的互联网安全360智能路由的最大机遇;而挑战,同样来自安全。试想,360智能路由成为了家庭互联网的入口,是否会窥探用户的隐私呢?

在现有的智能路由器产品中,小米路由和360智能路由是抢占家庭互联网入口的两个典型。从表面来看,小米和360都想抢占入口,但最终目标却不同。无论哪一模式,都要面临很大挑战。从商业角度来看,小米路由和360智能路由的商业前景很好,前提是能够搬走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战略布局:不为盈利的玩法儿

虽说360智能路由也可以说是一个为战略布局而生的产品,但与迅雷路由和海尔路由相比,战略布局的血统纯度还差点儿。严格地说,迅雷路由才是一个战略布局性产品,而且不用考虑硬件盈利。

迅雷作为一个下载客户端,推智能路由器似乎让人无法理解。从迅雷现有的业务版图来看,迅雷看看和下载是两大主力业务。在端的布局上,迅雷的产品也实现了PC、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多个端的布局。

自去年开始,迅雷开始向云转型,推出了云加速。目前,迅雷云加速可以提供基于PC和手机端的加速服务。另据迅雷内部人士透露,迅雷已经拥有400万云加速付费用户。推出智能路由,可以帮助迅雷实现业务版图的扩张,拉升迅雷云加速付费用户的比例。

如果所料不错,迅雷路由内置的云加速,可以为用户所有的互联网应用提供加速服务,尤其是视频点播和下载。为了推广云加速业务,迅雷路由器可能会免费赠送付费用户,条件是用户必须一次交纳2-3年的会员费用。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加速迅雷云加速会员数量的增长。此前,磊科与迅雷合作推出了支持远程脱机下载的路由器,小米路由器也内置了迅雷的远程智能脱机下载功能,这些合作都让迅雷云加速付费会员数量大幅攀升。

除了拉升云加速付费用户增长外,迅雷路由未来还有可能成为一个数字内容发行渠道。几年前,迅雷曾尝试做电影的数字发行渠道,智能路由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不过,迅雷能否通过智能路由这一产品拓展自己的业务版图,取决于迅雷智能路由的用户体验。

由于硬件不是迅雷的强项,迅雷路由上市后的表现尚不得知。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如果迅雷路由体验很好,将会对迅雷现有业务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反之会砸了迅雷的牌子。相比其他两种模式来说,为战略布局而生的智能路由产品,用户体验决定成败。

即将上市的海尔智能路由,与迅雷路由一样,都是战略布局性的产品。如果说商业前景,海尔智能路由的前景比迅雷更好一些。海尔已经有电视、电脑、手机、空调、洗衣机等多个产品线,智能路由与多个产品线完全可以构建一个体验很好的智能家居场景,而且比小米路由更具优势。不过,海尔智能路由同样面临挑战,那就是跨界的挑战。

 

形形色色的智能路由器已经相继粉墨登场,但谁能做好,做大还是一个未知数。准确地说,智能路由器舆论虽然足够劲爆,但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如何做,智能路由器都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先做好路由器,再考虑智能!

加上智能两个字的智能路由,核心任务还是首先为网民提供稳定的上网接入服务。

【作者系互联网观察人士,微信公众帐号:jiawebjn】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