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声的保险业能被互联网拯救么?

三马卖保险,一下让互联网保险这个词儿热了起来,大家都纷纷盘算着平安腾讯阿里分别能从这块新蓝海中淘到多少宝贝。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一枚除了社保,只顺手买过航空险和运费险的保险业小白,我显然还没有能力从业务层面去为三马操什么心。但是,作为普通用户,我对互联网和保险的结合倒是真有几分期待,我最想看的是,互联网,究竟能不能拯救保险业那已经完全臭掉了的名声。

  卖保险的=骗子?

说起卖保险的,你会联想起什么?反正我的第一反应是,骗人的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呢,因为无论从媒体上还是从亲朋好友的口中,我得到的关于保险的信息都是负面居多。最近听说的一条是,某人拿了一份寿险的介绍册,正读得感觉不错,结果发现册子装订部分的夹缝里还有字,哥们儿硬掰开,结果发现,夹缝里写着的居然是一堆的免责条款!瞬间火大啊,心里不由暗骂,这帮孙子!

“把用户当傻瓜”,这是互联网界的一句名言,大家觉不觉得这句话放在金融界也很是适用?只不过,互联网界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从小白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最简单易用的产品,而金融界的不少高富帅们,是真的把用户当傻瓜了,当傻瓜来耍!

为什么金融界敢这么玩,是因为我们绝大部分的人,在保险这样的金融产品面前,确实是小白,这个领域的专业性太强了,里面的道道儿太复杂。在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行业里赚钱,向左走,你可以教育用户,填补信息鸿沟,让用户满意并心甘情愿地为之买单;向右走,你可以蒙骗用户,利用信息鸿沟,让用户上当并稀里糊涂地为之买单。同为赚钱,路径不同。

可惜的是,在利益面前,道德通常都没有什么抵抗力,我主观而不负责任地说一句,这年头,是向右走的人多!只是蒙骗的程度深浅罢了。

下面这张图是和讯保险频道在今年年初对近3万名保险营销员做的一次调查,问说你认为开展业务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结果,排在第一位的答案是保险业形象有待提高,比例远超其他选项。

若不是大伙儿以往被坑得太多太厉害,保险业的形象何至于沦落至此?

  互联网的力量

对于保险业来说,互联网会是一剂良药么?我觉得有希望!

首先,互联网有一个很宝贵的特质,就是透明。在线上,各种商品信息、评价都是公开的、被记录和可查看的,加上用户的迁移成本极低,所以互联网的世界是更加充分竞争的,讲求产品为王。对于保险业而言,在线下,你可以往夹缝里塞免责条款,在线上,你试试看?网页最下方来一排密密麻麻的免责条款啊?用户会直接叫你负分滚粗。在线下,你可以极尽口舌之能,将一个70岁的老太忽悠得找不着北,在线上,麻烦你将保险条款清楚明白地放上来,多少双眼睛盯着呢,想把大家集体骗倒,那还是有点难度的哦。我相信,光是减少欺瞒因素,对于保险业声誉的回升就是不小的帮助了。

其次,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保险可以找到产品创新的巨大空间。保险的本质是让大家为风险买单,是让更多的人一起来承担风险,从而当某个个体真的被风险击中的时候,可以得到补偿,减少损耗。而风险这个词儿,边界就大了去了,绝对不仅仅是车毁人亡这些。

来看淘宝保险的几款产品:

早年推的运费险:针对可能的退货风险。

和安联合作的赏月险:针对中秋看不到月亮的风险。

众安的首款产品众乐宝:用保费的形式替代保证金制度,针对的是卖家不肯给消费者赔付的风险。

这些,都是在传统保险业里,完全不存在的险种。理论上,有多少风险,就可以有多少保险。值得提一下赏月险,这个险种由于过于奇葩,推出后被诟病不少,其实,淘宝也不傻,赏月险就是个娱乐项目,拍脑袋想想,靠这个赚钱也是不可能的嘛。但是,就像造车,要弄一款概念车,我私下问过,其实淘宝其实是想通过赏月险告诉大家,尤其是保险公司,打开你们的想象力吧,别再盯着车毁人亡了,互联网上,什么风险都可以投保,哪怕是看不到月亮这种听上去很二的风险。

再次,在网上,保险的销售模式可能会有大变。包括我在内的小白,为什么会买运费险和航空险?因为顺手。。。想深一层,这其实是场景驱动。有些风险,平时我们也不觉得怎样,但是处于一个特殊场景下,好像就觉得是个风险了。飞机是多么安全的交通工具啊,每次那20块钱,回头想想,根本就是捐献给保险公司嘛,但是在买机票的时候,在那个场景下,我就会觉得,买一个吧,万一呢,反正也不差这20了。

而像这样的场景,在电子商务的场景下,可能会很多,比如买个电器,包修一年,可万一第二年出了问题呢,嗯,有点风险,要不买个保险?如果性价比ok,起码我会考虑的。关键在于,这种售卖模式对于一款保险产品来说,是零成本的,是不需要额外的人力的,很多险种,在传统保险业没有被开发出来,一个重要原因是覆盖不了成本,5毛一份的运费险,这要怎么卖额?但是,互联网可以啊,它从来不拒绝小生意,5毛一份的运费险,卖得欢着呢。

如果说,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保险在产品创新上能有突破,能够给用户带来靠谱的产品,那么,我相信保险业的口碑就会慢慢好转的,反正,我到现在还没听到谁骂运费险坑爹的。

  坎在哪儿?

当然,希望和现实之间总是有鸿沟的。互联网要改造保险业,难度还是巨大的,如果不难,淘宝保险也不会成立三年,才憋出这么几个产品。

商务是个链条很长的东西,一件普通商品上网,还要解决售前的咨询,售后服务,更别说是金融产品上网了。新险种的开发,风控模型的构建,用户习惯的教育和培养,理赔部分的线下配合,通通是难点。

而最困难的,我想恐怕还是整个思路的扭转。

互联网的打法是先圈用户,不介意前期亏损,精髓是把用户价值放到首位,坚信把用户伺候好了,自然能赚到钱,BAT现在赚得盆满钵满,成立那会儿,根本连应该怎么赚钱都没想好。这种玩法,以往赚钱赚得挺舒服的保险公司肯玩么?

再者,所谓互联网金融,站在产业链核心位置的是腾讯阿里这种互联网巨头,金融企业不免有被后台化的感觉。老实讲,阿里推运费险、众乐宝这样的产品,阿里是稳赚的,这不一定指金钱,而是说,这些东西对于阿里的买家卖家是有好处的,对于其电商生态的健康是有帮助的。但是财务上的风险呢,谁担着,是保险公司担着哦,这种陪太子读书,有可能跟着吃肉,但搞不好也会独自喝粥的事儿,保险公司的高富帅们愿意干么?众安?众安到底也不是阿里一家的。

在不同的文化和利益相碰撞的时候,大家是否能有好的融合和迁就,这也挺重要的,保险公司得俯下身段,阿里腾讯们也别仗着用户量和数据太强势了,要是只给别人喝粥,是很难驱动行业的。

好在,互联网金融的大风毕竟已经起来了,互联网保险能走多快,走多远,就拭目以待吧。

  附:

附上一点小链接,这是我扒拉的一些公开的数字和信息,小白观感,保险业貌似处于亚健康状态,欢迎高手指正。

保监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9512亿元(盘子真大,万亿级的市场哦),同比增长11.48%。在这当中,占1/3的财产险增速较快,同比增长15.82%;占2/3的人身险同比增长9.5%。

乍一看,还可以。再往下看。

财产险,七成是车险,这个是持续好几年的长期现象,所以,财产险的增长其实主要吃的是汽车保有量增加的红利。然后,悲催的是,车险越来越不赚钱,截至10月底,车险综合成本率100.2%,就是亏钱了。原因也很简单,修车越来越贵了,加上大家都扎在车险这块,市场已成红海,价格战很激烈。

人身险方面,更好玩,前五个月,这部分保费的同比增长只有4.28%,到了半年报,猛一下增到了9.5%。媒体一调查,原来是跑去银保渠道冲量了。。。银保渠道卖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呢,主要是万能险、分红险这些和理财产品长得很像的险种,主打收益率,顺带便跟个人身保障啥的。当然,保险本就具备金融属性,是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所以万能险、分红险发展得好也是ok的,问题是,如果别的都发展缓慢,只靠理财型险种冲量,保险还是保险么,不如改成银行算了。。。何况,拼收益率,保险公司要和银行拼,总还是吃亏的吧。

总之,虽然不少大保险公司凭借对险资的投资管理能力,钱生钱的,利润也很不错,但财险亏损,人身险靠银行,加上用户用户口碑相当差,怎么看我都觉得这行不像是个健康发展,蓬勃向上的行业。

作者:绿竹巷(没啥,就是想做个好记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