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关键词解读2014年创业趋势

2014年,《创业邦》首次邀请几位有独到见解的业内人士撰稿,用他们的语言描述新一年的创业趋势,与美国《Entrepreneur》的内容共同组成了“2014创业趋势”专题。

对比2013年,他们提到了颠覆:移动创业的机会将不再局限于App这种形态,O2O也将通过粉丝聚集模式彻底改变,三、四线城市的年轻草根创业者还拥有大把商机,2013年的海外IPO与并购潮将在今年继续。他们也提到了回归理性:电商在极速前进之后需要回归经营本质,智能医疗目前仍难以改变人们的就医方式,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远没有尘埃落定。

美国部分呈现了更多niche market:烹饪书籍、自我众筹、电商订购、恶搞电影、酿酒业、恶意软件,它们是美国最新颖并拥有高利润的商业机会。专题中还提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如年轻人面临失业、拉美经济崛起、美国西部文化大行其道。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外互联网社会都掀起了营销的革命,新的灵感与创意将主宰所有产品的营销。

预言的价值在于反思与憧憬。颠覆的力量正在下载中,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移动

 

  移动新时代,需要重建连接

互联网企业再对外宣传有多少下载和激活量已经没有意义了,更核心的是抓住粉丝用户。

文 | 何小鹏

2013年,大家能感受到的趋势是,以App经济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一个高强度竞争阶段。有一定体量的公司都完成了至少一次探索,并主导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行业大事件(例如大量的并购),初步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格局。同时,哪些App能赚钱、哪些不能,已经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没什么秘密了——换个角度说,传统App领域的黄金窗口期已经过去,新进入者的机会不大了。

但这只是针对移动互联网上一个创业窗口期的判断,现在第三次创业窗口期已经开始了(第一次是JAVA,塞班时期做WAP站),典型方向是移动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结合产生的新产品形态,例如金融、电商、教育、餐饮、医疗等。机遇很多,创业者必须思考重建这种新型的“连接”。

我认为重建的核心有两点:一是与人的新连接,二是与产品的新连接。

一方面,企业要考虑人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属性与??PC互联网时期是完全不同的,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粉丝用户、永远在线、关注服务。

第一,企业要重视粉丝用户。过去,许多互联网企业动辄就对外宣传有多少的下载和激活量。但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些都没有意义。更核心的是要抓住粉丝用户:多少人用过你的产品之后,还能够沉淀、留存下来?每天的日活跃和使用频度是多少?能否形成口碑带动新用户甚至反哺企业方,影响产品的具体细节?

互联网的整体用户群正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从未成年向成年渗透典型如腾讯。此时用户的价值观也正在变化,例如相比明星和主流媒体,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以及朋友的推荐。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导致了整个产品、模式都要做出改变,培养粉丝用户,并借助口碑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第二,“永远在线”将成为用户的一种固定属性,包括手机、平板、PC、TV等各种设备一刻不停地分摊用户的注意力。如果你现在创业还说“做了一个不错的App”,而不去考虑与其他设备平台间以及云端的互动,肯定不行。两年前,UC就意识到跨屏互动的趋势,将浏览器产品线从手机扩展到平板电脑上,今年我们将会更进一步,推出PC及TV端的产品。

第三,与用户相关的变化点是“关注服务”。此前,企业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卖完产品,这个项目就结束了,即使后面还有服务,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下一次销售,只是“配件”。而在新的创业期内,产品销售出去可能只是整个项目开始的第一步,此后的活跃度、使用频度、留存率才是真正的挑战,取决于你能够提供多好的服务。

另一方面,企业还要考虑重建与自身产品、模式的连接。在连接的这一端,同样要关注3个新特征:混搭状态、有爱、新商业模式。

首先是混搭,这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例如,地域上的混搭,线上与线下的也就是很流行的O2O,还有产品形态的混搭,例如App和Web,根据用户需求度和习惯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推送。平台和用户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的优势和能力,思考产品方面可行的混搭方式。这比之前单纯做手机上的??App难度大了不少。

其次是“有爱”,它的特征比较好理解。当你的客户从销售对象转变为服务对象时,你希望用户能在使用的时候告诉别人:这个东西挺好,建议你使用。那么,你必须要对自己的产品有爱,对自己的员工有爱,对自己的用户有爱。有爱的情况下才会有细节,才能将产品做到极致。

最后是新的商业模式。如果你想颠覆一家已经做得相当不错的企业,就可以借力打力,做一些别人能看到但又不敢做的事情,这点尤其对于渠道型产品会有很大冲击,例如携程。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虚拟货币是真正的创新

支付、信用、虚拟货币,目前的所有创新都只是开始,离尘埃落定还有距离。

文 | IDG资本合伙人 李丰

互联网金融在这个时间点变得很热,虽然肯定有泡沫,但是背后有其必然性——整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正在整体迅速进入交易时代,而所有的交易背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就是金融。

我们沿着这样的发展思路,结合部分先行发展的硅谷经验,再加上中国国情进行综合判断后,在借贷、信用、数据、小额支付等领域投资了很多相关公司,这些投资所处阶段和金额大小不同,而且很多也没有披露。

2014年,移动化对于垂直行业的影响会更深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会更快速地进入普遍的交易变现模式。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广泛提高了用户对于理财产品,如小微金融和P2P信贷的广泛认识。但在2014年,风控和风险定价能力会面临重要考验,从业者、创业者将显著增加,风险水平会迅速积累和扩大。以上这些领域在2014年除了比拼规模,将必然进入比拼内功的阶段,风控、数据等几个方向将出现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从事前端金融业务的公司也会由于后端能力的不同而出现分化。

关于支付创新,由于金融产品支付的特殊性,出现了一些已有解决方案但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移动上的支付格局距离尘埃落定还有一段时间,行业应该还会出现新模式。

至于信用创新,随着用户被教育,也伴随着移动支付和互联网交易模式的进一步普及和渗透,在不同领域(无论面向企业还是面向个人)、不同场景下的信用创新模式应该才刚刚开始发展。在今后一两年,市场将出现较多的创新模式,P2P(小额信用借贷)只是为这个大方向开了个好头。

比特币在2013年引起争议。很多热门的事情一旦形成趋势,背后都有它必然的原因,我们应当努力去找到这些必然背后的逻辑。

虚拟货币是金融领域少有的真正创新的模式和产品。这样说的前提是,一些在此刻被归类为金融创新的模式,本质还是线下某种金融需求或解决方案的效率提升。一些完全新兴的金融模式一旦产生,必然具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和产生原因,通常我们也不应该把它完全放在现有的货币需求或者货币定义上来理解。如果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我们更希望它是某些面向未来的交易需求和交易模式所产生的介质。

当然,新的交易模式也充分体现了虚拟货币在流动性、交易确认过程等方面完全创新的特性。由于它们的出现,使得在2014年能够出现一些只适合嫁接在这种交易介质之上的先进的交易或经济模式。也只有这样的事情出现,虚拟货币本身才有更多“威力”。

反观硅谷,金融创新从2012年开始就比较热,主要出现两个热潮:一波是数据驱动的各种信用、借贷创新,一波是最近一年的各种无线支付创新。

金融,尤其与借贷相关的金融模式,本质上就是风险定价,而这种定价能力本质就是数据和模型的能力。我们在这波的金融热潮中已经看到数据的影响力,这恰巧给国内做数据的相关企业带来了第一波数据价值变现的模式。

但这点国内和国外区别很大。在美国,在过去几年数据服务的热潮中,主要的付费方是广义上的企业服务,而中国的企业付费市场并没有良好的基础和广泛意识。我认为金融因为其和数据特有的紧密结合,在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一波数据价值变现的模式。

而数据的前端变现模式将给数据这个行业带来整体的流动性以及投资热情,而后面这两个因素将极大提高这个行业的水平并逐步建立起生态系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这些原因,在美国热了3年的数据投资,在国内会以不同的起点同样出现一轮热潮。

关键词:O2O

 

  向粉丝模式回归

团购和优惠券App将不再被关注,传统企业的自团购、快速营销、分享点评模式会大规模兴起。

文 | 张波

2013年O2O的确火爆,吸引眼球的事件在互联网媒体快速传播和发酵,无论是苏宁从电器零售商转型成O2O企业,还是2013年天猫“双11”主推的O2O概念,其间还爆发19家传统家居卖场抵制的事件热点,以及腾讯、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在微信和来往这两款移动社交App爆发的“阿Q之战”被解读为O2O,还有传统企业电商部纷纷把原来在线上开店运营的重心转向线下、线上互动的O2O运营模式,甚至从2012年延续过来的那场王健林和马云的1亿赌局,也被认为遥指O2O。

从团购热、优惠券和电子票App热,到二维码热以及微信热,2013年,O2O火爆背后到底承载着什么变化?我坚持认为,O2O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革命,O2O的新商业模式存在如下的观点。

只谈online to offline 和 offline to online 是O2O的,还是停留在传统互联网的单渠道引流竞争模式,也就是“入口”论和“船票”论。移动互联网使O2O商业进入了多渠道引流合作模式,从而使得“粉丝触发”论替代“入口”论。

企业O2O业务的本质就是“碎片化渠道+个性化内容=各式精准互动的社会化营销”,最后的积累就是企业的粉丝模式。O2O营销模式中要强调“互动&精准”,模式要实现基础设施化,O2O消费模式在于粉丝参与&社群模式的兴起。最后,O2O使商业从“快鱼吃慢鱼”单生态模式进入“群鱼吃独鱼”的大生态模式。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2014年,O2O继续改造传统行业现象就是“向死而生”,具体现象、方式预测如下。

⑴O2O对商务三个业务形态(营销体验、交易体验和消费体验,以下简称“销易消”)的改造。无论在线上还是在线下,死的方式一定是灌水模式——“我很牛,你要相信我的销易消实力”;活的方式是感恩模式——“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是我销易消改进的方向”。

因此,在产品营销层面上,传统企业向互动&精准方向转变,传统企业利用这样的营销方式开始积累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粉丝,团购和优惠券App这样传统的O2O热点不再被关注,传统企业的自团购、快速营销、分享点评等模式大规模兴起;而在产品交易层面上,线上BAT(含京东)和线下运营商、银行、商业地产商等巨头竞争,将集中在传统企业构建客流分享、技术平台、支付互通、物流开放,甚至采购体系共享的O2O交易基础设施化中;在消费体验上,巨头们(含住宅地产商)将联合传统企业开始试点社区模式和家庭模式的O2O业务探索。

⑵O2O对于渠道改造。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死的方式是生态模式——“我要建设一个庶民环境具有法制基础的生态,人人安居乐业,在我的生态下公平公正地生活着”;活的方式是基础设施模式——“你可以自由廉价地进入我这个基础设施,当你轻轻地离开,不需告之我。”

⑶O2O对于内容商(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改造。死的方式是功能描述——“我这个产品(服务)性能很牛,价格便宜,功能强大”;活的方式是情感模式——“你的情感需求通过我的产品(服务)在你的心灵上产生了共鸣。”

因此,内容商开始关注生产“体验性”为主的产品(服务),体验产品的特点是给消费者带来“情感共鸣”和“使能力量”,互联网众包模式重新被内容商关注。

1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微笑曲线”乌云将散去,反“微笑曲线”的新“武藏曲线”会成为制造业关注的理论。关注中国制造的中国各地政府,也将减少新能源领域的扶植投入,增加对各地制造企业的移动互联网模式的扶植投入,O2O无疑将成为2014年各地政府关注的电商新话题。

关键词:智能+生活

 

  迎接“万物互联”的时代!

每个联网设备都将拥有自己的微信号,不同智能硬件可以在同一微信中完成控制,甚至通过类似IFTTT的云平台进行控制。

文 | 刘宗儒

过去的2013年热闹非凡,智能硬件突然就火了! 无数的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万物互联”领域,软硬结合、硬件复兴,这些词充斥各大科技媒体。很多人预测2014年将是智能硬件的爆发年,真的是这样吗?

Broadlink在2012年开始进入智能硬件行业,当时有很多选择,智能手表?运动手环?儿童与宠物防丢器?移动医疗监护设备?最终我们选择首先进入的是智能家居行业。冒着得罪很多同行的危险,和大家仔细回顾一下当年我们的评估。

智能手表——-自从用了智能手机,我自己很多年不戴手表了(偶尔戴个名牌机械表臭显摆),难道现在让我再戴一个类似童年时代的电子表,而且还得总充电?电池技术如果没有突飞猛进的变革,智能手表始终是个鸡肋。智能手表的开发者中有的宣传它会作为手机的第二屏,有的宣传它未来会替代智能手机。三星Galaxy Gear冷淡的市场反应让大家更期待iWatch的表现。

运动手环——这个产品在欧美成熟市场可以大卖,只要你用户体验做得足够好,数据准确而且真正有用。但竞争激烈。先发的Fitbit、Jawbone以及Nike的手环已经大量出货,剩下的只有打价格战了。

儿童与宠物防丢器——淘宝上良莠不齐的产品一大堆,虽然是个不错的市场,但也过早进入价格战。

移动医疗监护设备——有刚需的产品,因为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当年芯片、传感器技术还不成熟,做不出体验好的产品,只好暂时放弃。

智能家居——随着生而移动的一代开始成家立业,用手机控制一切的需求快速增长。传统智能家居有价格昂贵、安装维护复杂等难以普及的痛点,又没有巨头强势切入,我认为机会找到了。

Braodlink在2013年底推出了二代系列产品——售价100多元的智能遥控、插座,通过傻瓜式配置就可以远程操控家里的大部分电器,进行场景编辑。2014年,市场将全面开发家庭安防产品,形成一个智能家庭的网上自选超市。我认为这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彻底改变,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变革就在眼前。

我认为2014年的智能生活是这样的:就像大家宣传了多年的场景,回到家就能自动打开家电完成各种指令,这些功能可以在网上花几百块钱买回去,花10分钟就实现了。与此同时,可穿戴设备也可以控制其他智能硬件,回家用某个手势在手表上滑动一下或者语音发指令,home模式就启动,空调、热水器就打开,机顶盒、电视也会打开并调到你喜欢的频道。

另外,2014年家电厂商开始植入智能化元素,智能家电元年将开启大幕。随着智能手机增长速度减慢,三星、苹果、海尔、华为、小米等硬件巨头也纷纷踏入智慧家庭领域,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刚刚过去的CES变成了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的盛宴,三星推出Smart Home,LG推出Home Chat,海尔和苹果开始合作;再看可穿戴设备,亮点不多,同质化严重,大多是你有我也有;英特尔发布Edison,基于“夸克”技术的计算平台,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内置无线功能,外形仅SD卡大小,剑指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暴风雨提前到来,行业的大洗牌即将拉开帷幕。

2014年,各大互联网巨头也将进一步加快涌入智能硬件领域:百度、360、小米、京东将更深地布局智能硬件,投资、并购、自主研发;拿到了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微信将深入到“万物互联”,每个联网的设备将拥有自己的微信号,不同厂家的智能硬件、智能家电可以在同一微信App中完成控制。我再大胆预测一下,如果微信步子迈得再大一些,可以让拥有微信号的智能硬件通过类似IFTTT这样的云平台完成互联互通。

展望2014年,机会与风险并存,谁能快速奠定品牌、布局渠道,谁就将有机会成就伟大的公司!

关键词:移动+健康

 

  IT技术带来更理想化的医疗服务

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的成本都在降低,直接促进了健康数据监测的发展。

文 | 刘杰

2014年,医疗健康行业最大的事件将是IT技术将给医疗健康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们将看到一个崭新的医疗健康服务行业。

想象一下:一个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每天会把血糖、血压等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每次就诊时,门诊医生可调取患者近来的血糖、血压变动曲线,从而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个处于脑卒中二级预防阶段的高血压患者,智能终端会根据其近来血压的波动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如调整日程安排、减轻工作压力,也会给予更合理的运动、饮食处方,如面临较高脑卒中风险时,会提示患者及时就医;对于一个育龄女性,系统会根据其基础体温曲线,提示最佳受孕时机。

分发药品、配液也不再是病房护士的一大负担,药品自动分发系统可根据医生处方将药品自动配送到护士站,护士要做的只是用移动终端扫描病人的手环,以核对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显著降低用药差错。

医院药房的智能系统可根据医院周期内的用药数据和药品库存,自动向医药供应商下达药品配送清单;高效的信息系统可以使药房像制造型企业一样追求“零库存”,从而有效减少了药房库存,降低了资金占用额度。

以上这些景象全都基于IT技术,我认为已经并将更快地变成现实。

得益于传感器件、物联技术普及和进步,我们以比以往高得多的频率和低得多的成本,采集人类的基础数据;另一个方面是数据通讯带宽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可以以低得多的成本传输数据,乃至传输以往受带宽资源限制不可能传输的视频数据;公有云、企业云的广泛部署使数据存储的成本大幅降低,也使得从事健康数据服务的机构不再为数据存储的可靠性担心,也不必将数据存储设备列入投资预算。

新产品的诞生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可穿戴数码产品的应用领域很自然从娱乐领域拓展到个人健康领域。而在几年前,个性化健康数据的监测、采集和应用还面临着成本和商业模式的极高壁垒。

对于中国的医疗服务机构来说,这些变革有着不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相对于公众需求而言,存在着严重供给不足的状况,现代IT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运营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健康数据监测技术的普及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早期医疗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医药费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给端效率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而且,健康数据服务将成为许多医疗服务机构极有特色的卖点。

2013年最令人兴奋的消息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这是彻底解决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的唯一手段。尽管如此,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仍是个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医疗健康服务业,我们需要定义新的服务标准、重构新的商业模式、发现新的商业机会。这场商机是每一家投资机构都无法忽视的。

关键词:电商

 

  拐点期已到:向移动化、B2C全面转移

在经历了疯狂阶段后,这个行业会慢慢回归到理性阶段。

文 | 黄若

在2014年,我认为电商领域有三个大的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整个电商行业往移动迁移的速度在加剧。现在电商由PC往移动迁移的状况,有点类似于10年前很多人购物从线下转向线上的情形。更相似的是,购物的群体都是年轻群体。今天移动端的人群,吸引的大部分是“90后”“95后”,以18~25岁的年轻族群为主。就像在当年,随便一个人注册个账号就可以在淘宝购物;现在有台手机,同样就可以购物了。年轻群体通常都是新的商务模型、业态的体验者。

除了顾客更加年轻化,移动端爆发和PC端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商品品类。早期PC端的爆发,销售门类主要是图书、3C这些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商品;而移动端更多体现在生活服务类商品。移动端作为新的购物工具,先天具有LBS等优势。我们看电商往移动端的迁移,与早期PC端大发展相比,共同的特点是用户群比较年轻;不一样的是,商品不仅仅局限于标准品,更多是满足生活日常需求的商品或服务。

第二个趋势是B2C。中国的电商正在从C2C转向B2C。C2C其实在走下坡路,这一点我5年前在阿里巴巴内部就提到了,他们当时一直不认可。C2C本身是一个集市业态,也就是农贸市场。而农贸市场的优点是门槛很低,只要你有5斤白菜或2斤苹果,交个5块钱管理费,弄杆秤就可以卖了。但最大的缺点是商品质量良莠不齐,无法给顾客提供一个良好、持续的购物体验。今天运气好,顾客可能买到很好的菜;明天运气不好,顾客可能会遭遇缺斤短两。在零售上讲,这是初级的业态,这种初级业态一定会让位给更高级的业态。就像线下的农贸市场让位给超市、百货商店。

淘宝商城没有创立的时候,C2C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B2C仅有京东、当当、卓越亚马逊(354.598.142.35%)这几家。通过这几年发展,B2C的份额在不断增加。在我参与创办淘宝商城的时候,C2C占比95%,到了2012年已经是75%。2013年的数字还没出来,我估计C2C是67%左右在未来5年内,可能会达到B2C与C2C各占50%的格局,C2C会慢慢走向饱和甚至停滞。

第三个趋势是经营。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关注到经营。我有一个口头禅:做零售,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一个拉二胡的生意。如果只拉一根弦,是拉不好曲子的。所谓两根弦,一根是市场份额、增长率,一根是利润率、费用率。这么多年来,很多电商企业都是在拉二胡的单弦,今年规模增长多少、明年规模要有多大。这里面客观的原因有很多,早期大家都会争市场份额,很多VC也在后面扬鞭追打。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大家都没有追求可持续健康的增长。现在一些大的电商企业都走到了D轮、E轮,这时候再融资已经比较难了,再想获得超过100%的增长已接近尾声,这时候不得不优化经营,在提高运营效率方面下文章。

过去这几年,我们看到有一家名叫唯品会(100.42.182.22%)的公司能一枝独秀,不仅在闪购这个商业模式上有创新,而且运营效率做得好,是商业模式和运营效率的结合。每个季度的利润率都在上升而运营费用在下降,长远来看,这才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根本之道。

在经历了疯狂阶段后,这个行业会慢慢回归到理性的阶段,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产出。我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好比你赶着一批马快速奔跑,在快速奔跑中,会扬起很多灰尘,很多人把灰尘算作马的体积,其实灰尘落下来之后才是实打实的重量。电商也是这样,现在很多企业是“有规模、没效益”。这些规模都是靠着不断烧钱买顾客买来的,比如低价促销、铺天盖地的广告。这是一个行业的拐点期,没有效率的规模和没有规模的效率,同样没有价值,这也是零售的核心。 (本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

关键词:营销

 

  最好的营销是“调情”

宣讲、洗脑式的营销时代已经终结,未来势必是“施”与“受”的你一言我一语的暧昧调情。

文 | 蒋政文

金庸小说《雪山飞狐》的结尾在胡斐挥起刀的一瞬间戛然而止。“胡斐万分为难,这一刀该当劈还是不劈。”劈下,便可为父报仇,但是对方是自己心爱之人的生父;不劈,就有可能死在对方剑下。当此天人交战之际,金庸大笔一收,把谜题留给了读者。

金庸小说的结局向来奇诡,或悲或喜,或隽永或澎湃,但《雪山飞狐》的开放式结局无疑是被谈论得最多的一个,有人认为这一刀毫无疑问应该劈,有人认为重情重义的侠之大者就应该牺牲自我、成全他人……当年争论不休、备受煎熬的武侠迷们至今仍津津乐道。从营销角度看,这就是叙述和交互的区别。

本来生活网在今年的褚橙外包装上,印上了各种颇具网感的短句。比如,“微橙给小主请安”“2014,再不努力就胖了”。其中有一款印着“我很好,你也保重”,关注过2013年网络话题和娱乐事件的人一定都清楚这句话的出处,这是王菲宣布离婚后,在微博上送给李亚鹏的祝福。有一位微博网友是这样分享他收到这个包装的褚橙时的感受:“收到这箱褚橙,我很感动,褚老那么大年纪还惦记着大家,他说他老人家很好,希望我们年轻人也都能保重。”

这个意想不到的解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于是,传播变成了一场解读的盛宴,营销变成了一道精心设置的谜题,答案需要受众自己去寻找,或许,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每一个精彩的营销案例都应该像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故事最精彩的讲述方式就是设置一个开放的结局,把解读和诠释的权利留给读者和观众。宣讲、洗脑式的营销时代已经终结,就像单相思的深情表白永远不如两情相悦的彼此挑逗来得激动人心,未来的传播势必是“施”与“受”的你一言、我一语的暧昧调情。

人类向来对“成语接龙”“故事接龙”这一类你来我往的游戏感兴趣,早在《大话西游》被疯狂解读的互联网1.0时代就已经初露端倪,人人都在用“假如上天再给我一个机会”造句。只是今天,微博、微信让这种“全民狂欢”和“集体创作”增加了更多实现的可能性。其实,从“凡客体”到“可口可乐昵称瓶”,都是一种全民参与的狂欢,延续着“故事接龙”这一古老的游戏。

然而,讲述的方式再怎么推陈出新,传播的核心依然是故事。胡斐的故事之所以能长时间纠结在每个男人的心间,除了巧妙叙事,让人不知不觉参与了猜谜,成为了当事人,更因为这个答案其实是如此的心照不宣、呼之欲出。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毫无情节性可言的,只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一点卑微的共鸣,当突然发现武功盖世的大侠一样会在家长里短式的问题里陷入两难时,这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一件事。“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这更是典型的屌丝心态——人生的赢家哪里还需要祈祷上天给一次机会,何况是再给一次机会,但凡能抓住机会就不会再是屌丝了。

在技术风起云涌、渠道日新月异的当下,所谓营销者应该是一个善于造梦的催眠师:营造一个可以暂别日常的梦境,关上门窗、关上灯,给受众一个温暖的床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每个人自己去完成属于各自的梦境吧。至于胡斐这一刀劈还是不劈,在2014年,还是把谜题继续留给读者吧。

关键词:资本

 

  海外IPO有望再掀高潮

将有更多在巨头产业链上的优秀垂直公司受到BAT关注,2014年的关键词仍是并购与IPO。

文 | 包凡

2013年的资本市场如同过山车,从国内IPO暂停到中概股(149.10.000.00%)海外频频上市,BAT们的整合并购大戏也场场精彩。2014年,我对整个VC/PE投资市场和创业者们普遍持乐观态度。

先谈一下海外IPO情况。2013年国内IPO市场暂停,海外资本市场的IPO更受关注,去哪儿、58同城、博雅互动、兰亭集势等7家公司密集完成上市进程,其中在11月,中概股就有4家公司同月上市,种种迹象表明,2014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有望再掀高潮。

如今境内资本市场虽已开闸,但最近的奥赛康药业事件令监管部门重新审视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相比之下,更看中企业商业模式以及企业成长性的美国资本市场预期依然被看好,此轮上市潮也许将至少延续至2014年上半年。目前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仍在排队上市行列,触控科技、神州租车等垂直细分行业也将可能有IPO机会。

然后是并购市场情况。2013年,资本市场的关键词是并购,互联网行业并购异军突起,从2012年的2.69亿美元暴涨至2013年的27.51亿美元,从交易数量与金额来说均打破历史纪录。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BAT巨头为主导的并购案例暴增,涉及PPS、酷盘、新浪微博、友盟、穷游网等垂直领域领头企业。

我认为2014年中国互联网并购市场将保持活跃,BAT们的全业务竞争将不断升级:抢入口、抢流量、抢用户,在不同的产品矩阵下将进一步快速渗入占领市场,在横向和纵向上扩大业务。在占据渠道、分销、用户等产品的交叉支持效应下,将有更多在巨头产业链上的优秀垂直公司受到关注。

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一些细分趋势,我的看法是:首先设备智能化还会继续兴起。最近,雷军与苹果联合创始人沃茨的面对面谈话也频频提及智能化。雷军在2014年将发力路由器,而沃茨十分看好设备智能化。2014年对于这个市场或将继续是群雄逐鹿的阶段,同时内容精准推送、云应用等方面都与智能化行业深度结合。

另一个趋势是互联网金融白热化。以P2P借贷、支付行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将继续蓬勃发展,以海外市场为例,Square的IPO是目前资本市场的焦点,国内人人贷2013年年底完成1.3亿美元的A轮融资也成为互联网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而且国内BAT们阵营中余额宝、百度百发、微信支付等理财及支付产品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为占领行业先机,各大企业将迎来背水一战,预计该行业今年将出现大量的并购机会。

还有手机应用市场的格局。过去的一年中,手机应用市场有两笔大交易,一是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助手,二是豌豆荚获得了软银集团领投的1.2亿美元融资。这两笔交易直接表明手机应用市场已经进入了“拼资本”的时代。

入口成为移动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应用分发渠道和搜索功能都成为移动公司最注重的因素。不能获资金支持的独立应用分发渠道将处于不利位置,部分独立应用商店的处境将更艰难。在拥有雄厚资源巨头的攻势下,2014年的应用分发市场注定不会太平静。

手机游戏经过几年热潮之后会日趋理性。2014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推出手游平台,与游戏开发者的分成比例为2∶8,计划打破腾讯垄断,足见手机游戏热度未减。而4G牌照发放时代的开启,将助力2014年移动游戏市场超200亿元规模。

但从资本层面,随着境内IPO开闸,A股偏务虚的手游概念股曾全数跌停,跨界玩手游已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可。2014年的手游市场资本狂热期将逐渐减退。

总的来说,2014年投资人与创业者整体信心增强,在经历了2013年的调整后将再度出发,走出低谷期。

关键词:草根

 

  “85后”还有无数创新机会

“85后”的机遇取之于他们量力而为,崇尚自由的生活态度。

文 | 邢帅

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对于草根创业者来说,没有大量的资金孕育出百度、腾讯、阿里这样的平台级别的产品。但是平台级别产品又往往缺乏原创精致的内容。我认为原创优质内容是2014年草根创业者的机遇,适合草根创业者发展小而美的创业模式,或者说与“85后”特质更吻合的创业方式。“85后”崇尚自由,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针对“85后” 们的草根创业者,我预测未来将有以下几种创业模式。

预测一,图文原创内容创业。

由于我工作的性质,我看到过太多草根创业者成功的案例,都是基于小而美创立的,他们量力而为。例如,我认识的一个草根创业者,每天通过搞笑图片和搞笑段子来编排原创微博内容,很快就拥有了一个粉丝上百万的微博。这时他们就具备了媒体价值,就会有一些商家找来要求做推广。此时,只需要将合理的植入式广告放在自己的微博内容上,只需要一个人、一台电脑,每个月就有5万多元的收入。这也是多数创业者所追求的自由、小而美的创业状态。

我来剖析一下里面的创业原理:对于草根来说,没有充足的资金做出像微博、微信这样平台级的产品,但是他们可以做出原创内容;对于平台,他们又需要这样的原创内容;而大量的用户因为这些原创的内容,愿意留在平台上。这是一个用户、平台、原创内容三者多赢的生态链。

预测二,视频原创内容创业。

影视公司、视频网站都在探索制作微电影。比较典型的《筷子兄弟》可谓风靡互联网,赢得不少点击。再比如,光影华视也非常重视微电影的探索,寻找通过广告植入、客户定制等多种盈利方式。其实,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内容提供商。未来一年里,优质内容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当然,视频类内容也适合草根创业。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我们制作微电影、微电视剧的成本人人都能接受。

我们只需要一个5DⅡ以及去“邢帅教育”学习视频剪辑,将身边发生的搞笑的、感人的、不合理的拍下来,通过剪辑,发布在各大网站上引起共鸣,一旦视频点击量暴增,就会拥有自己的固定粉丝,就会有铁杆粉丝响应续拍。随之会产生很多商机,比如在拍摄中的台词、幕后制作以及赞助商等。大家对于这种视频广告不反感,反而会有购买欲,这就是草根获取利润的第二大亮点。对于草根创业者来说,这是他们最舒服、合适的一种状态。

预测三,微创新产品创业。

对于制作原创内容的创业者,一旦累积了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就具有了媒体的价值,可以通过软广告获取利润。

我们就拿“90后”原小米员工刘克楠的“大象”来说吧,厚度和市场最薄的0.03毫米保持一致;包装打开后,储精囊自动朝上,秒分正反;香料来自厄瓜多尔;润滑剂来自荷兰,并为同志用户多增30%的润滑油;代工厂来自马来西亚;包装厂和苹果同一家。刘克楠创立安全套品牌“大象”已有大半年时间,本月7日,大象安全套以7只装59元的售价正式在官网上市。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阶段,利用微创新来生产产品,对产品需求度进行信息采集,根据不同的需求,整合出被多数人接受的优质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打破了以往量化生产的模式。从被动接受产品,到主动参与提出产品改革,这无疑是一种产品的个性化定制,也是大家所谓的C2B模式,使得产品生产者和产品使用者二者双赢。

我们的创业者所需要的就是这种微创新,可以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出击,其中的商机是无限的。

那么我们如何抓住机遇呢?这就需要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量,适时地进行学习,丰富自己。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时候,创业的成功率才是最高的。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2015 年 10 月 21 日

    […] 9大关键词解读2014年创业趋势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